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正我叫寇晓燕,今年47岁,是一师十团十三连职工。60年代初,我的父母作为上海支青来到了一师十团,在这里,开启了他们屯垦戍边、建设兵团的40余年人生。"塔里木河水养育了我们一家人"。这是我父母常说的话。是的,每一个在兵团长大的孩子,都像沙枣树一样,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都愿意守护着塔里木大地,在这里真诚地奉献自己的青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上,文艺工作团队通过艺术表现,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部队士气、教育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原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4军政治部文工团,就是这样一支文艺队伍,他们从战争中走来,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战斗故事。  相似文献   

3.
王瑞峰、张玉霞夫妻二人,是21世纪兵团典型的新职工,他们夫妻二人自2001年从河南来十师一八二团已有14个年头.丈夫王瑞峰,今年38岁,能干、敢干、有头脑,妻子张玉霞,今年40岁,贤惠、勤快、会持家.说起他们俩的兵团行,那可是一首耐人回味的和谐致富曲,虽说艰辛,但一路走来心中充满了欢乐和喜悦.  相似文献   

4.
正"边境不能没人守,我要守,那是中国的领土我要守好它"。"我是兵团人,兵团人永远是兵,我就是兵,兵怎么会离开他要守卫的边境。"每每谈到自己的职责,年已76岁而依然守卫在边境的护边员魏德友老人总是这样说。广袤的萨尔布拉克草原上,在他所居住的地方,百十户人家都搬离了,就只剩下了他一家,天地广阔,环境艰苦,没有了人语,只有长久的寂寞,而他毅然选择了留下来,放牧巡边,他用52年的坚守赢得了人们对  相似文献   

5.
鸳鸯板一打响连天, 说一说前山人特别爱打扮, 打扮得荒凉戈壁变绿洲, 打扮得荒山秃岭变花园。 不信你去俺前山看一看, 看一看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阿?你说昨天、明天我看不见哪!) 没关系,由我担当解说员。 昨天的前山真荒凉、 梭梭红柳漫无边, 是狐狸黄羊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6.
正"圆圆铁镜兮照日月,长长木柄兮写春秋",也许这便是坎土曼最真实的写照。——题记我不是兵团后代,却想成为一名兵团人。有句话这样讲,见过"坎土曼"的人在新疆,会常用"坎土曼"的人在兵团。因为机缘巧合,兵团成了我生命中的一个站点。我想不仅仅是一个站点,将会是终点。来兵团一年多了,它  相似文献   

7.
我是农十师煤矿的一名普通职工、第二代兵团人。多年来,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是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和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不断激励和鼓舞我茁壮成长,使我在兵团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有幸荣获兵团"劳动模范"称号。 我爱新疆,更爱兵团。37年前,我出生在煤矿一个工人家庭,是兵团人哺育我长大成人。在兵团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下,我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衷心地祝愿兵团事业兴旺、发达,兵团精神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8.
正在兵团第七师一三七团金边南路社区,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热心为社区服务,维稳巡逻、清理垃圾、扶贫济困……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多年来,这支2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用他们实际行动感动着社区的居民,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说:"他们是我们这个美丽社区里的最美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身为兵团职工,幸福的事很多也很实在。在兵团精神的激励、导向和教育的作用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今天走来,又以跨越的步伐向明天飞奔。一路上虽然有困难和障碍。但极具创造能力的兵团人,总是能用前辈输入血液中的披荆斩棘、破荒原造绿洲的精神和智慧走向自己的目标。工会这所大学校就是兵团职工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职工书屋"更是职工在致富道路上的"加油站"和"充电器"。走进书屋,快乐阅读已成为新时期兵团职工的精神食粮和致富金库。  相似文献   

10.
“多亏咱兵团的医院,才保住了我的孩子!是咱医院的医生们把我的孩子治好的,我真不知怎样感谢他们才好,想请你写篇文章表扬他们…… 说话的人名叫赵磊,他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向笔者如是说。 “别着急,请你慢慢把话说明白。” 赵磊边抹去眼中溢出的泪花,边表述着医生把他的孩子赵康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经过。  相似文献   

