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始建于1980年,在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已经充分显示了其在地方政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构成我国...  相似文献   

2.
李强 《党建》2009,(3):45-45
蠡县组织人事部门推出了“三级导师”帮带制度,即指定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县、镇(乡)、村三级干部作为指导老师,共同帮助大学生村官成长。县级“导师”以组织、人事部门中层干部为主,对口专业县级机关中层干部为辅,重点宣讲有关方针政策,定期与大学生村官谈话,并协调镇、  相似文献   

3.
制度环境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和约束作用。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曾一度得到改善,公民社会也一度得到迅速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制度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一度受挫。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获得巨大改善,公民社会再次获得迅速成长。在今后的制度变革和完善中,对公民社会正确的政治定位,民间组织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政策的修订与完善,审批、登记、注册、经费、税收方面的监管和引导等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将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较低的研发投入和快速的成长长期共存.主流理论无法对这一悖论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依据扩张后的熊彼特经济成长理论,可以看出,模块化的跨产业存在是中国悖论的重要成因.因此,简单地强调制度和组织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未必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取得效果,以技术—组织互补性原理为基础,在不同的产业群之中推动符合各产业群的技术逻辑的组织创新、重塑不同产业群的生产方式,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村庄内生和行政外赋是村民自治制度生成的双重逻辑架构。同时,村民自治也是一种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其制度运行历经了权利保障到民主启蒙的价值嬗变过程。在运作模式上,村民的民主权利要在公共事务的组织参与中得以变现,目的就是城乡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背景下进行社区和村庄治理。因此,村民自治的程序提升了基层民众的民主能力和民主素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本形式的村民自治,已经催生和引发了一系列积极的社会政治效应,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困境与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东航 《探索》2004,(6):52-55
当前中国的政治学研究领域,从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看,呈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是研究宏观的政策与制度;另一方面是研究非常低层次的单位,如农村等微观单位。然而,中国政治学研究在宏观、微观这两个领域都遭遇到了困境。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县级作为中观分析单位,并尝试以“地方国家”作为研究中国县级政治的概念、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作为中国县级政治研究的关键词,以区别于西方政治学语境下的概念。在分析角度上,本文认为可从政治系统和行为主体两方面来探讨县域政治的运作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制度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开云 《求实》2007,(7):41-44
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的人都会发现,中国民营企业面临成长障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际上,制度缺失或制度竞争力弱是民营企业成长障碍的根本原因。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制度的竞争,有效的且具有(制度)环境适应性的企业制度安排系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决定要素。因此,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或制度变迁的路径是在资本社会化和制度竞争的过程中,建立能够支撑企业持续成长的有效的制度系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优势,这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实践证明;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性分析;蕴含着深刻的实践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现实基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文化逻辑。这四重逻辑为进一步理解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了抓手。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政社关系探究历久弥新且意义深远。解释政社依赖关系的发生机理有助于客观评价现存关系、精准预测未来走向。结构和运作是理解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沿此理论,话语和制度两个关键词脱颖而出。政社依赖关系遵循一定的制度逻辑,这种逻辑线索的梳理在制度选择、制度情境、制度实践、制度变迁中都有所体现,但其结构主义色彩浓重,而后现代主义的话语理论重点在于从运作角度解释能量场的行动者。在解释政社关系的发生机理之时,制度逻辑和话语分析两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话语     
基层是信访问题产生的源头,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这方面县级人大常委会的责任很大。  相似文献   

