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近年来公款送礼之风愈演愈烈,形式、内容、手段不断翻新升级,危害越来越大并呈显性化.于是,很多人惊呼要把公款送礼与公众深恶痛绝的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款购车这"三公"消费并列,对它的危害引起足够重视,严厉予以铲除.公款送礼至少有以下"四宗罪":  相似文献   

2.
说“送礼”     
时下,人们谈论最多的莫过于“送礼”这个话题了。说某人得到提拔是因为送了礼,说某人岗位得到变动是因为送了礼,说某人调到行政事业单位是因为送了礼。说现时,小孩上学要送礼,住院看病要送礼,子女安排工作要送礼,亲戚朋友之间、领导同事之间的红白喜事、人情往来都要送礼。世人热衷于送礼其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礼”。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说的就是通过送礼来活跃气氛,增进友谊,融洽感情。人们把这种礼当着乐趣,礼品送得有情有意、有滋有味。另一类送的便是“歪礼”。他们把送礼商品化、庸俗化,通过送礼有意迎合…  相似文献   

3.
瞭望哨     
《瞭望》2000,(42)
隐性公款旅游种种袁敏杰 陕西 慑于禁令纪律,显性公款旅游有所收敛。然而,又有一些改头换面的隐性公款旅游“悠哉游哉”: 一曰假公旅游。找个借口,弄个差事,玩个花样,美其名曰“公干”,却尽“公干”天南地北那些名胜景点,一切费用,“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公家报销。 二曰互相旅游。“兄弟地市”、“兄弟县区”、“兄弟部门”、“兄弟单位”,你来我往互相游,你热情接待我,我热情接待你,“互相报销”旅游费。 三曰下基层旅游。一个电话、一声招呼,或上级部门人员“下基层”旅游,或上级部门领导携家带口下来“阖家游”,下级…  相似文献   

4.
拒礼的内涵     
拒礼的内涵安徽张君明“请客不到,送礼不要”,是一个干部为政廉洁的表现,但拒礼之后,不妨再深想一步:人家为什么要送礼?一般来讲,送礼者大致分被动送礼和主动送礼两种。被动送礼者大多是在个人遇到困难或面对应解决而实际没有解决的问题时,误以为无“礼”办不成事...  相似文献   

5.
瞭望哨     
《瞭望》1996,(41)
也谈“公款随礼” 黑龙江 许文阁 “公款随礼”是一种现象,是群众对时下名目繁多的社会性应酬交往活动的戏称。其实质,是一种变相贪污行贿,实际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官场腐败”。 乍一看来,“公款随礼”是拿公家的钱,又送给公家了,表面上存在着某种“合法性”。其实,一些“公款随礼”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及其领导  相似文献   

6.
张迁 《瞭望》2006,(46)
有媒体报道,当前正值我国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换届之际,一股公款旅游风再次刮起。这股风不容蔓延。公款旅游风并非始自今日,中央刹此风也曾三令五申。在换届期间此风重起,实际上是“官本位”作怪。换届期间公款旅游风再起,说到底是一些地方以公共资源搞“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搞“政治平衡”。一些地方领导或者在换届中以公款旅游安抚他人,或者抓住  相似文献   

7.
给老师送礼     
给老师送礼张林岚读小学的孩子说,近日班上办了个“敬师礼品展览会”。可能是社会上的送礼风刮进了学校,倒也可以看出世俗人情之一斑。就教师来说,初衷是提倡尊师重教,也有点将孩子们的奉献“公之于众”的意思;但在学生中却造成了互相攀比的空气,千方百计,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8.
赵家鹏 《党政论坛》2013,(12):56-56
一份来自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批示,在中国掀起一股“厉行节约、杜绝浪费”风潮。批示是在一份新华社“内参”上作出的,内容是“坚决杜绝公款浪费”。  相似文献   

9.
小议“说是那么说”湖北成尚城有个单位公款吃请、公款跳舞之风甚盛,财会人员拿出有关规定找领导商量规劝,该领导却不以为然地说:“说是那么说……”后面的话虽没有说出,但弦外之音已很分明:不必那么认真!据笔者观察,这种场面,这种对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瞭望哨     
《瞭望》1999,(27)
克服这个“光荣的缺点”江西凌志明时下有人把“廉洁自律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视为“光荣的缺点”。比如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中,不少领导干部的个人剖析材料中就似乎都有这个“光荣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一是下基层“客随主便”,接受宴请,接受土特产;二是公车私用,私客公请,老上级、老朋友、老同事、或同乡找上门来,用公车接送,用公款接待,等等。为什么把“廉洁自律的标准不高”视为一个“光荣的缺点”呢?因为他本来就不认为这是个缺点。来个老朋友、老上级,以个人名义用公款盛情款待一番,甚至安排到名胜古迹游玩一趟,这…  相似文献   

