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金磊 《中国减灾》2001,11(4):49-51
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建成于1420年,原为宫殿,现为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其空间组织和立体轮廓既统一又有变化,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中反映。本文从文物保护的视角出发,主要研究并分析该建筑的安全防灾问题,旨在总结一些对中国古建筑及传统建筑有益的安全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2.
祁谷 《乡音》2011,(1):42-44
险遭销毁所谓"大内",指的是清朝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大内档案"便是指清政府于康熙九年起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内的档案,所以也称为"内阁档案"。这些档案包括皇帝诏  相似文献   

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成,距今有近500年的历史。显陵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周长3600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于山岚起伏之中,雄伟壮观,紫禁城殿宇楼阁,勾心斗角,玉石浮雕,龙飞凤舞,庄严神圣。陵园由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红门内长达1360米的神道直达陵寝,下马碑、新旧红…  相似文献   

4.
晏华 《统一论坛》2004,(4):58-59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 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康熙(公元1662- 1723)、雍正(公元1723-1736)、乾隆(公元1736-1796)三代皇帝,耗时约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 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  相似文献   

5.
马勇 《同舟共进》2011,(10):9-11
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说,清廷退位后并没有丢掉江山。经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清廷只是退出了“大中国”的政治舞台,皇帝还是那个皇帝,国名还是那个国名,只是“大清国”变成了“小清国”。原先一个庞大的帝国,其领土只剩下了紫禁城那个大宅子。  相似文献   

6.
我第一次知道台北也有个故宫,是从报章杂志上。 经我国宋代以来千余年珍贵文物的广事收藏,紫禁城里国宝荟萃。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翌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遂使累世承继皇家私有之文物为全国人民所共有。“九·一八”之后,为避战乱,自1933年2月起将经过挑选的故宫文物精华分三批辗转运至大后方,1949年1月又被运到台湾。1965年始建台北故宫博物院,专门收藏、展示原藏北京故宫的这些文物珍品。  相似文献   

7.
《北京观察》2006,(11):50-51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内,是明代帝王陵寝,共十三座。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皇陵建筑群之一。天坛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位于北京永定门内,面积约273公顷,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雄踞中轴线上,又称紫禁城。它是明、清  相似文献   

8.
小乔 《两岸关系》2008,(5):68-69
那是一座古老而安静的宫殿,震慑心魄的建筑群落让我们感受着那段距离现在五百多年的跌宕起伏的中国历史。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政治统治的中枢神经,承载着国运兴衰。据统计,明清两代的五百年间,先后共有24位皇帝在此君临天下。  相似文献   

9.
王丰 《台声》2005,(11):86-87
1994年,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  相似文献   

10.
金銮宝座     
“金銮宝座”是皇帝御座的俗称,安放在北京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的正中。皇帝登基,首先必须坐到这上面才算即位,因此它被作为皇位的象征,明清两代(公元14至20世纪初)共有25个皇帝在此宝座上登基。由北京首饰厂仿制的金銮宝座,采用中国独有的黄金花丝手工技艺,耗用了黄金2.8万克,仅拉出的黄金细丝就上万米;其上镶有世界  相似文献   

11.
陈筠 《两岸关系》2009,(8):72-72
8月2日清晨,北京太庙内的广场上,满是小朋友们的欢歌笑语与忙碌的身影。由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绚丽年华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览中,最闪光和最壮观的环节——“绚丽年华·国庆六十华诞紫禁城现场创作展暨颁奖大会”正在举行。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西福建代表队参展的一件长达60米、以“同绘宝·共盼团圆”为主题的书画巨幅长卷作品。  相似文献   

