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钢琴伴奏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通过钢琴伴奏可以将作品的表情要求、强弱对比及高潮的表现传递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使他们感受到作品的优美动听,使之更准确地表达作品.通过实践,论述了现今部分声乐教师钢琴伴奏现状及有效进行钢琴伴奏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歌曲艺术是情感艺术,以"情"感人是歌曲艺术的魅力所在.歌曲艺术正是通过歌唱者情感的表达,来体现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准确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将其所酝酿的内在魅力通过歌唱完美地再现出来,必须通过歌唱者的再创作.这个再创作的过程,就是歌曲的艺术处理与表现的过程.那么如何让歌唱者正确、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体会音乐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达到对歌曲的情感、风格的准确把握和表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3.
李坤 《各界》2006,(12):10
创新是设计的本质要求。图形作为设计语言,如何正确充分的传达信息是每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创意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的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图示思维方式在创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根本点是形象化的思维和分析,设计者要把大脑中的思维活动延伸到外部来,通过图形使之外向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4.
黄晓茹 《各界》2009,18(12)
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为学生创造好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激活课堂教学气氛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对知识的理解立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创造好的问题情境,应当注意设置问题的角度和梯度,把握时代特色,为学生创造出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5.
歌唱表演是在歌曲创作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需要表演者准确把握歌曲作品及其创造的时代环境和风格,尽量再现作曲家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意图,此即歌曲二度创造中的"七分熟";同时歌唱表演者在对歌曲作品的表演实践中,需要从作品题材、歌词和音色的运用等方面,融进自己对歌曲的领悟和感想,能动地加以再创造,从而完成对歌曲更完美的阐释,此即歌曲二度创造中的"三分生".  相似文献   

6.
"雅与俗"在歌唱中,不是歌唱方法的界定,而是歌唱效果的检验。方法是手段,多种歌唱方法应在深入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以动听的声音、有情感地进行演唱,以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以最美、最新、最优秀的表现满足人们的艺术享受,这样才能长久地保持歌唱艺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王岗 《学理论》2009,(24):211-212
“雅与俗”在歌唱中,不是歌唱方法的界定,而是歌唱效果的检验。方法是手段,多种歌唱方法应在深入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以动听的声音、有情感地进行演唱,以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以最美、最新、最优秀的表现满足人们的艺术享受,这样才能长久地保持歌唱艺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施清燕 《各界》2006,(12):57
声乐学的终极点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的声音,使声音回归于最自然的状态,然后透过音乐文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那么如何让声音在自然中放飞呢? 1寻找自然1.1歌唱中的换气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中寻找发声的方法。例如从说话的自然规律中引导学生认知换气在歌唱中的必要性:言语表达需要换气,歌唱同样需要换气,并且比说话中的换气更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9.
合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形成了男低音、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四种基本声音有序排列的混声合唱.本文从歌唱的发音、歌唱的状态、歌唱的气息运用、歌唱的吐字咬字、音韵的归属、汉语语音的归类、合唱发音的触音、基点、训练直声的方法、气息的对抗作用、合唱声音的共性及呼吸的统一性等几个方面,阐述合唱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于亚欣 《各界》2006,(12):81
在声乐学习中,歌者会因许多原因产生厌倦歌唱的情绪,此时,如何坚定意志成为学习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于亚欣 《各界》2006,(12):54
《摇篮曲》体裁的声乐作品有很多,在声乐专业学习者中广为演唱,此类作品虽篇幅短小,却不易唱得有意境。文章从表”情”的角度分析了它的创作特色,对如何演唱好这类作品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声乐与文化     
麻文连 《学理论》2008,(13):34-35
声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只有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贝利尼<三首小咏叹调>的旋律、曲式、伴奏等特点与风格的分析和研究,来进一步探讨他的声乐作品的整体风格与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演唱贝利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吴洪涛 《团结》2003,(2):38-39
若不是亲身坐在成都艺术中心的音乐厅里,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不敢相信,将《长城随想》这首二胡协奏曲演绎得如此完美的主奏者竟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孩。她以炉火纯青的演技、北方人的简洁明快和女孩儿特有的细腻,得心应手地将作品演绎得有张有弛、层次分明,充分展示了作品博大的主题和  相似文献   

15.
种彤 《学理论》2013,(15):227-228
随着人们对声乐作品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随之也掀起了"艺术指导"专业的热潮。既然成了一门专业进行研究,可见钢琴伴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事实证明,钢琴独奏能力好的演奏者不一定能在伴奏中出彩,这就侧面烘托出了钢琴伴奏的专业性和独特性。针对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如何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伴奏以及怎样培养钢琴伴奏能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张浩 《学理论》2012,(28):188-189
在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中,单单依赖输入或者输出都不能充分完成语言习得的过程,而是应该以同等的重视程度来将二者完美结合。输入是习得的先决条件,输出是习得的必然过程。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输出和输入过程有效结合起来以此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效率。  相似文献   

17.
拒绝句号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只有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完美的句号才会在前方等待你。  相似文献   

18.
肖伟 《各界》2007,(11)
声乐学习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实践过程和成效的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等诸多问题,那么自己应该怎样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进而得以解决问题呢?结合本人的学习经历和实践体会,提出了在声乐学习中自我感觉与客观效果的统一、发声练习和歌曲表现这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翻译日益显得重要.鉴于翻译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涉及到语言、文化和心理因素,包括语言知识、言外知识、译者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素质、甚至译者的心理因素等,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双向理解.透彻的理解和完美的表达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只有完美地理解了原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义和作用,才能完美地在译文中表达出来,从而达成双方的共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中国声乐""中国美声""中国民声"等唱法、提法和概念被业内人士反复提及。虽然在不同层面上存在诸多争议,但大家的初衷是一致的,就是如何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歌声作品更好地呈现在世界舞台上,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流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宝库中蕴含着无尽的音乐财富,没有人能否认中国数辈音乐家取得的艺术成就和精深造诣。然而,在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今非昔比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