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每分钱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母亲经常对我们这样说。小时候,我兄妹3人,加上父母亲,家庭生活仅靠父亲每月不足30元的工资,显然是无法维持的。母亲虽然是家属,但她除了参加"五·七"家属班的劳动,还利用业余时间到连队菜地干活,每天能挣1.5元,只要有时间,母亲还利用各种机会挣钱来补贴家用,从我记事以来,挖甘草、打  相似文献   

2.
<正>小时候,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为了这句话,父亲这辈子没少吃苦头。记得那是1979年,父母带着我和妹妹回老家探亲,那是父母从四川来新疆14年后第一次探亲。在出发前一天晚上,连队的一个职工来到我家,托父亲把他老婆一块带回四川去,说是回老家治病。这个职工的老婆腿有残疾走路不方便,母亲当时很为难刚  相似文献   

3.
剧中人:马六夫妇、连队指导员马六出场:我是二连职工叫马六,人送外号麻溜,那意思就是说我不是死心眼,还有人说我"见血回"。不管别人咋说,反正不能吃亏。  相似文献   

4.
连队的南面有片低洼地,是我家的菜园子。小时候,每到春季,父亲都要认认真真地把各种各样的种子播到地里。然而,在我的记忆中,很少能吃上自家种的菜。瓜果成熟的夏季,也正是那片菜地一片汪洋的季节。父亲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每年春天都要在这个菜园里播下种子。 终于有一回,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就劝父亲:  相似文献   

5.
车费     
正父亲今年已经76岁,大半辈子在农村耕种锄耪,从没有进过城。秋后,我打的把他老人家接到了城里,想让他享享福。车到了地方,父亲见我给出租司机50元车费,心疼地说:"哎呀,300斤大白菜没有了!"看着父亲那心疼的表情,我劝慰道:"人挣人花嘛,您别心疼。咱上滨河公园看看吧,可大了,比咱们家的庄稼地好玩儿多了!"父亲摇头,说:"让我看看宽敞的街道、绿树红花和高楼大厦就知足了,省点儿门票钱吧!"为了让父亲开心,我灵机一动,骗父亲说:"我正好有两张赠票,不花钱。"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歌声     
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口不离曲的歌迷,那歌声至今让我回味无穷。其实父亲唱的歌并不动听,也没有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只是随意地哼一些俚曲俗调,或从收音机里学一些零碎的唱句。但父亲唱歌的劲头十足,有时还摇头摆脑,显出愉悦惬意的神情,亲威朋友都说父亲唱的是听不懂的"开心曲"。说是"开心曲"那倒是十分贴切的。父亲走过的路是极其  相似文献   

7.
正我出生在80年代,那时托儿所是团场连队特有的托幼机构,学前年龄层、不同民族的孩童入托在这里学习生活,托儿所成为了一代兵团孩子成长的摇篮。儿时我家住在连队,母亲是连队托儿所的保育员,从我记事起,每天我就跟着母亲去托儿所。连队的托儿所有两间大房子,小班中班一个房子,大班一个房子,团里配发的木质小床、对  相似文献   

8.
正人人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始终珍藏着父亲织的那件毛背心,我想对父亲说,你是我一生的小棉袄,一直温暖、陪伴着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初冬的夜已经很深了,父亲房间昏暗的灯却始终亮着,我知道,那是父亲在为我们赶织冬天要穿的毛背心、毛袜,他怕我们冷……家中母亲生性马虎,这也就造就了父亲的"心灵手巧"。父亲这一生为了我们学会了很多。织毛衣、毛袜、踩缝纫机,这是那个时代大多男性同志都不会的。那个年代,家中只有父亲一人挣钱,家里经济状况总是捉襟见肘。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  相似文献   

9.
正"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都说养儿能防老……"崔京浩的一曲《父亲》唱哭无数家庭和儿女,也唱出了无数儿女对父母的思念,唱出了无数儿女感恩父母的心声。上世纪60年代初,我的父亲响应党的"屯垦戍边,建设新疆"的号召,转业进疆,成为一名开发建设新疆的拓荒者。当过班长,干过排  相似文献   