11.
治山 《瞭望》1992,(27)
据报载,某省卫生厅定了两条“廉政硬措施”:一是在节日期间厅里派人轮流在宿舍区值班,拦截来自地、市、县等下属单位的送礼车,几位厅领导则亲临巡查;二是“把节日期间被发现的送礼单位登记在册”。 这办法不能说不灵。一辆辆嫌开往机关过于招摇而径奔宿舍区的送礼车被“拦”在了院门外。有的见势不妙,或调转车头就溜,或扔  相似文献   

12.
尽管马英九强调,“整顿是必要的,不做的话,政党政治没有希望,台湾政治也没有前途”,但面对选举送礼这一国民党的“历史共业”,如何处理是考验马英九最直接的难题,“党产”问题也仍然是国民党的“软肋”。  相似文献   

13.
一位朋友在一个比较贫困的乡镇当书记。日前,他对我说,和他同样都是乡镇书记的富裕地方的同事,都用公款报考了北京某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班。而他由于乡财政十分紧张,实在拿不出这数万元的“读研费”,只能望洋兴叹。否则,二年过后,他也可以在各种表格学历一栏中大大方方地填上“研究生”,说不定靠这公款换来的研究生学历,过几年就可弄个县长当当。 按说,在职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读研究生,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本无可厚非。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读研究生不是花自己的钱,而是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花费公款,读研究生,作为日后加官晋级的…  相似文献   

14.
郑培民在做官、做人、做事上有着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向上、值得称道的“清醒”——“要坚守原则,不能感情用事”;“大事不糊涂,‘屁股’上要干净”;“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等等。郑培民能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与他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坚守着这一个个“清醒”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云南某农村信用社组织38人到欧洲8国旅游,耗资公款176.4万元,经纪检部门严查后,钱款已经退回,涉案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湖北地矿厅98人公款到张家界“考察”,也受到了惩处。 公款旅游,一直是被严令禁止的腐败行为。随着节假日的增多,可供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的消费时尚更是多姿多彩, “假日腐败”不可不防。因为,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今年4月29日起,湖南省永兴县委、县政府对全县行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个人拖“欠”公款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截止7月10日,在开展了自查自清的168个行政企事业单位中,发现存在公款私“欠”现象的单位有156个,  相似文献   

17.
动用公款搞吃喝,早已成为人所共斥的“公害”,但对某些“师出有名”的宴请,碍于种种原因,着实难于阻止。近来,欣闻山东省对不准动用公款搞宴请的规定,实行了“一刀切”的做法,其中最为要害的是取消了两个“例外”,即接待中央和省外领导同志不搞宴请;接待老同志也不搞宴请。  相似文献   

18.
灵璧石 《党政论坛》2009,(19):63-63
原中石油化工总经理陈同海因收受钱款1.9亿元人民币而被判处死缓,可以说是近日最大的新闻了。仔细搜索相关资料,得知此人最大的爱好是讲“排场”,每月挥霍公款120万元,日均4万元。据说中纪委曾警告他不要“挥霍太多”,回答是“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军区某守备师党委在任用干部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党的干部政策为准则,树立了公正、廉洁的形象,增强了全师干部战士的凝聚力。 “选人不选送礼的” 近些年,社会上流行的把送礼作为“感情投资”那一套,也影响到部队,某些人为了能得到晋升和提拔,也想靠送点礼、拉关系来赢得领导的好感。然而,北京  相似文献   

20.
持续近一年的查处公款吃喝玩乐行动取得了多大的成果?公款吃喝玩乐风能否刹住,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顽疾?元旦刚过,春节将至,又是一次考验。 元旦前夕的12月28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委派的6个落实“两不准”规定(不准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不准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的娱乐活动,或统称公款吃喝玩乐)专项检查组在经过20多天共检查15个省(市、区)后,向中央纪委的主要领导汇报检查情况。听完5个明察组和1个暗访组的汇报,中央纪委副书记王德瑛宣布:1996年继续把查处公款吃喝玩乐作为反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