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鑫 《当代贵州》2020,(2):78-79
2019年的余庆县白泥镇满溪村,和往年有些不同。入冬以来,满溪大坝告别往年的寂静、闲适,两台拖拉机轰隆隆来回穿梭田间,翻地、起垄,当地村民顺着农机的轨迹,施肥、播种、覆土,一派繁忙景象。现年60多岁的李德希老人是个勤快人,种了一辈子地的她总是闲不住,每天准时到满溪坝区务工。只见她一边沿着延伸的土境手脚麻利地施肥,一边与共同劳作的村民有说有笑,脸上代表岁月的皱纹总是弯曲呈现出一个略显夸张的弧度,笑廣如花。  相似文献   

2.
张祁锁 《党史文汇》2012,(10):46-49
山西省夏县祁家河乡供销社后院里,长年住着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人。因腿脚不好,人们偶尔看见的她总是坐在轮椅里,她虽因病不能说话,但意识却很清楚,见人总是微笑点头打招呼,她就是王福姐。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者,当年却是夏县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她曾于1949年4月出席过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曾担任过夏县一区、二区的妇女主任,以后调任重庆市璧山县民政局  相似文献   

3.
徐朝 《奋斗》2009,(6):33-34
有一位老人,她将她的一生献给了社会福利事业,为了残疾同胞,她花甲之年开始了艰辛的再创业之路,如今,74岁高龄的她仍在勤奋地工作着。她用生命中的每一天书写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格言:她用一种无私的爱默默地诠释着“上为党政分忧,下为民众解愁”的人生誓言。她总是满脸笑容地说:“我这一生没吃过什么好的,也没穿过什么像样的,但是,我活得很值!”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王桂荣。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丰镇市有这样一个大家庭,那就是义和街社区,社区党支部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她紧紧凝聚着这个大家庭中的你我他,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了大家庭中亲人般的温暖和手足之间的情意。“小乔书记”和她的姐妹们在义和街社区,居民们谈及最多的是“小乔书记”。她叫乔晓丽,是这个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今年29岁,2001年由北城区办事处下派到社区,虽然在社区的岗位上仅仅2年多,但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她总是骑一辆摩托车,早早地离开家门,驶向自己心爱的社区。老人们说:“小乔书记是我们最好的女儿。”六大股7号院的赵三女老人,因患有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5.
正在四师六十九团九连,张守新、王凤仙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夫妻俩相敬如宾,还有97岁的高寿老人张吉成和一个女儿。张守新一直是连队的保管,有时遇到夏收总是忙得顾不上家,爱人王凤仙从没有一句怨言,积极支持丈夫的工作。王凤仙1980年结婚后就和公婆生活在了一起。因为从小她就生活在一个以尊老爱幼为美德的家庭中,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精心照顾生病的外公外婆,也将她教育成了一个孝顺老人的  相似文献   

6.
情暖老人心     
情暖老人心●王者安张绪仓在辽源市西安区安家街道三委,有一位十几年如一日照顾贫困孤寡老人的共产党员,她就是三委治保主任殷丽梅。殷丽梅的家并不富裕,她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十元,她爱人的工资也不高,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可是她总是精打细算,宁可自己少吃点、少用点...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在整理村中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银行卡使用情况时发现,第六村民小组的一位老人一直没来登记。下班后,我一路打听着找到老人的家老人家中只有一个小女孩,我问她"奶奶去哪里了",她羞涩地回答:"去山上背柴火还没回来。"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我估摸着老人应该很快就回来了,便决定等等她。  相似文献   

8.
郊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红庙屯农民谭美兰老人,今年已71岁了。解放前,她参加过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她又参加过剿匪、土改等工作。至今还默默无闻地住在乡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用自己的行动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优良品德,她不愧是一位革命的老人。  相似文献   

9.
在别人看来,郏县渣园乡敬老院院长孙枝荣退休后,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她卸任不卸担,仍不辞辛苦、精心地伺候着五保老人。24年来,她先后服侍过50多位老人,为30多位五保老人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10.
在我退休前的几年里,认识了许多文艺界名家和政界要人。其中老舍夫人胡絮青便是其中的一位。蒙老人晚年厚爱,把我当成她的忘年挚交。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每次赴京,总喜欢买上一束黄色康乃馨送到安定门外东河沿她的家中。而胡老对于我也总是有约必见。她老人家跟我谈得最多的  相似文献   

