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王阖闾不算光明磊落,他最惯用的手段是暗杀,先是利用春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从而登上了王位,给我们留下了"专诸刺王僚"这一典故.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先秦时代,出过两位姓孙的著名军事家,一名孙武,一名孙膑。七十年代初期,这两个人的兵法著述同在一座汉墓中出土,可谓是巧中之巧的奇事。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人,军事理论造诣很深。由另一位军事家吴起推荐,带着兵法十三篇进见吴王阖闾,他的军事理论很得吴王的推崇,命他以宫中的嫔妃彩女做练兵表演,他以严格的军纪把一百名宫女训练得像战士一样,列队排阵,立跪起卧,皆和规矩,这就是司马迁笔下“孙武练兵,美女列阵”的故事。拜将带兵之后,曾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屡建奇勋。西破强楚,北威秦晋,显示了卓绝的军事才华和谋略。他所著述的兵法十三篇留传后世,许多军事家都把它视为必读之书,时至今日,中外的企业家还把  相似文献   

3.
峻峰 《各界》2008,(8):34-38
苏秦,字季子,洛阳轩里人(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相传是张仪的同学兼挚友.这一日,苏秦、张仪别了恩师鬼谷子下山,俩人那个高兴啊.……  相似文献   

4.
汤礼春 《侨园》2012,(2):48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名将,有关他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故里就在今天的湖北省老河口市.伍子胥是老河口史册上最早的一位名人,历代《光化县志》上均有所载.据明朝正德年间的《光化县志》记载"伍员,姓伍,名员,字子胥.初为楚国樊城守将.其父伍奢被奸臣费无极陷害,招致满门抄斩.伍子胥投奔吴国.吴伐楚,伍子胥带兵灭楚.吴越之战,伍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求和,并停伐齐,后吴王听信太宰伯喜否谗言,赐剑命伍自刎."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1,(12):60-61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长子,他是近代中国一位胆识超人的杰出爱国外交家。从1878年到1886年,他奉命出使英、法、俄等国。他恪守“替国家保全大局”的信条,极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屈不挠,与列强唇枪舌剑展开斗争,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4)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出使西方的外交家,曾纪泽在当时国内风气未开,保守气氛浓重的环境下,能运用西方的外交手段解决伊犁问题实属不易。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他从被任命为出使俄国的钦差大臣起,到中俄双方条约签署前后的心理变化,更深入地理解这次谈判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水银河 《各界》2010,(10):2-2
在通常的印象中,西施是一位勇于为国献身、可歌可泣的悲情红颜。然而,这不过是拜“四大美人”这个华丽的光环所赐,真实的西施在嫁给吴王夫差的日子里,其实更像是一个物质女孩,想尽力程拍霍吴国纳税人的钱,榨于吴国的国库。  相似文献   

8.
余显斌 《各界》2013,(6):57-60
前燕时,他是吴王世子。后燕建立,他是献庄太子。可惜,老爸回归,他看不到:兄弟们征战沙场,他看不见:后燕恢复,他也永远看不见了。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6)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后汉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遣使来朝开始,日本一直通过派遣使者的形式与中国保持着联系,随着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的大量派出,中日交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高潮。关于遣唐使出使的目的这一问题,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大都是仅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本文试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国家和个人双重角度出发来分析遣唐使出使的具体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
吴耀庭 《侨园》2014,(1):44-45
平江,又名姑苏,古称吴,现在叫苏州。笔者过去对出生在西团黄浦张家墩的故乡名人、曾经与明太祖朱元璋等人分庭抗礼的“吴王”张士诚,以及他率领盐民起义军在苏州称王十余年,颇有探究之心,对这座神秘古城也早心向往之。2013年国庆期间,笔者应苏州市国家安全局战友之邀,赴古城平江对“吴王”张士诚展开了“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11.
说“严”     
孙子论为将之德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他把“严”字列在最后,却不等于不重视它。据史书记载,孙子为将的第一次实践就体现了一个“严”字。吴王夫差为了试验孙武的才能,令他指挥一队宫中的美女演习战阵,他当场就把在演阵中充当队长而又嬉笑、不服从命令的吴王的爱姬杀了,使吴王大惊,同时也赢得了吴王的信任,以后充当吴军主帅,伐楚得胜。 在当今世界上,两千年前的孙子兵法又时兴起来了,号称企业管理能手的日本人倡导把孙子兵法用于企业管理。应聘担任过几年武汉柴油机厂厂长的联邦德国专家格里希,治厂颇有高招,给人印象深的也是一个“严” 字,即劳动纪律要求严,产品质量把关严等等。  相似文献   

