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缺血时间心肌细胞内结蛋白的变化,为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心肌细胞内结蛋白的缺失情况。结果 正常心肌细胞结蛋白呈棕褐色阳性反应。急性心肌缺血15min,结蛋白即可在缺血区心肌呈小灶性缺染,随缺血时间延长,其缺染范围逐步扩大。结论 心肌细胞结蛋白在缺失是早期心肌缺血的极为敏感的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  相似文献   

2.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缺血时间心肌细胞内补体C5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C5在心肌缺血 15min即可出现阳性反应 ,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 ,其反应面积逐步增大。心肌细胞内C5阳性是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内C5的变化可望成为早期心肌缺血死后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zif/268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心肌细胞内原癌基因蛋白zif/268的表达变化,为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提供新指标。方法 建立心肌早期缺血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缺血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心肌细胞核蛋白zif/268的累积情况。结果 缺血 60min后,缺血区大鼠心肌细胞有部分心肌细胞核呈弱阳性着色,以后随缺血时间延长核阳性增强。正常和缺血30min组及未缺血区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HE染色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核zif/268的表达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梗死心肌和其他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结蛋白染色的变化。结果梗死心肌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结蛋白缺染 ,其他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中 ,如心脏挫伤、心肌炎、出血性休克、电击死、机械性窒息、有机磷中毒等 ,也有不同程度的结蛋白缺染。结论 应用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早期心肌梗死需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梗死心肌和其他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结蛋白染色的变化。结果 梗死心肌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结蛋白缺染,其他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肿,如心脏挫伤、心肌炎、出血性休克、电击死、机械性窒息、有机磷中毒等,也有不同程度的结蛋白缺染。 结论 应用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早期心肌梗死需慎重。  相似文献   

6.
Ma MY  Xu X 《法医学杂志》2003,19(2):65-67,F00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再灌流早期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心肌细胞内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变化,为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复制心肌早期缺血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缺血及缺血再灌流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方法研究心肌细胞内c-f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10min再灌流30min,部分大鼠再灌流区心肌细胞胞浆内c-fos mRNA弱阳性反应,散在分布。缺血60min再灌流30min时达高峰,120min开始减弱。正常和单纯缺血组中缺血少于60min组未见有阳性表达。HE染色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原位杂交法检测c-fos mRNA方法灵敏特异,有望成为一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流早期损伤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肌中VEGF在死后一定时间的稳定性及表达的变化规律,评价其对死后诊断机体早期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SP法染色、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系统,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内VEGF阳性表达面积和强度,并对VEGF在死后不同时间的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VEGF在缺血心肌组织中,见灶性或成片心肌细胞强阳性表达,部分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表达弱阳性,间质表达阴性;在4℃放置,随时间延长,缺血心肌组织VEGF阳性表达有减弱趋势,至10d时缺血心肌组织仍可见VEGF在少许心肌细胞胞浆内呈弱阳性表达。在4℃放置10d以内,缺血心肌和正常心肌标本之间VEGF阳性表达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能耐受一定程度自溶及腐败的影响,其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判断死后4℃放置10d以内的尸体是否出现过心肌缺血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心肌缺血时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和血浆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变化。方法 按Selye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H-FABP在心肌细胞和血浆中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心肌缺血15min时,缺血区心肌即可出现H-FABP缺失,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失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心肌缺血15min时,血浆H-FABP含量在心肌缺血15min时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血浆含量逐渐上升,4h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和血浆中的H-FABP含量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可望成为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所致的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梗死心肌和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肌红蛋白染色的变化。结果 梗死心肌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 ,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中 ,如心脏挫伤、心肌炎、出血性休克、电击死、机械性窒息、有机磷中毒等 ,也有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结论 应用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早期心肌梗死需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梗死心肌和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肌红蛋白染色的变化。结果 梗死心肌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其它非梗死性的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的心肌中,如心脏挫伤、心肌炎、出血性休在克、电击死、机械性窒息、有机磷中毒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缺染。结论 应用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早期心梗死慎重。  相似文献   

11.
Depletion of 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 from cardiomyocytes with varying post-ischemia intervals was studied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odel of rat, and 22 human autopsy cases were studied with streptavidin-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 (S-P). It was observed that as early as 15 min after ischemia, the depletion of H-FABP could be detected in model rats. With the ischemic time prolonged, the depletion of H-FABP was more and more evident. In all human case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sent H-FABP staining could be found in infarcted area. And in some suspected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ses, depletion of H-FABP staining could be demonstrated in areas that showed normal hematoxylin-eosin (HE) staining. The blood samples from model rats before ligation, at varying post-ischemia intervals and various postmortem time were measured for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H-FABP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method. At 15 min after myocardial ischemia, the concentration of H-FABP was 4 times higher (546.0+/-85.3 microg/l) than that of the baseline level (103.7+/-94.1 microg/l).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ischemic time, the concentration of H-FABP increased and peaked at 4 h (1953.5+/-405.3 microg/l), then decreased.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H-FABP decreased slightly with postmortem time, but was still significant higher at any postmortem intervals than that of baseline level within 48 h after deat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FABP staining can detect very early ischemic damages in human myocardium and the elevated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H-FABP in rat was an indicator of AMI, which was not affected by autolysis.  相似文献   

