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建设“法治浙江”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浙江的具体实践。当前,我省正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起点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省委提出并推进“法治浙江”建设,与十六大以来省委作出的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有机构成了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2.
肖建春 《奋斗》2012,(12):25-2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等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让人鼓舞,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3.
王中苏 《唯实》2013,(1):70-72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4.
“花园城市”、“瑞得本体系”和“邻里单元”是设计规划和新城镇的建设理念。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共设施的建设,这为城市建设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恰当的契机。其中,“河谷项目”和“绿带城镇”的规划与实施。是迈向美国新城镇建设的肇始,特别是“绿带城镇”建设在选址、总体规划、移民选择、商业与城市管理的布局和教育等诸多城镇要素为迈向美国新城镇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1,(3):36-37
建设“绿色北京”战略实施以来,我市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环境”三大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全市绿色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方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位居全国第一位,创造了全国最好能耗水平;万元GDP水耗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充分显示出了“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成效。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  相似文献   

6.
锦州市委在实施“村党支部小康工程”的基础上,从2000年开始,把开展“百强村”评选活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每两年评比表彰1次,每次评选100个“百强村”、30个“增幅先进村”,并围绕创建“百强村”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孟令国 《共产党人》2007,(24):44-45
2006年以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创新性地提出了“规划可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组织坚强、管理民主、城乡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农村“六有”支部创建为抓手,着力做好强基固本、村企合作、改善民生、现代农业“四篇文章”,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呈现出农业优化、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新气象,闪现出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健康发展。其中隆湖开发区“星海人家”新居工程,配套建设了“四位一体”日光温室,既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又大力发展了设施农业,成为自治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的亮点工程;潮湖村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村企合作,发展机械加工、石料生产等项目,成为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典范;龙泉村依托当地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业,  相似文献   

8.
织工作在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必须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三个代表”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来看,“三个代表”思想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又为全面落实“三个代表”提供了基本保障。当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立健全党的基…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09,(6):F0002-F0002
南岸区参加全市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立足区情,抓住机遇,突出特色,确定了“建设千亿园区、山水都市、和谐南岸”活动主题。加快建设“千亿园区”,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建设“山水都市”,着力打造森林南岸、宜居南岸,构建生态人文环境;加快建设“和谐南岸”,全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确保人民群众得实惠。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天津市房产总公司党委坚持贴紧经济建设、服务保障发展这一中心,紧紧围绕所担负的市重点工作、民心工程建设任务,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倡廉工作。公司党委坚持“三到位”“三落实”,构筑起牢固的反腐倡廉堤坝,有效预防了工程建设腐败及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保证了整个建设过程的“阳光”操作和权力的干净运行,确保了市重点工作、民心工程建设“双优”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红庙煤矿党委结合煤矿实际,创造了一些符合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作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创建新机制,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的系统性机制创新是这个矿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特点。─—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近年来,该矿出台了《红庙矿党政干部“一职双责”实施办法》、体庙矿“双文明建设”、“全方位管理”、“一体化”竞赛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从认识上、部署上和考核上,把两个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了两个文明建设一体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一体化,“核心”和“中。C”有机…  相似文献   

12.
祝春清 《奋斗》2003,(10):16-17
当前,全省开展的“两风”建设符合中央要求、符合群众意愿、符合我省实际,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矛盾,抓住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抓住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个务必”要求的工作切入点,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务实精神。因此,抓好“两风”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关系到改革、发展和  相似文献   

13.
马倩  李远 《世纪桥》2013,(9):64-65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涵义、产生背景、现实意义以及路径选择几个角度来探讨“美丽中国”这个伟大的战略构想,希望能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积极加以推进。目前,浙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了由“单一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政策调整”向“法律规范”转变,由“城镇保障”向“城乡统筹”转变,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全面介绍浙江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及其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与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交通局在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打破交通“瓶颈”,掀起了以干线公路改造、县乡标美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三轮交通“大会战”。进入“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部署上,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了首位,提出了构建巴中大交通的战略思想,区委、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2010,(7):44-45
近年来,太原煤气化集团公司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了企业强“煤”、周“焦”、稳“气”、精“化”、扩“电”的战略规划中,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作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龙头”,综合运用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手段,不断加强和改进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民世纪,中国共产党先后实行了“革命文化”、“改革文化”两大战略。新世纪,党的十七大根据新的时代要求,确立“和谐文化”战略,对内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建构“和谐世界”,坚持以“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构筑和谐温馨的人类精神家园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梁伟 《前线》2011,(10):6-7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对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在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努力开创首都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青白江区坚定不移地按照省委总体取向和“三化联动”工作要求、成都市委总体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定位,以“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为根本方法,实现了生态城市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的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生态携产业齐飞,环保与建设并重,新城共山水一色.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是继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讲话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和“战略任务”的高度,首次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