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3,(14):29-29
“亚洲世纪”是近年国际舆论的热词。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四小龙”、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崛起,及至本世纪亚洲延续了崛起势头,并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冲击下仍能保持快速发展,这使得本世纪成为“亚洲世纪”的预言有了更多的论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3):45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5日发表文章,认为所有人都预言亚洲将崛起,但亚洲的崛起并不一定会一帆风顺,谁将在亚洲崛起的过程中胜出?答案远非那么确定,我们必须从目前的所见,预  相似文献   

3.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12,(22):25-25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则刚好相反。美国宣布“重返”没有多少时间,亚洲秩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军  彭涛 《瞭望》2004,(40)
在近代历史上,欧洲人曾把亚洲人视为“黄祸”,如今“黄祸”变成了“黄金”:中国游客“欧洲 游”加速升温。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旅游客源国,并正在阔步迈向世界一流旅游强国。  相似文献   

5.
马尼拉专电 亚洲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一幢幢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在亚洲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展示着亚洲经济的强劲动力。然而,经济的高速成长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迅速发展的城市化便是亚洲各国面临的首要课题。亚洲最大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最近举行了系列研讨会,探讨城市化在亚洲的发展现状,趋势,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在20世纪后半期,全球范围内都伴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增长,亚洲尤甚,据推算,到2015年,全球将有27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其中17个将在亚洲,而上海、加尔各达和孟买将成为人口超过1500万的超级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为经济、金融、科技大国的崛起,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一件大事。1988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相当于两个多联邦德国;在世界25家最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了16家;在计算机、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光电技术四个高技术领域,日本均明显领先于西欧,有的已经超过美国,有的则在步步进逼。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日益致力于扮演世界大国角色。亚洲是日本积极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它意欲在这里起到比以前更为重要的作用。80年代美国的外贸和财政双赤字严重和1986年以来的日元升值,又被日本利用来作为对外扩张的新机遇,从而把日本在亚洲所起的影响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使一些外资证券公司调低对市场的预测,一定程度上影响亚洲经济复苏的势头。但多数市场观察家认为,亚洲经济前景仍然看好,投资者不必对亚洲股市的前景太过忧虑。 亚洲经济从去年开始重新走上 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亚洲四 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今年首季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1%,增幅之大远远超过预期。今年上半年新加坡经济强劲增长8.8%,韩国增长10.9%。今年以来,亚洲出口势头强劲。1—5月份,印尼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3…  相似文献   

8.
郭晓东 《学理论》2012,(27):34-35
2009年,在中国不断崛起而美国相对衰微的背景之下,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基于现实层面分析,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外部战略空间被压缩、经济命脉被威胁、外交资源被占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亚洲货币合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理论导刊》2002,(7):56-58
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以及欧洲一体化的经验为基础,结合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合作的现实环境,对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可能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旨在增进亚洲各国、亚洲与世 界其他地区之间交流与合作 的高层次论坛2月27日在风光秀丽的中国海南省博鳌成立,并决定博鳌是这个高层次论坛的永久所在地,因此,这个类似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亚洲论坛被称为“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为亚洲和关心亚洲事务的政界知名人士、企业家和学术界精英提供一个共商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和环境等问题的高层次对话、加强合作的适宜场所,将对促进亚洲各国之间以及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发挥重要作用。江泽民主席说:“亚洲各国国情虽不相同,但抓住机遇、迎接挑…  相似文献   

11.
亚洲合作对话第四次外长会议4月6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如期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了"做亚洲人民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的重要讲话。他说,亚洲是当今世界充满希望的地区,也是十分复杂的地区。面对机遇和挑战,亚洲各国应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合作、发展的新亚洲。亚洲向来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从西亚到东亚,从南亚到北亚,从海洋到大陆,多样性和差异性是最基本的特征。人们从来就不奢望亚洲出现欧盟式的地区合作。但是,没有欧洲联  相似文献   

