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海峰  刘平  张喆 《学理论》2012,(29):148-14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文化的界定;第二,大学生文化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第三,大学生文化的比较研究;第四,大学生文化的建设。这些方面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研究深度、研究方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就业成为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各高校与相关机构研究的重点内容。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市场带来新鲜活力。本文主要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整理和分析现有大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评述现有大学生评价研究基本情况,提出新的大学生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4.
使用"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调查"(2015)的数据,本研究分析讨论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实践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创业意愿。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当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大学生更可能进行创业实践。职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创业条件,职业学校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实践都较高。校园经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存在就业压力感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实践的都比较低。大学生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主要创业人群之一,关于其真实创业意愿与创业实践的实证研究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9)
人际关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发展,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各种媒体集中出现了多篇有关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的报道和评论,这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广泛关注,也使得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人际关系视域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相关的三大问题,对学术界零散的研究现状做三个方面的述评:一是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二是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三是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自我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当代青年大学生都是"80后、90初",其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除按以往思路进行大学生自我教育实效性研究外,还应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负效性研究.现以大学生自我教育负效性研究为立足点,力求改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负效现状,以期真正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直是我国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对象,大学生廉洁教育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认真地研究探索。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法是研究的首要问题。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正确的方法是开展任何工作的突破口。过去对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法的研究一直缺乏实证的系统性研究,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法的基础来源,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中挖掘总结若干有效的方法,并坚持相关的使用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大学生廉洁教育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压力特点及成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压力研究的对策,为进一步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研究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6)
研究采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对贵州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无显著差异且高于全国常模;城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文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大一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非常显著地高于其他年级,大四学生得分最低。缓解消极情绪及制定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是提升贵州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两期"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提升程度更大。研究结果表明,"灾害社会脆弱性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对理解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及其影响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良 《学理论》2014,(5):276-277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当前马克思主义学习的现状,对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的作用的研究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怎样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的问题研究就是当前的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重要方式,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有效实践环节。文章在剖析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动因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的供给侧现状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其不足之处,构建优化联动机制研究的框架,最终设计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联盟机制研究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8)
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复旦投毒案、药家鑫案等校园违法案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高校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邱少云等革命英雄竟然引起网络质疑,吸毒明星也会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偶像,这些矛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论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统一性及路径选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4.
屈建伟 《学理论》2011,(23):214-216
通过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探讨有关影响因素,从而为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提高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以大学生为被试,共对2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02份。结果显示:大学生成就动机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学业优良的学生明显高于学业一般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健康的消费心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消费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喜忧参半,非理性消费时有出现。对当前研究梳理时发现,心理健康视角下的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明显不足,亟待加强。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消费心理的现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提出大学生消费心理健康教育的六条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以及防重于治的原则等,以期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都雯 《学理论》2013,(23):84-85
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缺乏幸福感,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概述,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对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一步探讨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加强跨文化和跨地域研究;研究方法要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研究此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当明确大学生犯罪的概念和研究范围.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犯罪仍然呈现单一型,但同时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此外,大学生犯罪具有时间和地点的规律性.除了以往研究中阐述的原因之外,不良心理素质、学校丑恶现象、家庭压力、就业压力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往研究证实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对地位获得具有重要的促进效应,但这些研究忽视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特征"对大学生初职地位所产生的差异化影响。将大学生人力资本区分为背景型和过程型两种类型,利用2019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毕业生调查数据,考察两种人力资本及其匹配情况对大学毕业生客观初职地位和主观初职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背景型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工作月薪和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提升工作满意度没有明显影响;过程型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客观职业地位和主观职业地位均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匹配对提升大学生工作满意度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质量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0)
高校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村官及党性教育的主体。本文通过对高校基层党建发展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党性教育研究得出相应阶段性总结,为高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职能,及大学生村官党性教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5)
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其中农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尤为突出。因而,本研究以班级网络中的在校农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人际交往状况为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的五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宏观、中观两个层面上的数据分析。基于上述研究数据对在校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探索性建议,即构建"互动型人际交往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