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咱家今年一定要评选上和谐小康家庭,这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农七师一三0团十七连职工朱广安在开家庭会议。这是该团大力实施"四大行动",营造和谐小康家庭的一个缩影。"我爱我家"行动。积极倡导"温馨  相似文献   

2.
当听说陈立媛的家庭被鸡西市总工会评为"文明家庭"标兵的消息时,我在为她感到高兴之余,又平添了几分敬佩.作为一个既钟爱自己的事业又热爱家庭的职业女性,她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3.
一日,丈夫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莫名其妙地冲我发火。我见状不妙,选择了沉默,一场家庭内战因此而避免了。事后,丈夫诚恳地向我道歉,并说明他烦躁的理由。在一个家庭中,诸如此类的事很平常。我见过许多曾很幸福的家庭,在双方天长日久的针尖对麦芒中劳燕分飞。俗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相似文献   

4.
我是"七○届".根据当时的政策,已有多子女上山下乡的家庭,父母身边可以留一个.1972年,"安置办"把我分配到一家地方国营的机械厂.我当上了翻砂工.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读书,本人有如下五个忠告——人要不读书,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是我家的"读书劝勉语"。我们家庭以"书香浸染全家,人人崇尚创造"为特点,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等称号。不读书极可能导致灵魂堕落。为了激励全家人多读书、读好书,我便总结并强调这句"读书劝勉语"。记者来我家采访,问:"为什么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对书情有独钟?"我回答说:"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是拜书之所赐;而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尝到了甜头,‘复制’就成为一种高度的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6.
我叫李云凤,今年34岁,家住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几年来,我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靠养猪走上了致富路,还被镇政府确定为"学习型家庭示范户"和"畜牧养殖示范户"。去年,我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相似文献   

7.
<正>家训:爱国、睦邻、和家、敬老、护幼、依德、守法、进取、学习、改错近三年来,我因家风建设屡受表奖,先是丹东市"老有所为之星",我的家庭先后荣获"和谐家庭"、辽宁省"十大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等称号。探究获奖原因,我想应该是由我自费出版的《家风路述函》一书引起的。这本16万字的文集,记述  相似文献   

8.
爱的秘籍     
正如果你是—个女人,一个中国普通的女人,你肯定会把获得爱和从而建立家庭视为你生命中最核心的部分,家庭的稳定与和谐会成为你一生甚至最终的奋斗目标。如果是这样,那我就想对你说一句"爱的秘籍":爱就爱得傻一点儿。你可能会说,这叫什么"秘籍"呀?那你听我慢慢把话说完。应该说,我是—个"家庭至上"主义者,我对幸福的最高理解就是家庭的完整和美满。许多人认为我这—生最大的成  相似文献   

9.
习总书记指出: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当年是"辽宁省青年红旗手"。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披红戴花的光辉形象,时刻感染着我、熏陶着我,我立志长大后也要做一名自豪的产业工人,这是我儿  相似文献   

10.
正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与我的生母分道扬镳。几年后,父亲与我的继母组建了新家庭,有我、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还有一个是继母从她哥哥家过继来的女儿。尽管家庭成员复杂,但继母治家有方,在与她共同生活的30年里,我们得到了超越亲生母亲给予的人间大爱。继母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她用言传身教诠释了"相亲相爱"和"正直做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07,(4)
问题一:你认为家庭与事业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吗?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招聘单位自然非常希望你以事业为重,但也希望你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后院不失火",才会使人无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干工作,才能发挥出你的聪明才干。显然,直接回答事业与家庭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或根本不存在矛盾,都是不合适的。建议你这样回答:"我以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家  相似文献   

12.
文建明 《求是》2012,(3):22-23
我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对农村和农民感情很深。1979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农学专业,考上了南充农学院。1981年毕业后,我先后被委派到5个"问题乡镇"、"困难乡镇"担任"一把手"。2001年4月,组织上安排我到新店镇工  相似文献   

13.
正每次看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赞美词语,也看到"教书育人"颂歌,好像是给我一生的总结:都是在说培养人是一件长久不容易的事。而我就是从事这个事业。作为一名普通的四团中学教师,我坚信这样一个教育理念,那就是:教孩子其实就是给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美好的未来。曾几何时,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好感。那时我家住在第一师四团十八连,距离团部42公里,连队有所小学校,七十年代,我在那上完了小学和初中。那时候,父母忙着农业学大寨,开荒造田,好像没多少时间管我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6,(11)
正我于1935年1月出生在双峰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5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在湖南省政协副秘书长的岗位上退休。入党61年来,我一直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党史人。1966年,《羊城晚报》两次发表宣扬"顶峰论"的社论,我当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革命理论体系,宣扬"顶峰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肖延  刘聚波 《党史纵览》2006,(10):34-37
当红军要"三个条件" 1921年1月,我出生在四川巴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我只有靠给地主放牛为生.不幸的是,1933年8月的一天,牛犊掉下了山坡,我怕地主找我赔钱,就在灌木丛中躲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6,(2)
正姑妈伍若兰所战斗的那个年代,我还没有出生,所有关于她的英勇事迹都是从我父辈的讲述中和各种书刊杂志的记载中知道的。"再也不许以强欺弱"1906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姑妈伍若兰出生在耒水河畔的湖南耒阳南门外伍家大湾里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姑妈的父亲当过私塾教师,母亲贤慧善良,是个勤劳俭朴的家庭妇女。兄弟姐妹六人,她排行第五,我父亲是她的弟弟。姑妈  相似文献   

17.
入夜,我在宽敞漂亮的卧室里久久难寐。回忆我 40多年成长的历程,我深切感到:党是阳光我是花,是党培育教育我成长,使我从一个贫穷的土家族娃娃成长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处级干部、一个大学教师。没有党,就没有我土家族娃娃的今天 !  1958年我出生在怀化溆浦县麻阳水乡一个贫困的土家族家庭。象我这样一个家境不好、兄弟姊妹多的穷孩子,要读完高中不是一件易事,是大队党支部的关怀、乡亲们的资助,我才顺利地高中毕业了。 1976年我高中毕业后回乡从事农业劳动,正当我为自己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的时候,大队党支部旺书记不顾"双抢"的…  相似文献   

18.
<正>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作为一师阿拉尔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我师的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推进"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已成为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姜明广 《奋斗》2021,(3):40-40
明天你就走了,我没机会送你;你明天就走了,没机会来看我。……他日,你带着自由回来,我拿着自由迎你。不然,你就要看着一个坟儿说:"我把他给你带来,你却已为他而死了。"这是革命烈士马骏1919年在狱中写给友人的诗中的一段。马骏1895年出生于吉林省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的一个回族家庭,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之一。马骏一生投身革命,是反帝爱国运动的先驱,也是旧军阀的"眼中钉"。  相似文献   

20.
正我叫尚玉山,家在北安市。我的母亲是北安人民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尚大嫂"。母亲名叫张广英,1907年出生在山东省潍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0年嫁给了我的父亲,在李殿芳屯(现北安市城郊乡革命屯)安了家,从此人们都习惯叫她"尚大嫂"。抗日战争时期,母亲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活跃在北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