12.
Xiong XM  Deng SX 《法医学杂志》2008,24(2):90-93,161
目的 探寻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家免缺血心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死后稳定性.并对其在法医学实践中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系统,检测死后cTnT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cTnT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缺血区心肌组织可见明显不规则灶状、片状cTnT缺失区,间质呈阴性表达。在4℃放置.随放置时间延长,正常和缺血心肌组织cTnT阳性表达均有减弱趋势,至14d时均完全缺失。但仅在4℃放置1~7d内,缺血心肌和正常心肌标本之间cTnT阳性反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nT的免疫组化表达用于认定死后4℃放置的尸体是否有死前心肌缺血时.宜在7d以内进行。  相似文献   

13.
早期心肌缺血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ing M  Meng XZ 《法医学杂志》2004,20(1):15-17,F003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早期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心脏、心肌梗死及其它怀疑有心肌缺血的心肌细胞内H-FABP和肌红蛋白(Mb)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的缺失,心肌梗死组均出现明显的缺失,9例可疑心肌缺血病例中有3例出现H-FABP明显的缺失,3例出现可疑缺失,有4例出现Mb明显的缺失,2例出现可疑缺失,说明H-FABP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结论H-FABP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4.
早期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早期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意义。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早期 (6h内 )不同时间缺血损伤区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缺血 1h在缺血区域发现少数散在的凋亡阳性细胞 ,3h达高峰 ,随后下降。正常区域未发现凋亡细胞。缺血边缘区域也在缺血 1h局部开始出现心肌细胞凋亡 ,并随缺血时间延长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 ,缺血 5h达高峰。表明凋亡是早期缺血性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方式 ,心肌凋亡检测可望为早期心肌梗死的死后诊断提供一个灵敏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NF-kB的检测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核因子-kB(NF-kB)在心肌组织内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意义。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缺血0.5h,1h,2h,4h,8h共6组,每组5只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S-P法),观察不同时间缺血心肌中NF-kB阳性着色,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心肌缺血30m in,心肌细胞核出现散在NF-kB阳性染色;缺血60m in,心肌阳性染色细胞核增多;4h达高峰;8h组开始下降;免疫组化染色定量检则的阳性单位:缺血2h、4h、8h分别为20.042±1.084、22.028±3.452和20.524±1.595;正常对照组未见核阳性反应。结论大鼠心肌缺血8h内,心肌细胞核NF-kB阳性染色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对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期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4例尸检心脏标本,进行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用于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研究。其中尸检及组织学证实心肌梗死5例,其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阳性。冠状动脉有硬化或冠状动脉口狭窄的可疑心肌梗死18例,其中15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阳性。非心性死亡对照组11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阴性。实验表明,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为早期心肌梗死的死后诊断提供了一个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e postmortem diagnosis of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s been a puzzling problem in forensic practice.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fibronectin (FN) was perform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34 autopsy hearts to determine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 technique. Five cases of defini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howed positive FN staining of cardiomyocytes; of 18 cases where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suspected, positive FN staining of cardiomyocytes was found in 15 cases, but no such staining was seen in 11 non-cardiac death controls. The results le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positive FN staining in cardiomyocytes is a reliable marker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ould be used as a new,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postmortem diagnosis of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all cases in this study were autopsied between 8 h and 4 days after death and 5 cases had been fixed in 10% formalin for over 10 years. FN immunohistochemistry still gave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those cases. It seemed that FN was not affected by postmortem autolysis and formalin-fixation and could be used in routine forensic practice, especially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ases.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6项免疫组化指标的死后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用于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维连接蛋白 (Fn)、纤维蛋白原 (Fg)、补体 (C5 )、肌红蛋白(Mb)、肌动蛋白 (HHF3 5 )、结蛋白 (Dm )等 6项免疫组化指标在死后不同时间的稳定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系统 ,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内Mb、HHF3 5、Dm的缺失面积和Fn、Fg、C5的阳性反应面积 ,并对 6项免疫组化指标在死后不同时间的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心肌组织 4℃放置 1~ 2d ,Dm、HHF3 5、Mb染色均匀 ,未见明显缺失 ;放置 3d以上 ,即可见Dm、HHF3 5、Mb明显缺失 ,且随放置时间延长 ,缺失面积逐步增大。缺血心肌组织随放置时间延长 ,Dm、HHF3 5、Mb的缺失面积逐步增大 ,Fg、C5、Fn阳性反应面积逐渐减少 ;放置 14d以上 ,Fg呈阴性反应 ;放置 2 1d以上 ,C5呈阴性反应 ;放置 2 8d ,Fn仍呈阳性反应。正常心肌组织放置不同时间 ,均未见Fg、C5、Fn阳性反应。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阳性反应面积逐步减少。结论 Dm、HHF3 5、Mb的稳定性最差 ,易受死后自溶的影响 ,只适用于新鲜尸体 (死后 1~ 2d) ;Fg次之 ,可用于死后 4℃放置 7d的尸体 ;C5较好 ,可用于死后 4℃放置 14d的尸体 ;Fn稳定性最好 ,可用于死后 4℃放置 2 8d的尸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