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丹 《党政论坛》2011,(14):52-52
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名字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如果你要是会游泳的话,  相似文献   

2.
杨家学 《团结》2011,(2):11+16-11,16
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这样问他: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人民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是:“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即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相似文献   

3.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好人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可能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我告诉你: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  相似文献   

5.
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名字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如果你要是会  相似文献   

6.
樊须迟钝     
樊须请学稼被孔子批评这件事,不止一人一次指责孔子反对学生参加体力劳动,造就出一批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精神贵族和寄生虫。 当过吹鼓手的孔丘一旦成了老师之后,是不是轻视劳动,咱们不必替他辩护。这里需要研究的是樊须这一问、再问是否对头,是否无比正确,绝对必要。 当樊须问如何种田时,孔子的回答是“我不如老农”,问如何种菜,孔子的回答是“我不如菜农”。然后对学生说,樊须这小子竟问我这些农业技术问题。我教的是做人当官的知识,又不是农业课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成见     
山世仆 《党政论坛》2011,(10):20-20
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相似文献   

8.
阳虎的恶名     
陈仁华 《各界》2010,(7):63-66
阳虎,又名阳货,生卒之年,无从考定,仅知他与孔子是同时代(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氏,且年龄略长于孔子。有趣的是,阳虎与孔子俩人长得还极像。按《史记》上的说法,“孔子状类阳虎”。而孔子“生而首上圩项”、“长九尺有六寸”。坊间野史对孔子的体貌特征描写得更为细致,称他“牛唇虎拳,鸳肩龟背,海口辅喉,  相似文献   

9.
深思缓处     
有一次,孔子受困于 陈蔡一带的地方, 已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了。这天中午,孔子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将其煮成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竟然用手抓出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到。当颜回请孔子吃饭的时候,孔子站起来说:“刚才梦见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之后自己才能进食,不可以自己先吃。”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看见有煤灰掉进锅中,所以才把弄脏的饭粒拿出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但眼睛也有不够可信的时候;人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依靠…  相似文献   

10.
有两则关于群众上访的报道颇发人深思:———湖南一位叫邓长青的普通工人自谋出路跑运输,好不容易凑足4万元买到的竟是一台由交警支队出具了“检测合格”手续的报废车。他找原车主索赔未果,便找到为报废车出具证明的检测站,得到的回答是:“这号事多着呢!我们不负这...  相似文献   

11.
易水寒 《党政论坛》2008,(24):43-43
宋仁宗有一次出游,途中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他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他:“皇上,您渴成这样,刚才干吗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而获罪啊!”  相似文献   

12.
施平 《瞭望》2001,(48)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语出《论语》。孔子夸奖弟子颜渊,引起勇猛的子路不服。他说:“如果率领三军打仗,挑谁跟着你呢?”孔子的回答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就是说,那种空手与老虎搏斗,徒步去涉湍急河流,死了也不追悔的莽汉,我不同他在一起。一定要选择遇事谨慎小心,有了善谋始作决策的人。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则故事:西汉时候,有一天,汉文帝在召见群臣以后,向右丞相周勒提出了一个问题:“全国一年要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要进多少钱粮?”周勃又支吾着回答不出,满脸羞愧,急得汗流泱背。汉文帝转而又向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皇上买了解这些情况,请询问具体管理这些事的官员。”文帝问:“那么到底去问谁呢“’陈平说:“是上要知道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可以问廷尉(中央司法官);关于钱粮的事,可以问票内史(中央主管钱粮的官)”。文帝紧接着又问:“按照你说的,各个方面的事都有…  相似文献   

14.
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乃是柏拉图“哲学王”理想的实现;二是费内隆在1687—1689年撰写的《死者的对话》,其中有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论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分歧,既不同意把孔子比作中国的苏格拉底,也完全不相信孔子的“圣王”理想或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具有哲学学理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三是1696年出版的李明(勒孔德)的《中国近事报道》,该书不再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举,而是把他比作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一位致力于培养“哲学王”式的统治者却并不成功的“帝王师”塞涅卡,并认为在研究中国哲学时应把孔子思想与宋明理学区分开来。这三部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7世纪法国思想界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祛邪必先扶正●姚里军世上本无鬼,或讹传以耸听闻,或假托以喻人事,才有了鬼的故事。清代学者纪昀写了一本《阅微草堂笔记》,多为鬼神怪异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的朝政官场与世俗人情。内中有一篇《强项者不言畏》,说一个人租住了一所僻巷空宅。人言有鬼,他说...  相似文献   

16.
成见     
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相似文献   

17.
星竹 《党政论坛》2011,(8):61-61
有一位谁也打不败的赛马手,整整在赛马场里做了30年。当记者问及他人生的座右铭时,他的回答让人费解:“记住你生命中最寒冷的那个日子!”  相似文献   

18.
散木 《各界》2011,(2):70-72
话说毛泽东1965年11月视察各地,到了江苏南京,忽然想起什么,便问起:“你们这里有个南京大学的党委书记,1957年大鸣大放时吓昏了,现在到哪里去了?”有人回答:“下放几年后,现在图书馆工作。”毛接着说:“这些人,要看他的变化怎样。当时党内就是不布置,只对党委书记打招呼。但像清华有个党委书记就不能打招呼,他和右派的人搞到一起去了。  相似文献   

19.
《各界》2012,(4)
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而且成了扛大旗的人。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盘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1945年7月,当他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访问延安时,毛泽东曾和他有过一席长谈,并当面推许评他在”五四”运动中的贡献。他却回答:“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临行时,毛泽东手书北宋诗人钱惟演的诗句相赠:“不将寸土分诸子,刘项原来是匹夫。”  相似文献   

20.
前些年,“文人下海”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成为社会的热点。然而,没过多久,再也没入关注这件事了。著名作家张贤亮自九三年初创办企业至今已有五个年头,仍在认认真真地经营他的企业——华夏西部影视城。记者在一次会议上采访了他,请他回答了企业管理、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几个问题。记者:请介绍一下您到底创办了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张贤亮: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首先我表示很高兴接受贵刊的采访。因为贵刊是面对全国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专门研究探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理论刊物。办这个刊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