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墉 《廉政瞭望》2007,(4):33-33
近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称,为遏制官员滥用公款、铺张浪费,国务院正在制订“楼堂馆所”管理办法,还将出台“官员职务消费标准”,各级别官员可以使用的公款数额、公款用途,都有定性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职务消费 隐性腐败的黑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反腐的一项措施,国家将出台官员职务消费标准,规范官员的各类消费.  相似文献   

3.
让官员申报个人家庭财产,有人不满意;让官员公布配偶及其家庭成员的职业和职务,有人不满意;让官员接受"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有人不满意……不满意的人都是不肯接受监督的某些官员,其理由也是不约而同:"触犯了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4.
规范与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是我国新阶段反腐倡廉的一项长期任务.在"共克时艰"的非常时期,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法律权威和法治精神不足,体制性突破和创新不足,综合性、配套性和联动性不足,动力和压力不足等,是以往在规范与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规范和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要努力做到规范与改革并行,重在改革;将规范与改革置于推进和深化我国政治改革大环境;将防止职务消费的腐败问题明确纳入整个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之中;将规范和改革职务消费、惩治职务消费腐败和犯罪纳入法治的轨道;将纪委牵头的党政部门自主式规范与改革,转变到纪委牵头促进人大来担当规范与改革的主角;适时总结经验,推动自上而下的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改革;取消"实物化",将"货币化"、"薪酬化"作为改革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5.
要有效遏制"既得利益集团",在思路上必须着力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依靠制度和机制解决问题.在主要途径上必须提高认识,敢于正视问题;加强教育,营造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政治环境,防止官员的政治道德逆转;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削减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主体条件;规范权力的运行,消减既得利益者的维利目标;加强监督,筑起一道牢固的屏障,阻止官员向既得利益者转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上,统治者为了澄清吏治,减少营私舞弊现象,对官吏任职及科举考试采取回避制度。总的原则是:亲属不得在同一地区或同一部门做官,一般文职官员不得在原籍或寄籍担任职务;科举考试时,考官子弟一般不得参考,若要参考,必须另行编场,由特派官员监考和评阅试卷。回避制度对于遏制营私舞弊起了积极作用,今天看来,仍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腐败防止法》和腐败防止委员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以来,韩国不断出台各种反腐败法律,成立各种反腐败机构,尤其是2001年出台的《腐败防止法》和2002年建立的腐败防止委员会,使韩国的腐败现象得到了比较有效的遏制。《腐败防止法》的各种规定。这部法律对腐败行为的定义是:公职者滥用职务之便和地位、权限违法为自己或  相似文献   

8.
对"引咎辞职"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丽贤 《探索》2006,(3):177-179
随着我国官员"引咎辞职"实践的不断深化,引咎辞职制度在我国也初步建立.该制度的建立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对我国官员"引咎辞职"的现状分析,找出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官员"引咎辞职"制度的完善之路营造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对"引咎辞职"的标准进行必要的量化;完善"引咎辞职"的适用程序;完善"引咎辞职"者的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乌鲁木齐市国资委日前出台的《乌鲁木齐市国资委关于规范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的暂行办法》,对国企老总们的职务消费标准进行了统一规定。《办法》中对出国的理由、性质、目的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正在改制的企业与经营性亏损企业的领导人员不准出国;国企领导不得参加无明确目的、任务以及一般性的出国培训、考察和访问活动;不得参加各类旅行社组织的出国活动;不得以各种理由搭便车出国、照顾出国;国资委所属各企业的党政领导出国,必须经国资委主要领导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出国。亏损国企老总不准出国  相似文献   

10.
餐桌浪费不减,宴请单位成谜……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但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有些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还有一些公务宴请"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机密。(1月23日《新京报》)真让人纳闷了:中央三令五申"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一些官员还是管不住自己的馋嘴,由公开吃转入"地下吃"。我们不禁要问:公款吃喝何以有"下有对策"的魔  相似文献   

