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强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思考之一,党的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的历史表明,没有无产阶级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时也证明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经验和客观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 ,是对我国政治国情认识的一次飞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点,在于把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深刻地揭示了其内在的联系: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实施党的领导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共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在当前认识政治文明内含与外延的一个基  相似文献   

8.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三者应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上最宝贵的经验。这一宝贵经验,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奠定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 ;邓小平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把民主和法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思想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行为保全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前或诉讼中采取的一种民事强制措施,行为保全专注于债务人的行为,其范围适用于避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案件和损害情形有可能扩大的案件,财产保全制度中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方式在行为保全中也可适用。  相似文献   

12.
做好我国边境地区的警民沟通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强化民警自身能力建设、激发群众参与边境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可当前边防民警与群众的沟通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应该树立宗旨意识和典型示范,掌握警民沟通技巧,提高执法能力,消除警民沟通障碍,共同做好新时期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以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热情,创造了一种新的农村经济社会的运行态势,其政党功能的发挥过程可以说是在"创势"。对于挫折的反思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顺应农民意愿的改革,其功能的发挥可称为"顺势"。随着三农问题的凸显,更由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功能的发挥可称为"引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新世纪以来宁夏少数民族和民族经济发展的态势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当前宁夏民族和民族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法学应当把科学地认识人权、认真对待人权、切实保障人权、持续发展人权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重心。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论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理念,实践中以培养了解国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弹性整合知识结构,将人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法学体系是本文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类群,一般处于弱势。现行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害人得以全面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其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得到了较为充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就代议制民主的建构过程来看,制宪者通过对民主制和代议制的改造弱化了民众对政府的参与和控制;就复合共和制的确立路径而言,麦迪逊对纯粹共和与反联邦党人共和观的否定就是对大众参政、多数统治等民主核心理念的抛弃.制宪者成功实现了构建现代国家的伟大任务,从而为美国后来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制度框架.民主的刽子手同时充当了民主理想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自招危险情形下的紧急避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招危险者是否享有紧急避险的权利?理论界存在否定说、肯定说、二分说以及相当说四种观点。破解这一理论难题的关键在于实现权利保有和责任追究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应当允许自招危险者实施紧急避险,因为这体现了法律宽容谦抑的品格和法益保护的思想,符合刑法关于紧急避险和中止犯的规定,在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又与社会一般观念相吻合。另一方面,行为人也必须为自己招致危难的过错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税收立宪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宪法学研究亟待补强的领域,也是中国法治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国宪法必须明确规定税收法治的基本原则,并合理安排保障公民税收基本权益的制度。与此相对应要具体研究有关的宪法解释、宪法修改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益衡量在税法中的应用——以个人所得税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衡量是指对发生冲突的各种利益进行估量后,考虑应置重于哪一方利益的一种思考方式。在税收领域,国家与纳税人、纳税人与纳税人、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与维护私人财产权以及税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冲突的协调是税法的重要课题。广泛的利益冲突为利益衡量在税法中的应用提供了契机,利益衡量为探讨税法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的平衡协调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