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它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实践的智慧。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是以建构和践履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人文之道为核心内容的,是以达致"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价值取向为其本质特征的,它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不仅在古代社会曾经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历史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子一去两千五百多年,然而他的"为政之道"即"德政"思想深远影响了历史政治的发展,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践上,"为政以德"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的重要特征。孔子"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思想是尽人皆知的。孔子"德政"思想重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从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的一生却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恢复"周礼"。他认为以道德和礼教来治理这个国家才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我们今天也把这种治国方略称为"德政"或者"礼治"。在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今天,"德政"思想对于社会矛盾的缓和,社会管理的有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人的价值问题是价值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张岱年先生认为,人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的社会价值及人类的价值。其中,个人的自我价值,即人具有独立的意志与人格,坚持自己的尊严;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类的价值,即人类具有其他物类所没有的特异性质和能力。孔子人的价值思想的意义:铸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4.
吸取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出生在齐鲁大地上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虽然中国社会经历了数千年风雨沧桑,但孔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长盛不衷,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日益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孔子思想以《论语》为主要典籍,内容言简、辞达、意赅,无论是在哲理思想还是文学语言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孔子思想特别《论语》中的经典内容,对于当今社会和现代企业的发展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社会主义文化基因,它们包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天下为公"的价值观念、"群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均平思想"的经济观点、"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等,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来解读这些文化基因,虽然它们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它们表达的是人类一种永恒的信念追求,体现的是一种古代社会的正义价值。在今天,这些社会主义文化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注释。  相似文献   

6.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孔子哲学思想的基调和精华,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处世观念.今天,继承和弘扬孔子"和"的思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振兴中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官德修养在维持国家政治运作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用官德伦理来处理君臣、臣民等社会关系。孔子的官德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至今仍有许多精华为我们所借鉴、发扬光大。本文深入研究孔子官德思想,梳理孔子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化对中国传统行政伦理道德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认识,为我们当前的官德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作为文化的主流引导着社会的发展。研究与运用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推进当今社会的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仍有着不容置疑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人始终是作为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第一位的要素而存在着——而这种放置于社会之中的人本思想,正是孔子对人类的最重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9.
无讼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根深蒂固,无讼思想是古代中国人追求和谐境界的价值选择,无讼思想的产生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根源。无讼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动力价值。其中,以"忠"引申出的爱国主义、以"孝"为核心的家庭观念、以"互助合作"为基本行为方式的集体主义思想、"刚健自强"的精神、"厚德载物"的胸襟、仁者爱人的情怀、"仁义礼智信"的自律观念对建立和完善成熟的社会市场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及其价值观念的最高体现。充分汲取和运用中华民族创造的"和谐"智慧,以社会总体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树立和谐思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球化为背景、融合各民族文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2001年初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认真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领会其精神要义,借鉴古代“德治”思想理论精华,推动国家文明建设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孔子是古代“德治”思想理论集大成者。孔于思想主要是关于人与社会群体应该遵守的人本原则思想。孔子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以来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本位"思想占据重要地位,着重从维护社会统治阶级利益和地位出发,重视社会价值和集体价值研究而忽略个体价值研究。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向前发展的推动主力,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为根本指导,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培养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体,为国家不断向前发展贡献力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视域下,江泽民探索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诸多积极的成果,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立足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三个代表"思想,首将"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并重,作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两翼";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宏大眼光重视文化建设;紧抓政治文化建设,促进执政为民;提倡法治德治相结合,共建人类文明社会;提出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推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发挥人的作用,以人化理性和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全球化;提出依靠人民的力量,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为政主张。孔子为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民为本的为政理念、以德治国的为政方略、尊贤为大的用人策略、摒恶尊美的为政艺术。孔子的为政思想不但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养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起源于先秦时代朴素的天道观。君权政治开启之后,民本思想完成了从天意政治向民意政治的重要转变。儒家坚持入世论政,试图以德治、仁政等民本智慧打造开明专制。儒家民本思想主要包括孔子"仁治"的民本思想,孟子"民贵君轻说"的民本学说,以及荀子"君舟民水论"和"立君以为民"等思想。作为我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富民、惠民的主张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诉求相吻合。建立在这种历史逻辑之上的民本思想在现代政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儒家教民思想为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理念的宣传和践行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社会,粮食问题关乎国家、社会稳定,关系王朝兴旺昌盛。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丛先秦时期开始萌芽,至秦汉时期得以全面发展,隋唐时期趋于完善,宋元明清时期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 ,而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本的思想。他的所有学说都围绕对人的终极关怀而进行阐述。孔子的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管理层面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其重人、重仁、重任、重忍四个角度阐释了这一思想 ,并进一步指出孔子这一思想对于当前社会的启迪之义。新时期 ,我们仍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将我们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战争的合法性是战争法研究的基本问题。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孔子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性反思。孔子从理想的层面,是否定战争的,但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又肯定战争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孔子认为,战争应以"礼"为标准进行评价,合"礼"的战争就是合法的,违"礼"的战争就是非法的。孔子的这一认识,根源于他对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思考,体现了周人从道德角度思考政治权力和判断战争行为的文化传统。这一认识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以对战争的价值判断取代对战争行为的约束的思想倾向。然而,孔子对战争的思考,体现了古代先贤从道义出发,力图规制战争的努力,其中凸现的道德精神,对战争法理论的发展依然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之历史源流与宪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西方古典和谐社会思想有较大差异:中国古代思想家形成了一套以“和谐”为根本价值基础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涉及社会理想、伦理道德、治国理念、民本思想等等;西方古代的合谐思想包含公平与正义、城邦公民的公共利益、限制君主权力滥用等系列内容。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体恤人性与追求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宪政的根本价值内核也在于将人置于崇高的地位,二者相通之处都在于凸显人、尊重人、保障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既是和谐社会的评判标准也是宪政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