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袁浩 《奋斗》2010,(4):60-60
<正>"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深情之言。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民的"尊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彰显了国家领导人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可见党对各级政府和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千百年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追求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人的尊严。正因此,"中国人民站起来  相似文献   

2.
今年两会中,“尊严”二字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人民活得有尊严”首次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0,(9):31-31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这样强调。“尊严论”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10,(6):8-9
这个春天多雪、寒冷,但在神州大地,“尊严”一词却特别温暖人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尊严”一词,第一次以民生的名义,郑重地出现在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相似文献   

5.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庄严承诺。“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更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是党和政府对人的价值和幸福的肯定,表现出党和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的决心和自信心。但是要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践行以人为本,我们首先必须弄清几个问题:让什么人享有尊严的生活?享有什么样的尊严生活?怎样才能享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李抒望 《党课》2010,(9):25-29
尊严,可以说是一个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其尊严有关。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7.
关于“尊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之论,古已有之,于今亦然。在今年新春团拜会和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都很动感情地说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他把“尊严”这个概念明白地、庄严地、强烈地提到了全社会的面前。  相似文献   

8.
尊严,是一个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人们奋斗所取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尊严有关。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进一步诠释,彰显了党和政府的人丈情怀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两会中,"尊严"二字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人民活得有尊严"首次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年的新春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到"尊严"。结合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笔者试解读  相似文献   

10.
李抒望 《共产党人》2012,(12):30-31,33
正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当代中国的春天这样,一年一度,成为人民法定的大集会的季节。确切地说,是法定的300万各级人民代表大集会的季节。在全国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使这个报告赢得了历史性的尊严。春去春回,人民的尊严从何而来?人民有了地位,就有了尊严。一、翻身当家的主人地位尊严,首先是一个政治判断。当代政治,就是民主政治。当代中国的民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12,(4):61-63
走向更高质量的幸福道路从2010年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幸福"概念。"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2.
话“尊严”     
<正>今年初以来,温家宝总理多次讲到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而且把它正式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广泛热议。何谓"尊严"?据辞海的解释,尊严是"庄重而有威严,使人敬畏"。"独立而不可侵犯的地位或身份。"辞海看来很  相似文献   

13.
烧火与续柴     
前不久,各级政府换届选举工作结束,一批年轻有为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挑起跨世纪的重担,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跃跃欲试,一心要在任期内干出一番事业来。在此,很有必须提醒他们,新官上任先缓“烧火”。民间素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之说,其意有褒有贬。褒意是讲新官上任伊始,热情高,干劲足,工作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贬意则指新官初来乍到,情况不明,就自以为是,另搞一套。现在人民群众讲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通常是指后一种贬意。一般来讲,前任班子作出的工作决策、提出的发展思路,都是经过反复研究、充分论证的,要落到实处,收到…  相似文献   

14.
“总理坚持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3月5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委员在参加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共青团青联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了他参与报告起草工作的一些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5.
林培雄  孙存良 《前线》2013,(5):46-48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强调必须“推进依法治国”,会议期间,“依法治国”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热门话题之一。这一切,表明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形成的共识: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政治生活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7.
信息之窗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凸显:民为先、稳为重、谐为本“民”为先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许多地方充分体现了“民为先”的理念,把“民利、民生、民享、民权”作为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首要指导思想。首先,“三农”问题,是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仍然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扶农、惠农、利农的好政策;其次,更加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报告明确提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对策;第三,更加重视解决就业问题。报告…  相似文献   

18.
张更利 《奋斗》2008,(4):23-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靠全社会共同建设。”作为一级政府,和谐社会的建设责无旁贷。做好“民”字文章,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就能形成社会和谐人人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9.
现代行政学坚信:“政府是为它们的公民服务而存在的。”政府的价值取向在于”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引自上海译文出版社《改革政府》一书)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然而,如果不进行管理创新,找不到有效载体,服务行政就不能落到实处。河南新郑市组建为民应急指挥中心,在政治如何为人民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现了政府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极大地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失为服务行政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20.
黎明 《党的建设》2014,(4):10-13
早春三月,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 2014年3月5日至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庄严的承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更要依靠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忧民之忧、急民之急,不断努力解决住房、医疗、社保、教育及食晶安全、大气污染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打造就业创业良好环境,织牢保基本、兜底线的民生安全网,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安心、舒心,更加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