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频频发生,要消除和降低青少年自杀现象,需要形成以学校为主导,联合家庭和社会力量,以青少年本人为主体的环状结构,以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及时沟通和真诚帮助,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我们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进程中,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满怀希望地去迎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自杀是心理危机发展到极至时,在缺乏社会支持和干预的无助状态下发生的自我毁灭行为。它既是人生的悲剧、家庭的不幸,又是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自杀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对青少年自杀出现的新情况缺乏深入的研究。现时青少年自杀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其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高危扩群趋势。应当指出,在青少年中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自杀高危人群”。所谓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是指产生了自杀意念的那部分青少年。近年来,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出现了“扩群”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想到过死,或有过自杀的“念头”。虽然处于自杀高危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自杀现象不仅反映青少年期本质特征所主导的行为缺陷,更重要的反映着全球性现代化盲点所带来的社会风险。青少年自杀是可以通过建立心理—社会模式加以预测和预防的。而社会环境、教育方式、减压模式和公共政策等则形成青少年自杀预防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4.
浅析青少年自杀心理因素及其危机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有必要将"危机干预"的理念和机制引入我们的生活,在分析青少年自杀心理几大来源的基础上,提出对青少年进行自杀的危机干预的对策,即建立自杀危机干预中心,为有自杀倾向的人提前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建立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呼唤更多的人文支持和关爱,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增强珍爱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在青少年自杀研究上存在着三种基本的理论视角,即个性发展的视角、社会结构的视角与社会文化的视角。在青少年自杀防治上存在三种主要的干预模式,即危机调适模式、生态模式与三级自杀防治模式。在青少年自杀问题日趋严峻的现实背景下,总结与借鉴这些理论视角与干预模式,对于有效地开展青少年自杀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现状,分析适应不良与考试焦虑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适应不良问卷、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和自杀意念问卷,对5721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疫情下青少年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0.88%,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的检出率;适应不良和考试焦虑显著正向影响自杀意念;考试焦虑在青少年适应不良与自杀意念关系间起调节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为青少年自杀风险干预提供了一定的启示,疫情下学校、家庭与社区加大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注,集合各方力量提高青少年的适应能力,降低考试焦虑,将有利于缓解和降低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必须充分认识青少年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影响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的因素.最重要的是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自我培养,即通过自己的主动性学习,自我培养各种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现实知觉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保险自杀条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自杀条款研究偶见一、自杀的概念自杀(Suieide),是当事人自己故意用某种暴力手段终结自己生命的行为,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病态现象。自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杀是指排除他杀以外的一切死亡形式,非他杀即为自杀;狭义的自杀是指故意有准备地结束自...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与试图自杀的研究依旧落后于成年人中相关问题的研究。不过,20世纪肋年代以来,我们已经看到在这一领域研究兴趣的增长,这种势头在美国和欧洲尤为突出,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自杀在健康与福利事业中构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英国,自杀目前是导致15~24岁青年人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美国的情形与此类似。这些情况已在关于青少年自杀及试图自杀日益增加的研究论著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0.
自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自杀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伤害,对社会也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人民警察自杀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程度更为严重.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警察自杀现状及社会学原因,建立相应的对策进行干预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决定着青少年的意识和精神,并最终决定着他们的行为和方式。社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空间。社区文化环境建设的好坏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泛吊丝化”现象,一些在经济上、事业发展上并非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年以“吊丝”自居,许多青年把成功人士也划归“吊丝”行列。这其中既有青年对成功的理解出现偏差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阶层固化、青年发展焦虑等方面的原因。应从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成功观、重视意识形态的引导、营造公平的竞争机制等方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绚丽多彩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盒子”,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导致了日益增多的网络犯罪。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很大比重,因此青少年网络犯罪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制定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当代中国农村青年思想呈现出改变自身愿望强烈、学习欲望强烈、对未来迷茫和得过且过等思想特征,这与其受教育程度及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国家应加大对农村青年教育投资,兴办各种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村青年思想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农村青年思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年的交往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类型上看,在保持着传统交往类型基础上,还出现了自我交往、网络交往等新的类型。亲情化、圈式化的交往方式,体现以情感为特征的初级关系在青年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了解这些,对于把握青年的现代化进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家庭监护不到位、学校教育管理失当和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青少年犯罪人数上升。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完善教育体制,改善社会环境,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青年流行文化的产生是社会重大政治事件的延续反映,体现了现代进程的文化创新,是青年对西方大众文化的主动移入,也是社会非主流价值观的直接反映。通过流行文化,青年发现了自我,也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表态。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青年群体中存在着住宅过度消费的现象,这种过度消费的价值迷失,给青年及社会都带来了很多危害。住宅的过度消费给青年人增加了经济压力;对自然资源的超能力诉求,给环境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也造成严重的消费不公平局面。因此,青年人应从实际出发,把消费和收入结合起来;政府和媒体也应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青年的住宅消费观念逐渐成熟,真正做到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初,全球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个具有强大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的课题。然而截至目前,全球化对青少年影响的概况、现状及发展趋势仍不甚明晰,从文化研究角度来分析还处于模糊状态,如何应对全球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也缺乏鲜明的应对策略。因此,研究范式的革新对全球化对青少年影响这一论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立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起中共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启动“为了未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其中对未成年犯罪人实行社区矫治是一项重要的对策,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专门的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我国已实行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地区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外一些实行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的成功经验,拟从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立法、组织领导、队伍建设、人员素质、矫正方案和措施、基金保障、监督考评机制等几方面来探讨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