12.
吴越相争的故事,人们是熟悉的。两千多年前,在我们伟大的国土上,吴王夫差同越王勾践演出了一场富有哲理的战争戏剧,至今为人们广泛传诵。今天,我们要向读者  相似文献   

13.
晏建怀 《各界》2014,(11):63-64
在历代太监中,童贯堪称开创“历史之最”最多的人。他以太尉领枢密院事,掌全国军权,是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他前后统兵二十年,是史上掌军权最久的太监;他曾以副使身份出使辽国,是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太监他因功被封为广阳郡王,是史上第一个被册封王爵的太监。而如果把“骂名”算上,童贯恐怕还是生前死后承受骂名最多的太监。  相似文献   

14.
编者寄语     
《瞭望》1988,(29)
这一期,我们向读者推荐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设计中国氢弹的人——于敏。 作为氢弹理论设计的学术领导人之一,于敏的名字和中国氢弹的成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然而,三十年来,他却默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551年12月,郑国王族游畈奉命出使晋国。他是郑穆公的曾孙,爷爷公子偃和父亲公孙虿都是郑国的牛逼人物。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尊敬的董必武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功勋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法学家,这是众所周知的。同时,他还是一位培养过众多英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从事革命教育的业绩,同样应该写在他的丰碑上。 董老生前讲过一句名言:“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他以此鞭策自己,终生不倦地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各种文化科学书籍;他更以此指导自己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曾是一位身居要职的领导人,却又象一位朴实谦和的老教师。 他,就是曾经率领千军万马征战南北的肖克同志,现在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他刚刚参加十三大归来,我们便前来拜访。 他身穿一件半新的便服,一头银发,满面红光。军人的坦荡,长者的谦和,平民的朴实,完全消除了我们第一次见面的生疏。  相似文献   

18.
张世昌同志因患脑溢血于今年5月27日永远离开了我们。民进从此失去了一位好会员,我们杭州民进西湖退休支部从此失去了一位好同志。作为与张世昌同志熟识的我,在悲痛之余,特撰此文,留作永远的怀念。张世昌同志生前曾历任数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他都积极收集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方面的意见,写成提案,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其中关于中小学教师的教龄津贴及卅年教龄教师退休后享受100%的工资待遇,就是他和其他一些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来后来形成决议的。这对改善广大  相似文献   

19.
“要注重人们信念的培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康健生同志反复强调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在古城西安,得知康健生同志是一位在抗日烽火中参加革命,20岁就担任地委秘书长,解放后又长期在陕西兵工系统工作的老同志。经过联系,我们在他的办公室访问了他。话题是我们提出的,请他谈谈对继续提倡艰苦奋斗的看法。“其实,我理解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动力,是一种勇于进取、不怕困难、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20.
华兰 《侨园》2013,(12):41-41
<正>39年,作为一个王朝,南唐无疑是短命的。这个王朝曾有过励精图治的君主,但它为何昙花般那么短命呢?古代人经常将国运和建筑选址联系起来,李昇要当皇帝,为什么仓促选了金陵府衙作为南唐的朝廷?李昇出身可怜,生逢乱世,7岁时就成了孤儿,寄身寺庙成了小沙弥。但他又有极佳的运气,先是成为吴王杨行密的养子,但杨行密的几个亲生儿子不容他,于是他又成为权臣徐温的养子,名字也被改成徐知诰。他好贤知礼,很有威望。养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