11.
<正>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来九师工作6年了,还记得在2008年7月大学毕业,我带着对新疆的向往、对兵团人的敬仰,从四川老家来到九师一六七团工作。作为一名从内地来的大学生,自己无时无刻不带着对兵团人的敬仰之情,在工作6年中,我体验到兵团精神和龙珍精神的伟大,更让我体会到九师人的伟大;6年中,在党组织的培养和各位领导的帮助下,自己逐渐成熟起来,得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2008年7月,刚刚从西华师范大学毕业的我,一个人踏上了去新疆的漫长旅程。到那里后,九师人的热情和  相似文献   

12.
合江剿匪记     
一弯冷月,漫野凄风. 林口县刁翎的一个房檐下,靠墙站着两个背枪的土匪哨兵,边抽旱烟边唠嗑儿.见从老远的路上一前一后走来两个人.哨兵一边吆喝,一边拉枪栓.来人站住,道:"别开枪,自己人!"  相似文献   

13.
<正>五月的南疆,在微风里打开了庄严肃静的画面,小白杏和桑葚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有一支来自兵团的建设队伍——兵团六建新石基公司,他们带着光荣的使命,为维吾尔族村落,建设6所崭新的现代化双语幼儿园,他们流淌着智慧的汗水,融入当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里,用兵团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写下了朴实温暖的文字……近年来,围绕新疆总目标,兵团六建坚持"六个到哪里"(即工程项目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民兵作用就  相似文献   

14.
<正>晨曦显露,天色微亮,播音喇叭里两遍嘹亮军号声过后,就听到"立正"、"稍息"、"齐步跑"的集结口令和整齐宏亮的"一、二、三、四"训练口号声。这是哪支部队?怎么驻扎在工地上?边训练边生产还这么讲纪律?周围的群众开始猜测着、赞许着、宣扬着。这就是兵团四建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综合楼工程项目部的民兵应急分队,他们举"兵"旗、着"兵"装、唱"兵"歌、创"兵"字号品牌,实行军事化管理,担负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兵团"三化"建设稳步推进,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始终忠于屯垦戍边使命的职工队伍,是兵团高层关注的问题,也是兵团人社系统面临的政策研究课题。一、"三化"建设对职工队伍群体结构的影响随着"三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的调节,兵团人口和劳动力分布会随之发生变化,总体表现为人口会向城镇聚集,二产产业工人和三产  相似文献   

16.
正他个头不高,身体瘦弱,但干起活来的却是一位"拼命三郎"。1990年,他携妻带子从中原大地来到大漠深处的二师三十一团,成了一名兵团人,从此把自己融入了兵团。20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着,用自己的业绩诠释着兵团人的精神。他,就是三十一团一连承包职工、共产党员朱祥顺。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话一点都不假。早上七点钟不到,朱祥顺和妻子罗心巧就已经在地里捡了两大袋子棉花,同往年一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7日,我们远离家乡,远离亲朋,踏上了医疗援疆之行,来到兵团六师红旗农场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一对一"支医工作。红旗农场虽然地处偏远,环境艰苦,医疗设备简陋,医疗技术相对落后,但是这里的人淳朴善良,热情大方。他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透出的是豪迈;他们买卖论公斤,路程说公里,显示的是大气。红旗农场是个没有陌生人的地方,这里所有的人都用他们淳朴的方式敬纳外来的客人。各民族亲如一  相似文献   

18.
村官也有梦     
于红 《实践》2014,(3):19-19
<正>从选择当村官的那一天起,从到驻村工作的那一刻起,一颗扎根在基层志愿服务的梦想种子就在我心中萌芽。它很简单但又沉甸甸,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想方设法为村民解决困难,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让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更快一点。因为这个梦想,慢慢地,我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了,相较于别人口中的"村官",我更愿意把自己当作"村民",当作农村基层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19.
正不知什么原因,一提及"幸福"这香韵迷人的字眼,我就会很自然地想起海子写的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幸福与我也是如此——不要过多的雕琢与修饰,只要有一颗简单、纯  相似文献   

20.
兵团民间文学是兵团人的口头创作,是一定社会生活在兵团人头脑中的形象化反映,是兵团人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中反映兵团人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民间文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史实,生动地表现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鲜活的兵团精神和兵团屯垦戍边史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