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指点八桂     
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下午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 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 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 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问题,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重要意义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  相似文献   

4.
刘兆征 《前进》2008,(11):49-5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把它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从全局币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注超过了往年,他们提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迫在眉睫。在人代会上,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希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步伐迈得再大一些。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指明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11日)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意义重大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普遍开展了节能工作。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节约能源法,从法律上把节约能源确立为国家发展经济的长远战略方针,明确了政府节能管理的职责和用能单位合理使…  相似文献   

7.
当前,党政机关中资源浪费已成为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国策、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大薄弱环节。党政机关应带头增强能源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承担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型机关的责任,崇尚节俭,合理消费,为全民节约能源资源发挥表率作用。公务节约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公务消耗总体存在四大突出问题。人均能源资源消耗数量巨大。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党政机关单位建筑面积年平均能耗是世界头号能耗大国美国的1.33倍;党政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以上,资源费用超过800亿  相似文献   

8.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十一五”规划纲要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个重要指标,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这个重要的资源指标和应对我国能源资源面对经济快速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我国能源资源消耗比较严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能源资源…  相似文献   

9.
王国正 《前进》2006,(2):20-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地把节约资源上升到基本国策高度,在提出经济翻番目标之前首次增加了“降低消耗”的前提要求,紧接着提出了“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硬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要求,并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七大任务之一进行专门部署。这充分说明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体现出一个发展中大国领导机构对世界负责、对未来负责和对民生质量高度负责的严谨态度。省委八届七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紧密结合山西实际,也明确地提出了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0.
蔡铂 《政策》2005,(9):29-31
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省已进入重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和由于大量消耗资源所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韩勇鸿 《前进》2006,(7):33-34
山西是全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也是生态脆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中全会精神,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解决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把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几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建设节水型社会,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部署,水利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能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生命线”。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能源紧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有鉴于此,国家发出了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并在“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明确提出了“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4.
国办发〔2 0 0 4〕 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问题 ,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经国务院同意 ,2 0 0 4年至 2 0 0 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重要意义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经…  相似文献   

15.
石油和电力是重要的能源资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石油和电力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意见》精神,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去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  相似文献   

17.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建设资源节约型机关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内容,而作为日常业务工作与资源打交道并承担资源使用管理职能的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其资源节约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谈到,“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这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密切相关,必须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相似文献   

19.
凌云 《今日浙江》2008,(13):40-41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今后5年,是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5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将放在改善发展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上,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之一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将立足于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寻求缓解能源资源对我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山清水秀、可持续发展的新浙江。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新型外贸增长方式,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创新。本刊特别推出一组专稿,以期能对读者学习领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精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