11.
动向     
《廉政瞭望》2009,(5):4-5
三部委联手调查摸摸国企领导人职务消费底细,人大常委会修改议事规则任免官员将说明理由,现行薪酬数据覆盖面仅1/3首次国家级调查启动,河南新乡:17名代表委员因不履行判决被调整,吉林省政府免6名副秘书长成全国首个减副省  相似文献   

12.
反腐广角镜     
《党风与廉政》2003,(11):47-48
反腐观点让职务消费公开化随着党政司法机关“小金库”的取消、财政与罚没收支两条线、国家机关财政开支集中管理等治腐措施的推行,公务员系列的“职务消费”受到愈来愈严格的限制。对此,一些官员采取的对策是把他们的开支拿到属下的企业去报销。因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比财政拨款单位的开支弹性大。由此可见,企业的“职务消费”漏洞更大,而“厂务公开”则是达成此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领导人的工资(年薪)、奖励、兼职、补贴、住房等属于个人收入与财产方面的,一般有定数可查,要公开比较好办。而他们的“职务消费”则比个人收入更具有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
截至9月17日晚,山西襄汾溃坝事故已排查出遇难或失踪人员共270人。同冰冷的死亡数字一同传出的还有另一则消息:9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免去孟学农山西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并同意其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的请求。刚刚"东山再起"的孟学农再次谢幕,这位五年内两次辞职的部级高官,又一次引发关于问责官员能否复出和官员复出及其制度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据新华社调查,多地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呈现铺张浪费、挥金如土的恶性态势,而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同样严重。山西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举例,有的领导仅得了一个普通感冒,就要求吃好几种药,并且要求住院输液。前几年,有一位退休省级干部住一次院花费就高达300万元。"官员看病从不考虑钱"的说法,民众多有耳闻,但退休官员住院花300万,还是远超人们心理承受极限,怎能不激起民众心头对公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突出存在四大问题:供给制和实物分配制并存,导致职务消费成本偏高;职务消费管理口径不一,随意性大;职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漏洞多,易滋生腐败;监督主体不合理,有效监督少。改善现行公务员职务消费管理模式应采取以下对策:倡导节约、廉洁、自律的理念;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加大监督处罚力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加快各项配套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由于工作关系,我密集地见了十多名官员,外省为主。这些官员均是"80后",年纪最小者也有31岁了,他们均是在大学毕业后就通过公考进入官场,算得上是当初标准的"三门干部"。经过十年左右的官场生涯,他们基本上有几个共同点:首先,他们基本上都成长为了"官",尽管有的职务并不高。这些人中,有人当上了镇长,有人做了省级国企的副总,有人在基层部门副职历练后提拔到地市。也  相似文献   

17.
"阳光法案"--官员将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和公布,公民有权随时查看各级官员的纳税清单.瑞典首创,延续至今,为世界多数国家或地区借鉴,成为极具约束力的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浏览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例,发现"利用职务之便"一语的出现率很高——有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公物的,有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和收受财物的,有利用职务之便搞权力寻租的……什么是"职务之便"?简单来说,就是官员在职务上所具有的主管、管理、经营、经手本单位人财物的便利条件。如果说还有其他因素的话,则不妨把职务的影响力也添加其中。  相似文献   

19.
丽红 《先锋队》2013,(27):54
职务消费是干部因所任职位和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开支的总称,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现在,职务消费的范围不清、标准不明,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律不查,这就造成诸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随意性大,有关部门查处起来难,且有法不责众之嫌。因此,一些专家认为,过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正>胡建学们"关了放,放了关"中央政法委整治违法办理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专项行动取得重大成果。最高检通报称,早前已建议将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的247名罪犯收监,其中副厅级以上职务犯18人。媒体报道称,目前实际被重新收监的原厅级以上官员或远超这个数。在今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严厉批评了发生在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环节的违法违纪问题,随即,中央政法委出台了指导意见,开展了上述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