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他乡明月     
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其实,他乡的月亮也很明媚,只是感受有所不同。那是我们在瑞士学习培训的第4个周末。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过后,终于盼来了星期六,又适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就像夜空中那薄雾萦绕的明月,如梦如缕、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
“秋天明月分外亮,清冷寒光照村庄。年老父母种稻又插秧,忍饥受饿度时光。夜半人静月更明,寒风斜照射进窗。期待异国的丈夫啊,妻子无限寂寞和悲伤。……”这是1944年秋季,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成员们经常传唱的一支反战歌曲。他们把此类揭露战争祸根、反映思乡之情的乡曲,在胶东牟平、招抚等地日军据点外围夜夜唱响,使凄凉哀切的旋律,随着萧瑟秋风吹进日军碉堡、军营,搅得日军官兵思乡念亲,无意出战,达到了从战斗意志上挫伤和削弱敌人的目的。他们每夜神奇的反战宣传活动,使日军恼羞成怒,时常派遣小分队夜间搜索,以…  相似文献   

3.
《前线》2020,(9)
正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中有句话讲儒家教育的宗旨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千百年来,中国古典诗词以其意象之美、情感之美、境界之美和语言之美,为一代代中国人建构起了一个诗意的中国。所以,当我们"举头望明月"时,可能还会想起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想起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起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因为凝结了这些"诗仙""诗佛""诗圣"们的诗之意象、情感与境界,  相似文献   

4.
涂阳斌 《学习月刊》2013,(11):14-16
1996年3月,我奉调从仙桃赴外地工作,开始"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生活。多年来,我很少回家乡。思乡的时候,就靠读来自故乡的书解思乡之谗,"书",成了我从故乡吸取"营养"的"脐带"。多年间,我收到家乡方方面面朋友寄赠的图书168册,林林总总,在我的书橱里排成了  相似文献   

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此,“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6.
刘钦向以老八路特有的执着修了两条"路",一条从修文县城通往沙溪村,一条从他心底通往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之峰"。冬日的上午,修文县城的街上,阳光透过树缝洒落在一个正在扫街的老人肩上。远远望去,淡金色的阳光为他勾勒出一幅剪影。路边来去匆匆的行人隔老远看到他,都会打招呼:"刘老,你又在扫地啊!"这个被当地人尊称为"刘老"的人,是86岁的老八路  相似文献   

7.
朱国勇 《奋斗》2011,(1):62-63
北宋熙宁四年.苏轼拜访宰相王安石,在书房等候时,见书案上写着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苏轼不由哑然失笑。虽说王安石作诗喜作巧语多辟蹊径.但也要尊重自然规律吧。这明月哪里会叫,黄犬又如何能卧于花心?不通,不通之极!于是,苏轼把这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改后苏轼把笔一扔,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8.
詹德权 《湘潮》2010,(10):1-1
<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语言浅显,感人至深。我长期出门在外,远离家乡的人们,会经常吟诵这首诗,以抒发思乡的情怀。我自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念大学、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9.
家乡情思     
《奋斗》2017,(16)
正在小兴安岭南麓,有一座自然悠美,诗画韵味的4A级旅游林城,这就是我的故乡——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离开家乡50多年了,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就是对一个人怀乡最好的写照。毋庸置疑,人之老矣思乡之情愈发迫切,城市的繁华再也吸引不住我思乡的心了。梦中闪现的更多的是我遥远的故乡。近年来,我不顾年老体  相似文献   

10.
中秋节这天晚上,杨正森躺在牢狱内的床板上,透过窗户望着悬挂在苍穹的明月,回想去年中秋节的晚上,他与心中的恋人巧珍坐在葡萄架下相拥着赏月叙情的美辰良宵,联想眼下因犯绑架罪坐牢失去自由的日日夜夜,品味着自酿的苦酒,禁不住凄然泪下,脑子里不断闪现出自己走上...  相似文献   

11.
中秋记忆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每至中秋,皓月如银,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思亲之情涌上心头。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中秋秋,皓天空如明月,心头。悲欢离缺,此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常是人们表达相思之情的佳句。"的词句,常是人们佳句  相似文献   

12.
正发挥我省历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多姿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特色小城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诗仙"李白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他所思之故乡正是今天的江油市青莲镇。一千多年前,李白思念故乡,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故乡的人们更是盼望李白踏月归来,再现诗仙、酒仙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请您评刊     
时间似箭,日月如梭,好像眨眼之问,又一个新年已近在眼前。年关将至,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更加忙碌,思乡的情愫也越来越浓,超过平时千倍百倍地涌上心头。今年比往年特殊,元旦和春节相距很近,踏入新年,就是腊月,春节随之就要到了。越是靠近年根儿底下,远离家乡长年在外的人们思乡的心情越切。很多人一进腊月就开始抽空逛街办年货,早晚休闲时间打点行囊,随时准备踏上回乡的路程。  相似文献   

14.
阿森 《学习导报》2013,(1):47-49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在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广泛流行着:它,从默默无闻到繁荣兴盛,又渐渐淡出,今天,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热情的高涨,又出现了可喜的"回归";它,"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它,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戏剧表演艺术、并在  相似文献   

15.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相似文献   

16.
三百年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澳门回归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离别了很久的游子很快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等待着"1999.12.20"那神圣时刻的到来,迎接中华民族的又一个团圆日!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是"一国两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自古以来澳门就是中国的领土。在澳门定居的中国渔民,为求  相似文献   

17.
周咏梅 《世纪桥》2010,(1):46-48
柳永写了大量羁旅行役的作品,这在柳词中是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其这部分作品或写临歧离情,或写凭栏凝思,把他一生所"谙尽"的"宦游滋味"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其中《八声甘州》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此词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相似文献   

18.
太行之魂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故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相似文献   

19.
正"少年强,则国强"。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着一代又一代"祖国花朵"茁壮成长,负起时代赋予的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中国栋梁之责任使命……为此,有这么几首歌,陪伴和见证了一代代"祖国花朵"时刻点燃心中那团火焰,薪火相传,奋勇向前,拼搏奋斗!它们是:诞生于烽火岁月的《共产儿童团团歌》、问世于1950年4月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等,令人难以忘怀。而1978年10月被定为新时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国民党当局囚禁,1946年又转至台湾,他的内心天时不充满了愤恨,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到了晚年,他更是怀念故土、亲人。 1980年10月20日,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在台湾当局几十名“随行人员”的“护卫”下,前往金门作一次小小的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