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舟民水,载舟覆舟。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党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人民信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保护人民民主权利,倾听人民意见,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通过向政府机关或领导来信,提出各种要求.对各项工作提出建议,对一些干部提出批评,这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教育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切关注中国广大人民的历史命运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全面系统和深刻地阐释了教育与人民的关系.在中国两千年的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人民性,把让人民群众接受和占有教育资源作为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指明了人民教育前进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但真正把这一思想完美体现和运用的还是我们共产党人。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的福祉。  相似文献   

5.
今年“七一”,迎来了我们党诞生92周年。92年风雨历程,党领导人民劈波斩浪,奋发进取,阔步向前,取得的辉煌业绩令世人瞩目。如今,党正带领人民奔向强国富民之路.为实现中国梦目标奋力拼搏,迈步前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这一份初心从未褪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社会建设的瞩目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建设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涉及有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诸多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建设。经60年的探索发展,新中国在有关社会建设的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金宕莳 《求贤》2009,(3):25-26
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失败.迫使先进知识分子去重新寻找救国救民的新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得到了广泛深入的传播.使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天津先进分子增加了对苏俄十月革命的了解.看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希望.并找到了武装自己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他们居住在世界上不同大洲.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肤色,而此刻,他们却将关爱的目光共同投向一个他们大多未曾去过、甚至很少听说过的地方——中国玉树。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一件件慰问信函、电报从世界各地飞向中国,一则则灾情、救灾报道聚焦震区.一份份跨越大洲大洋的真情关切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地震灾难中,人类凝聚起来的守望相助.带来国际社会的支持.传递着世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相似文献   

10.
姚桓 《前线》2011,(6):20-2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衡量基层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尺,这就决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必须落实到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上。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世界的目光齐聚中国。奥运的到来,使2008年的中国充满了激情与梦想。中国人民相信。我们有能力举办一场伟大的奥运会。为了办好这次盛会,中国人民付出了许多心血与汗水.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以及广大的普通劳动者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并见证了奥运的渐近和中国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12.
论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松  庄德水 《理论学刊》2007,4(10):11-16
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的过程。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包括三大理论基础、三大监督原则、一个监督核心、基本监督途径这样一些基本内容。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就其形式而言,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探索出现的偏差表现在四个忽视方面,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又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十八大报告,深化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的制胜法宝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赵士红 《学习论坛》2003,1(10):28-30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就人民利益的地位、人民利益的主体、人民利益关系的处理、人民利益的实现等作了深刻的阐述 ,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15.
潘永江 《唯实》2002,1(8):103-106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但是,党要始终代表好人民的利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却不是仅有良好的愿望就能做到的,必须准确把握人民利益的科学内涵.积极探寻实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7.
拥抱永恒     
在中国共产党80华诞的日子,要是问我感怀最深的是什么?我会由衷地告诉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个大字!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毛泽东 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邓小平 共产党应当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 这是…  相似文献   

18.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和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新变化,把人民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归宿,把共建共享发展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形成了习近平人民观。习近平人民观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另一方面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习近平人民观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体现在新概念、新命题、新观点等新提法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彰显、对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以及对共同富裕的推进。  相似文献   

19.
刘福臣  赵嘉宾 《奋斗》2009,(2):35-37
自1968年4月,中国向毛里塔尼亚派出首批医疗队员.到2008年已经延续至第28批,全部由黑龙江省卫生厅受国家卫生部委托派出,40年来共有663名黑龙江籍的中国医生,远离祖国,越过千山万水.到达与故乡黑龙江气候“冰火两重天”的撒哈拉沙漠,在经济贫困、医疗落后、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克服语言、生活、工作等障碍,战胜各种困难,践行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承诺。他们的足迹遍布毛里塔尼亚,带给毛塔人民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传递医学知识和技术,也带去了中国人民和毛塔人民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