10.
"我刚工作时一心想自己早点致富,当班长时想着怎么带领全班职工一起富,现在我是连队的工会主席了,就更想带着全连职工在工会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共同致富,让大家都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11.
工会经纬     
《兵团工运》2015,(10):41-46
<正>爱洒困难家庭□杨芳芳李艳萍"老徐,等会散步,你骑车干嘛去?"林大爷拦下正在骑车的徐大爷。"你没听说?我听外甥说,连队在为邢红萍捐款呢。我准备去连队捐款!""这都几点了,连队早下班啦?""好多承包户白天在地里干活,连队党支部推迟下班时间,方便大家捐款。""那你等着,我回家骑车,咱俩一路。"两位老人一边骑着车,一边聊着邢红萍家里的情况。邢红萍两口子种了60亩地棉花,家里还有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2.
我的电力梦     
正梦想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从孩童时代就怀揣在心中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孜孜不倦勇往直前开创事业的力量;是我们晚年追忆起当年的信仰。梦想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最终目标,而是为了那个目标而不停奋斗的精神!我的梦来自于我的父亲,来自于我父亲所从事的光荣事业。1989年我出生在农一师西大桥水电厂,父亲给予了我最纯朴的愿望,取名"盛楠",意为健康成长。父亲是一名从事电力30余年的普通电力工作者,年轻时他奋战在西大桥水  相似文献   

13.
过年感想     
<正>不知不觉已步入中年,常感到光阴的短暂,也常忆起幼时过年的情景。上世纪七十年代,团场连队生活艰难。大年初一,父辈们还要干活劳动。记得这年三十黄昏,连队给职工放假了,且杀了几头猪准备过年。连队里分猪肉了,我就提着小篮子和伙伴们一起排队等候,好不容易轮到我,出纳一报账,说我家因为一些原因不能领猪肉。我"哇"的一声哭了,在尴尬和绝望中,只好提着篮子灰溜溜回到家。父亲见我满脸泪水,自尊  相似文献   

14.
老战友纪事     
正1969年底,从江苏溧水接的一大批兵分配到步兵第341团,我们机枪一连就有18位。当时溧水士兵的家多数都在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穷则思变",这批兵普遍能吃苦,思想朴实,生活朴素,一年下来,许多士兵都担任了连队骨干,后来有的被上级机关抽调提干。像老班长、负责连队演唱组的李业发,生产留守班的班长黄代明等,都在连队服役近10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老班长李业发。当初他曾  相似文献   

15.
<正>四师六十四团十五连是一个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职工群众聚居的农业连队,现有人数796人,少数民族群众322人,占全连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其中哈萨克族51户、183人。这51户职工组成了一个生产班,被连队称为哈萨克班。由于十五连地处巴基泰沙漠边缘,干旱缺水,每年开春一场风沙,苗就被风沙打得七零八落,前几年,这51户哈萨克族职工人均年收入年年达不到连队其他职工的平均水平。为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95周年,也是父亲张启仁诞辰100周年,美院举办了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父亲逝世30年了,他越走越远,与他同时代的那些革命者大都离我们而去,知道父亲的人越来越少,了解父亲的人就更少了。我写文章回忆父亲,是为了纪念他们那一代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战士。父亲生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了整整20年,他两次被任命为副院长,第一次是在1963年,第二次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央美院,有父亲青年学生时代的老师王森然大  相似文献   

17.
张朝和,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售货员。1996年被评为市商贸系统销售先进个人,之后连续两年被评为"张秉贵式售货员",1998、1999连续两年获市"爱国立功标兵"称号,2000年被评为百货大楼三星(最高)级营业员。国庆50周年时,在观礼台上,江总书记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接好你父亲的班啊。"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之子,父亲那句"想入党就得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格儿"的话时时在提醒着他,入了党的他也时时提醒自己-- 我曾向妈妈问起爸爸入党的情况,妈妈说:"你爸爸争取入党时,那可真是个实心眼儿。我听他说过:'想入党…  相似文献   

18.
正不知什么原因,一提及"幸福"这香韵迷人的字眼,我就会很自然地想起海子写的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幸福与我也是如此——不要过多的雕琢与修饰,只要有一颗简单、纯  相似文献   

19.
怀念父亲     
正父亲去世一转眼已经五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却时时浮现在我眼前。父亲年轻时,在大车班赶大车,他为人真诚、工作认真、积极上进,很快就担任了大车班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班长"这个称呼伴随了他一生。上个世纪70年代,父亲在山区放羊。一天中午午休时,父亲突感右半身异常不适,一起工作的同志急忙开车送往医院,那时道路坎坷不平、路途遥远、医疗条件差,父  相似文献   

20.
有感家风     
正"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记得小时候家里贴着一副《朱子家训》,那算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治家格言,虽然我的家风少了母亲的"唠叨",却有父亲的教导,从小父亲对我们兄弟姊妹,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要求认真踏实。我的家算不上是书香门第,但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和思维。记得我和哥哥刚参加工作,父亲曾谆谆教导:做人要本分,要懂得勤俭持家,不能损人利己,要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