11.
84岁的林萍老人这几天病了,饭不爱吃,觉不愿睡。吉林市北山公寓的护理员一遍又一遍地询问她想吃点儿什么,喝点儿什么?可老人就是一个劲儿地摇头不说话、护理员找不着能使老人开心的办法,就想起一个人来:“让你姑娘来看你吧。”林萍老人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一会儿,一位女同志领着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赶来了,拉着林萍老人的手问寒问暖.当得知老人头晕、腿抽筋时,就马上到医院给老人买来药,侍候老人把药服下去。周围的人看到林萍和她又说又笑的,都高兴地说:“姑娘,你这几天没来,老太太惦记得够呛。”林萍老人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12.
她辛辛苦苦地挣钱,节衣缩食地攒钱,却把钱用来兴办“免费福利院”;她是一个37岁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却无偿赡养着一群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人;她不被人理解,遭人嘲讽,却依然痴心不改,奉献爱心;她家财万贯,却衣着简朴,甚至不曾有一双像样的皮鞋;她以福利院为家,与老人、孩子同食同宿同喜同忧;她身为福利院院长,却依然干着厨师和服务员的活计,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06,(18)
今年60岁的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她的高尚品格和爱心,感动和温暖看周围的人,乡亲们敬佩地称赞她“可是一个大好人哪!”30年来,林秀贞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资助了14名贫困学生上学,捐献4万元资助村中的公益事业。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老人,林秀女夫妇办起了一家玻璃钢企业,还在工厂中安排了8名残疾人。经济拮据的时候,她曾经每天摘棉花到集上去卖,靠自家3亩地的棉花钱治好了一位老人的骨伤,林秀贞要让老人吃饱穿暖,还要让老人心里高兴,为此她付出了说不尽的艰辛。林秀贞总说:“政府需要办的事还很,作为…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三九严寒,在阿坝雪域高原的黑水县城,人们每天都能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广场、各大商店及居民家中看到一个老人熟悉的身影……她总是风雨无阻地巡视在小城的每个角落。她,就是以“好管闲事”而闻名的85岁高龄的共产党员、黑水县芦花镇第一居委会主任卿素。芦花镇第一居委会3平方公里的辖区共有100多户藏汉居民居住。1981年7月,60岁的卿素离开了工作岗位,成为居民中的一员。次年3月,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当选为芦花镇第一居委会主任。当时,她所管辖区内治安秩序是最差的,一些待业青年和中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  相似文献   

15.
正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有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媳,一个普通女孩的妈妈。她用长久地不懈付出,成就了她的不平凡,在社区被邻居们称为"最美儿媳妇"。布置简单却不单调的屋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斜倚在客厅的沙发上幸福地晒着暖阳,陪着这位老人的正是儿媳饶卫红,她正在帮公公按摩。见到社区人员,老人用手比划着说:  相似文献   

16.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她的左腿瘫痪,胳膊动不了,只能卧病在床,失去了儿童应有的欢乐和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也与日俱增,她甚至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她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位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了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 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相似文献   

17.
如海情怀     
夏初的一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间病房里,躺着一位手术后还在昏迷的老人。老人的几个女儿和几个中小学的校长、老师正守在她的身旁。终于,老人缓缓地睁开了眼睛,“老师们,老师们度假都安排好  相似文献   

18.
我愿意跟老人聊天,老人浑身宝贝,这个宝贝,就是智慧。大多数人觉得老人保守,我却感觉绝大多数老人一点不保守,他们总是用好奇、开放、乐观、热情的态度去拥抱生活,我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多。许许多多的“忘年交”,很无私地坦白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坦白了自己的“曾经”。我只有耐心倾听的份儿。  相似文献   

19.
陌路亲人“坏了!我的包没了!”在石家庄长途汽车站,一位刚从深州市乘大巴车过来的老年妇女焦急地喊道。与老人同乘一辆车的一位身材瘦高、眉目清秀的年轻人听到后,急忙对着刚下汽车的旅客们喊道:“有谁见了老人的包吗?”旅客无人应答,四散而去。年轻人却没走。当他知道老人准备坐火车去东北,因为包丢了已身无分文时,一边安慰老人,一边领着她来到火车站,帮她买了车票,又给了她300元钱。老人感动得差点儿掉下泪来。  相似文献   

20.
在漯河,有这样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本着“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秉持“尊重老人的今天就是尊重自己的明天”的理念,把老人当亲人,把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护体现到工作中,用真情感动老人,细致入微地为老年游客服务,获得了老年游客的广泛好评。她就是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敬老之星的原素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