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因此,要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努力探寻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以云南红河弥勒市少数民族地区为典型个案,对该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优势,把握问题,针对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为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与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关键要有新思路,以新思路带动新体制、新机制,以新思路闯出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贫困,使广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真正受益;战略途径是培育民族自身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要的战略保障是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西部地区作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我国的生态屏障、生态涵养地的重要区域。西部地区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一方面,既要面临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又要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双重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突出矛盾,实现民族地区同国内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值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特殊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中,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滞后,探究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缩小地区间差异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土家族传统观念中的消极因素之基础上 ,就土家人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 ,如何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逐步消除其传统观念中的消极因素 ,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民族意识 ,全面振奋民族精神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以科学的发展观 ,促进土家族和土家族地区的发展 ,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层面说,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是要推进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镇)化建设.民营经济是民族地区工业化和城市(镇)化的重要力量。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族地区民营经济,要客观分析民族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优劣因素,从观念、体制上进行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9.
发展先进文化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意义: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二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状况关系到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全国差距十分明显,除少数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之外,国家要给于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的扶持。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黑龙江省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为此,如何实现少数民族的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摆在我省政府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黑龙江省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的民族经济发展问题,通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而促进全省各民族共同繁荣,各地区和谐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也是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和谐辽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甘青特有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所具有的独特性,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公共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甘青特有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可以为西部地区的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发展基础、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在新世纪 ,必须采取措施将西部地区独特、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变成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西部地区物质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如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坚持和完善对民族地区优惠政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新阶段,为使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不仅应当继续坚持实行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而且应积极探索运用法律手段确保国家对民族地区优惠政策的落实,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民族工作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民族地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各族人民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贫困落后,其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另外基础设施落后及思想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湖南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艰苦奋斗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艰苦奋斗精神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和小康内涵的变化,要求全党必须坚持这种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精神风尚,艰苦奋斗是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实现总体小康,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民族关系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地区稳定、社会发展、国家命运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民族关系与甘肃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