12.
有关龙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家乡有‘迎龙灯’活动。布龙、灯板龙在锣鼓乐队、旗仗花灯的导引下,巡回经过城内每一条大街,每到店铺门口,人们就会出来焚香点燭放花炮。这是一种表示喜庆的盛大的民俗活动。在封建社会,龙又是皇帝权威的象征,封建皇帝自命焉‘真龙天子’。在北京皇帝住的紫禁城内,龙的形象到处可邮。在民间装饰艺术中,龙纹也到处可以看见。早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彩陶装饰中就有它的形象。在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青铜器装饰上,就更为常见。以后中国历代的装饰艺术,包括建筑、车船、礼器、乐器、家具、陶瓷器、刺绣、玩具、商品装潢、钱币等,都有龙纹。龙的形象存在于衣食住行的一切领域中,活跃于全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精神文化之中。所以人们常把中国称为‘龙的故乡’,把中华民族的后裔称为‘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风云突变‘逼’遜帝溥儀出宫 內廷十三年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翌年二月十三日,大清皇帝溥儀宣告退位。統治中國的已是民國政府了。但是,溥仪仍然住在紫禁城的後半部,即明清皇宮的所謂內廷里。這位愛新覺羅的子孫仍然足足大擺其皇帝架子達十三年之久。在這十三年裹,溥仪仍然享有‘大清皇帝’尊號;不用民國紀年,照舊沿用宣統年號;並且享受中華民國對待外國君主之禮的待遇。民國初年,凡在北京走馬上任的總統,都要派人向這位遜帝呈遞國書,請安問好。在內廷,仍然有一批清室的舊臣、遺老和太監、宫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8,(9):21-21
2008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正式启动。这一合作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在线的虚拟复制的紫禁城,将运用全球领先的观众互动体验系统和实时高科技手段,把故宫本身及其散布于各处的文物集中展示在一个三维的网上“紫禁城”里。据悉,“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是中国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展示重要历史文化景点的数字化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相传在明代鼎盛时期,宫内外的太监总数约有十余万人之多.其中既有掌管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的太监,又有专在内宫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太监,也有守卫皇陵或看管皇家围场(狩猎地)的小太监.到了清代,太监权力已逐步削减.至清末,据说“大内”太监所剩不过千把人了.待到民初,末代皇帝溥仪被鹿钟麟逐出紫禁城的时  相似文献   

16.
李蒙 《人民公安》2010,(19):54-57
<正>故宫的文物防盗报警技术已经接近世界最尖端水平,犯罪分子要想得手,可以说难于上青天。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明清两代被称作紫禁城,是世界上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里居住过从明成祖朱棣到清逊帝溥仪的24位皇帝,统治中国长达500年之久。新中国建立后,故宫博物院和它所有的珍贵文物,都回到了人民手中。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文物保护事业,对故宫的文物更是尤为重视。但自1958年正式成立珍宝馆并对外展出后,这里一共发生了五  相似文献   

17.
悠悠千载“太子米”,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春风吹拂下,又重获新生,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它已不再是专供皇帝老儿单独享用的“贡米”,而成了人民群众致富的宝贵资源。“太子米”从品种再生到品质升级再到产业化种植,是当地干部群众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  相似文献   

18.
正"重檐之上的月光,曾照进古人的宫殿;城墙上绵延的灯彩,映出了角楼的瑰丽。"继"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之后,故宫在正月十五、十六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再度引发关注。一个细节是,刚开放预约,门票就"秒光",足见故宫人气之高。据介绍,这是故宫建院94年以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  相似文献   

19.
李秀江 《小康》2008,(10):78-79
"不论是有历史原因还是现实困难,都不能成为落后的理由。西南五区不能拖北京的后腿。"曾经的"南贫北贱"1644年,多尔衮率满洲人占领了北京。之后,就将北京城里以汉民为主体的居民悉数驱赶到了外城。空出的内城,给了"从龙入关"的八旗官兵。正黄旗和镶黄旗官兵驻扎在紫禁城之北,正红旗及镶红旗驻扎在紫禁城之西,正白旗和镶白旗驻扎在紫禁城之东,  相似文献   

20.
钟祥,钟聚祥瑞,久负盛名,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为楚国陪都,名郊郢。钟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代有名人,古迹众多,有“大地博物馆”之美称。境内现有古文化遗址27处,其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区有著名的“三台十八景”。距城北六七公里处的明显陵是明嘉靖皇帝朱厚炼亲生父母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是全国最大的一座单体明代帝陵,占地2700多亩,内有古建筑群30余处,四周城墙随山势起伏呈波浪状,雄伟壮观。紫禁城内的殿宇楼台。汉白玉浮雕,龙飞凤舞,金碧辉煌。西晋人张华所著(博物志)载,“《白雪)者,昔太帝使素女鼓五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