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根据兵团工会党组的安排,结合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保障部集中学习了优秀共产党员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魏德友是九师一六一团一名老党员,他50多年如一日,只身巡防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巡边近20万公里,保护了国家的财产,维护了祖国边境的安全稳定。魏德友是兵团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更是兵团精神的传承人、代言人,是忠实履行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活化石"。魏德友先进事迹激励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丰碑     
正五十年风雨无阻,五十年戈壁荒烟,五十年戍边西陲……古有苏武牧羊,今有老人戍边。魏德友老人把自己人生最宝贵、最美好的五十年时光用在了为国守边防上。魏德友老人是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二连的一名普通职工,放羊、巡边如此简单重复的工作他做了52年。戍边的精神让我感动,感动于他的坚守、感动于他的倔强、感动于他的爱国。52年前,魏德友从北京来到塔城地区,成为兵团的一名"新兵",进驻到荒无人烟的萨尔布拉克草原。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他,每天步行10个小时、10公里以上,不避寒暑,一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兵团工会党组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魏德友同志扎根艰苦边远边境地区,半个多世纪如一日地巡边护边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更体现了一名兵团人的执着坚守。作为忠实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典型,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深思和对照学习。魏德友同志52年如一日巡边护边,退休后仍坚守在远离人群的边疆,至今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他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虽然细小平常,但平凡中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新华社等媒体对魏德友同志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领导分别向魏德友同志表示问候,并要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对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和老军垦精神的宣传学习。魏德友同志1940年11月出生,1960年参军入伍,1964年从北京军区转业到萨尔布拉克草原、距中哈边境线4公里的兵团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共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兵团工会党组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认真学习,作为机关干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更加深刻理解和学习魏得友同志的崇高境界。一、坚定理想信念,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魏德友同志是兵团广大职工中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团场职工,50多年来,作为"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在中哈边境萨尔布拉克草原一片无人区,忠诚地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他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迎着朝阳升起家  相似文献   

6.
正魏德友,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自1964年从北京军区转业到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后,他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土地上,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是魏德友半个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兵团工会党组要求党员干部向魏德友同志学习,我们向魏德友学什么?要学习他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的政治品格;学习他淡泊名利,吃苦耐劳,  相似文献   

7.
执着坚守     
正近日,兵团工会党组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魏德友同志的感人事迹。通过学习,让我们这些普通党员走进了魏德友,认识了魏德友。魏德友,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退休职工。1964年从北京军区专业到萨尔布拉克草原、距中哈边境线4公里的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九师一六一团职工魏德友52年屯垦戍边的感人事迹在兵团上下迅速传播开来。兵团工会经济工作部全体同志通过参加兵团工会党组组织的学习优秀共产党员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要以魏德友同志为标尺,立足岗位,为兵团事业发展不懈奋斗。一是要学习魏德友同志戍边五十载,界碑永在心的优秀品质。魏德友为了国家安全、边境稳定,义务巡边50多年近20万公里,只因他有着共产党员的坚守和信念、为党献身的赤胆忠  相似文献   

9.
正76岁的魏德友作为兵团九师一六一团的一名普通党员,自1964年从北京军区转业到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后,他就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52年来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的事迹不觉让人慨叹。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一位兵团老兵,一个老军垦、老战士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践行的人生选择。在这个物欲横流、喧嚣繁华的世  相似文献   

10.
陈犁川是农四师伊宁垦区公安局谊群派出所所长。他从警13年来,一直用实际行动忠诚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警察。"他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新疆自治区优秀户籍民警"、"兵团优秀人民警察"、"兵团杰出青年卫士"、"兵团人民满意的政法民警"、"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还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相似文献   

11.
王近山,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他浴血沙场,身经百战,从一名红军战士,成长为师长、纵队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是邓小平直接指挥过多年的一员猛将。建国后,他又历任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我军将军方阵中,王近山一向以敢打硬仗恶仗而著称。由于他打起仗来勇敢不怕死,有一股发疯的劲头,因而得了个绰号——“王疯子”。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于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边区特殊的地理和生活环境中开展文化学习运动,作为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解放日报》对此长期予以关注。以《解放日报》为视角,可以清晰梳理留守兵团学习运动的概貌:在办学形式上,从一开始的片面追求"正规化"之后逐步走向探索适合部队环境和实际的"因地因时制宜"的方式;通过讲道理、学榜样、解难题的方式破除战士轻视文化学习的旧观念,为战士们学习解决物资奇缺的燃眉之急;同时创造出了适合部队实际、适合战士需要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培养出了这样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你们要尊重王礼锡,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从英国回到祖国,就是为了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不图名,不图利,更不去做国民党的官,只希望马上奔赴战地当一名普通战士,竭尽绵薄。"——周恩来  相似文献   

14.
入伍38年,从一名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正师职领导干部,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这是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佟达的人生印迹。然而这看似平常的经历背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学习才是他不断前进的人生"标  相似文献   

15.
高迪 《兵团工运》2016,(8):22-23
正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大地上时,秦玉福和他水电站的兄弟们已经工作了两个多小时,作为乌鲁木齐西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水电站副站长,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公司的事业做着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2011年他被评为十二师劳动模范,2012年被兵团工会授予"兵团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被十二师授予创先争优"优  相似文献   

16.
他叫范志明,今年42岁,是农二师二十二团五连一名普通职工,2005年3月,他带着妻子和儿子从河南濮阳来到了这里,成为兵团百万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在这7年里,使他深深感受到在团场这块热土上,兵团人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几代人的奋斗使得亘古不毛之地变成了万亩良田,并且执着追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他为他是一名兵团人而感到骄傲,也促使他以信念为方向,化知识为动力,铸理想为钢犁,为团场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他个头不高,身体瘦弱,但干起活来的却是一位"拼命三郎"。1990年,他携妻带子从中原大地来到大漠深处的二师三十一团,成了一名兵团人,从此把自己融入了兵团。20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着,用自己的业绩诠释着兵团人的精神。他,就是三十一团一连承包职工、共产党员朱祥顺。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话一点都不假。早上七点钟不到,朱祥顺和妻子罗心巧就已经在地里捡了两大袋子棉花,同往年一  相似文献   

18.
正杜如明是一名老军垦的后代,出生在农一师二团,对兵团团场事业感情笃深。正是这种热爱,工作28年来,他一直在农一师二团加工厂工作。并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团加工厂领导。自2005年以来,他先后担任加工厂副厂长、书记兼厂长。工作中他严抓管理,勇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杜如明2005年至2007年,连年获得师市棉花加工先进个人;2008年获得师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2009年荣获"农一师劳动模范"称号。在他的带领下,二团加工厂2005年至2007年荣获师市"先进加工厂""、棉花加工质量优胜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兵团"棉花加工质量年活动"先进企业。无私管理落美名"管理出质量,质量出效益"是杜厂长工作中的座佑铭。在加工厂,工人们都说他是"黑包  相似文献   

19.
1937年冬季,我在八路军120师新兵团11连当战士,12月我团奉命配合主力攻打山西省神池县仪井镇的日本鬼子,当时我们驻地离仪井镇很远,部队急行军,战士们走得精疲力尽。途中我班战士赵栓仁得了病,行走困难掉了队,连里让我同另外两名战士帮助他.。我们坐在路旁,心里非常着急。忽然后边传来一阵马蹄声。不一会儿,一队骑兵来到我们面前。一位身材魁武的  相似文献   

20.
张鹰毕业于1983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机电专业,1984年2月,刚满20岁的他,走进西大桥水电厂,23年来,从一名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兵团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物,他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