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易 《法制博览》2013,(8):109+108
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确立了一项新的证据排除规则,即瑕疵证据可补正的证据规则。同时司法过程中存在对补正适用的误读以及自由裁量的误用,通过分析可补正的证据范围,实物证据的排除与瑕疵言辞证据应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王优敏  张捷 《法制博览》2013,(11):191-192
新《刑诉法》、《高法解释》明确了非法证据的相关规定,但较为原则,有待细化。本文从非法证据概念、非法证据排除启动程序、审查程序、证明责任、标准、救济程序等角度,对非法证据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理解,并对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情     
《南风窗》2012,(25):18-18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刑诉规则明确排除刑讯逼供得到的证据为确保新《刑诉法》正确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11月22日公布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新增条文240条,一些章节的新增、修改内容多达80%。新《刑诉法》已经明确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原则,此次修改规定了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具体操作程序:非法证据排除制  相似文献   

4.
王锦民 《法制博览》2015,(7):191-192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实体和程序规则的详细规定在我国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得到最终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规范检察机关的工作,同时也给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工作带来挑战。本文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入手,提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继而提出检察机关反贪侦查部门应对新刑诉法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频现非法证据,这是一个旧话题。随着各国法治发展,以及人们对公民权利愈发重视,学界和司法界对非法证据有了新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颁布,为我国刑事司法机关审查非法证据提供了思路和操作依据,但这个规定并不完善。在这样的法制背景下,本文试着对非法证据的审查程序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针对现在在非法证据审查程序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虽然在立法上严禁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据,但是并没有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明确规定,相关解释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并且我国在2012年3月14号通过的刑事诉讼法最新修正案也对非法证据排除做出了相关有效规定,这证明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构建在慢慢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胡征南 《法制博览》2013,(3):106-107
新刑事诉讼法的顺利出台取得了一系列的立法成就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它进一步明确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并补充、修改和完善了各种配套的制度。本文以新刑诉法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亮点为视角,先分析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合理性,再来探讨新法在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过程中凸显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问题,以求抛砖引玉,引得学界对此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出了明确规定。分析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更好地贯彻执行这项内容。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修订后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含和意义、界定、诉讼阶段与排除机关、启动程序等几个关键环节,加深了对新修订《刑事诉讼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迎来了第二次重大修改:从数据上看,这次修订,刑诉法从原来的225条增加到290条,共增加65条;从内容上看,无论是写入了"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还是规定了"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以及辩护人制度的完善等等方面新旧修订,都说明此次刑诉法的修改是一次重大的进步,是值得肯定的。本文试着通过对新条文的浅析,来谈谈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律师在侦查阶段中的角色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刘洋 《法制博览》2013,(1):155-156
"两个证据规定"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以非法言词证据强制排除规则、非法实物证据自由裁量排除规则、瑕疵证据补正规则为基石的证据排除体系。实践中,要做到恰如其分的运用这些规则,前提是要正确地区分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瑕疵证据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独特的规定,它的规定适应了我国当前刑事诉讼的实际需要,有其规定的合理性。理论上,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在违法程度、侵犯权益、对案件事实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在检察院的审查起诉实务当中,我们可以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审查案卷材料等方式来正确区分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