12.
陈新 《瞭望》1993,(27)
堪培拉专电澳大利亚总理基廷不久前说,“双脚站在亚洲,头却伸在欧美,这种情形澳大利亚绝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正是基于“澳大利亚必须面向亚洲”这一信念,基廷总理于本月20日至27日对韩国和中国进行了以促进双边经贸关系为主旨的正式访问。在澳大利亚,与基廷抱有同样看法的人正越来越多。尽管澳社会以欧洲移民为主体,人们的观念却因国际政治经济的现实而在改变。这种变化始于1979年澳前总理惠特拉姆首  相似文献   

13.
“有一点越来越清楚,亚洲的现代化将成为本世纪90年代到下世纪初最重要的世界发展动向。”这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曾轰动全球的《大趋势》和《2000年大趋势》等书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新著《亚洲大趋势》中对世界面临的基本发展趋势作全面分析、预测时,所得出的结论。 东方在崛起是本书的主要结论。尽管这已是当今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许多西方人并未诚心接受,因而有亚洲的高速发展是虚幻奇迹、是难以持久的纸老虎等看法。对此,奈斯比特认为,目前世界上西方依然重要,但已无力全面控制和垄断世界了。东方的崛起使世界全面接受东方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种接受犹如当初接受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一样意义深远。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4.
法国《观点》杂志经济、政治评论家尼古拉·帕弗雷一篇题为“自由在欧洲,复兴在亚洲”的评论勾勒出20年来世界发展的图景,发现欧洲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冲天一飞,相反,倒是亚洲在一场静悄悄的经济革命中正在实实在在地崛起。作者在评论冷战的后果时指出,“苏联的战败是真实的,但美国的胜利却是虚拟的,做一个令人头晕目眩的‘超’超级大国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5.
孙茹 《瞭望》2007,(24)
中国以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参与西方国家主导的地区安全合作对话第六届亚洲安全会议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举行,来自亚太及欧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防官员汇聚一堂,讨论亚太地区的重大安全问题。令人瞩目的是,中国一改过去的低调,首次派出副部长级的军方代表与会,收到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4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朱鎔基总理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创新世纪亚洲美好未来》的演讲,受到多方关注。 去年2月成立的博鳌亚洲论坛的主要特点是:以亚洲为立足点,从亚洲的视角去审视世界重大经济问题,同时又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话与交流,深化亚洲内外的经济联系;它是由26个国家的代表共同  相似文献   

17.
波恩专电德国总理科尔3月3日结束对亚洲5国为期两周的访问。这是一次重内容、求实效的访问,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德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存在,特别是扩展经贸关系。科尔所访国家也显示出增进经贸关系的强烈愿望。这预示着,德国同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在近年里将会具有新的规模。亚洲是近1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东盟国家经济的年增长率平均为6—10%,“四小龙”和中国甚至达到8—10%。据预测,在今后20至25年中,东亚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可能超过北美经济区的总和。目前,亚洲对外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25.7%,外汇储备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额的1/3。对于出口大国德国来说,  相似文献   

18.
五月八日至十日,"2001《财富》全球论坛"在花团锦簇的香港隆重举行,立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与会中外代表达700多人,其中有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泰国总理他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政坛要人,有200多家外国大企业和150多家香港企业的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有中国内地6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还有20多位来自中国有关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领导人。报名采访此次《财富》全球论坛的中外记者超过了1300人,也创下了历年之最。"亚洲新貌" 喻义深远这次《财富》全球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新一代"(New Generatiaon Asia),但此前论坛组…  相似文献   

19.
拉各斯专电 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发展本国经济,尼日利亚加强了同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60年代初,尼日利亚依靠美国和欧洲石油公司开发了东南部沿海和近海地区地下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一跃成为非洲“经济巨人”。但这个“巨人”有它的致命弱点:一是人口增长快,农业在石油繁荣时代又被弃之一旁,  相似文献   

20.
惠灵顿专电 3年前,新西兰政府制定了名为“亚洲2000年计划”的战略,开始积极发展同亚洲国家的关系。今年9月下旬,新西兰正式宣告成立“亚洲2000年基金会”,把向亚洲靠拢的进程又推进了一大步。“亚洲2000年计划”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