11.
戴辉礼 《唯实》2011,(1):23-28
中共各级党委常委会在中国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处于枢纽地位,成为了一种核心领导体制。从理论逻辑来看,常委会是中共党委制的常设形态,其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就是民主集中制。从历史逻辑看,常委会体制的产生和长期存在是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产物。作为核心领导体制和决策体制,从实然的角度看,常委会体制的产生以及长期存在具有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双重合理性。因此,地方党委常委会改革的方向应该不是简单地加以取消,而是通过明确常委会的权限、细化其内部决策规则以及加强监督体系建设等措施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制度源于经济基础又服务于经济基础。中国制度建设,攸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要的制度创举,必将对我国文化建设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重大的积极影响。深入理解和把握根本制度,需要科学阐发其内蕴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主体逻辑和实践逻辑。其中,价值逻辑是前提,理论逻辑是基础,历史逻辑是根据,主体逻辑是支撑,实践逻辑是关键。透彻理解和把握"五重逻辑",才能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夯实制度自信,并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县级政府作为功能相对完备的最基层政府,肩负着管理基层社会的繁重任务。近年来,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县级政府的行政能力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全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在进行中,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富阳“专委会”制度恰恰符合了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理念,对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专委会”制度进行剖析,并进一步研究其发展完善的路径,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市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需要制度手以保障,而行政权力的有效运作需要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强化行政人员的执行力。因此,要想通过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带动发展环境整体的优化提升,就需要从行政审批、行政决策、行政监察等制度建设及制度保障前提下的行政执行力来规范行政权力的有效运作以期实现效能革命  相似文献   

15.
上海作为中国内地青年组织发育发展的典范,代表了中国青年组织成长和发展的一条路径;而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由于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则代表了中国青年组织成长的另一条路径。通过上海与港、澳、台三地青年组织成长与发展的比较,证实了上海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在青年组织内涵的界定、历史成长、组织规模、成长逻辑、与政府关系、活动范围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是同时,上海与香港、澳门、台湾的青年组织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成为双方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与制度排斥:一个制度分析的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流动规模、生存状况、能否在城市中实现社会整合等是内生于制度变量的,是内生于国家、城市政府的人口控制制度模型的,是受城市政府制度性歧视或排斥性的影响的,是政府对流动和就业控制制度的一个函数。我国在有关农民工的制度方面存在严重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公正性的危机,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制度性排斥,如城乡二元户籍分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使得农民工陷入了一种生存困境,被排斥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之外。我们在制定农民工社会政策时应禀承制度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公正性的运作逻辑,实现从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到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市场、分权与自治对中国民主政治成长的影响。认为市场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基础,制度化分权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地方自治是培育人类自主治理能力的基本制度框架,人类的自主治理内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市场—分权—自治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发展逻辑。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成长轨迹就是通过加强市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化的分权改革,建立高层次的地方自治制度为人类的自主治理与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框架,三者既相互衔接,依次递进,又浑然一体,有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赵璐 《学习论坛》2023,(4):60-67
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最直接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积极的基层引领力量。新时代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成长,是主体自为、组织培养、制度环境和实践历练综合塑造的结果,总体呈现出基本特质的时代映射性、角色认知的清晰坚定性、带动方式的适配复合性等典型特征。以使命驱动、垂直赋能和梯度培养为基,其成长规律体现为成长动力多维激发、成长条件集成保障、成长轨迹递进衔接。从制度供给、动能激发与组织耦合等角度,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机制,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质量确保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时间银行通常被视为志愿服务的一种新形式,从无偿性维度可将该特殊志愿服务类型定义为低偿志愿服务,以区别于传统的无偿志愿服务。近些年来,部分中国的时间银行开始出现两类志愿服务兼容的混合形态,也就是“混合志愿服务”,并对时间银行的可持续运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基于多重制度逻辑视角结合案例分析得出,混合志愿服务主要生成于三种机制:通过时间币分割和分配志愿劳动成果,实现了低偿志愿服务和无偿志愿服务的整合流程设计;建立公益基金专门管理捐赠时间币,实现了两类志愿服务时间币流通的管理制度区隔;另设平台结合基层党建动员党员参与,配合独立的公益基金实现了党员参与无偿志愿服务的组织区隔。在复杂的制度环境中,市场逻辑与公益逻辑相互竞争可能会导致混合志愿服务失灵问题,而政府逻辑的介入以及党建的价值引领与资源整合功能的发挥可以对其进行缓解。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制度环境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因素。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就必须优化社会组织成长的制度环境。在这方面,国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多样化的登记注册制度、激励性的税收制度、市场化的资金筹集机制、齐备的法律体系、专门化的监督制度等。学习和借鉴美、英、日三国的有益经验,对于我国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极为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一是要改革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制度;二是要完善社会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要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组织监督机制;四是要拓宽社会组织的资金筹集渠道;五是要健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