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7年8月,本刊以《谁给这位镇人大代表一个答复》为题,报道了浙江省上虞市章镇镇人大代表方信娟“花费数万元,被抓好几次”依然坚持帮农民反映问题的情况。 2007年国庆节前夕,方信娟用手机发来短信:“刘记者,我现在被黑社会找上门来,应该向哪个部门求救?” 方信娟所在村村民告诉记者:“黑社会”是村支书花钱雇来的流氓打手,剃着光头,画着文身,脸上带着一股凶气。 方信娟的女儿俞芳在城里上班,那天一大早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叫她向上虞市公安局报警。听到村里有人被电警棍击昏,她说:“换个人,吓也吓死了!我外婆劝过我妈妈多少次,让她不要再管了,可我妈妈就是不听……”  相似文献   

2.
人大代表方信娟高票当选青丰村主任(本刊2007年8期、2008年11期等,曾连续多期对方信娟及土地问题进行过报道)。履新之初,她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兑现竞选时对村民的承诺:把政府拖欠了好几年的土地出让金要回来。经过多方努力,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居然要回了1000多万元中的400多万元,已经全部分配到户。方信娟刚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  相似文献   

3.
章法  桂明 《农村青年》2008,(2):12-15
这是一组来自基层法院的故事,讲的都是“小人物”的官司。 近年来,农村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丈夫或者妻子外出务工,两人长期分居,形成“感情真空”,关系出现裂痕。也有类似谢双碧这样的情况:被人拐卖,好不容易脱离“火坑”,却又面对亲人的遗弃。 对有些夫妻而言,离婚是痛苦的终结。然而,年幼的孩子会承受怎样的灾难和打击?当赵小娟为自己难以履行“探视权”而和前夫再次对峙法庭的时候,她想过没有,这样做是否就是对女儿的爱? 让我们读读下面的两个案例,扪心自问: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如何做?” 鉴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作者给两个案例的当事人取了化名。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初,辽宁省阜新县育才高中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向荣妍同学学习的号召:“她那逆境中勇于进取,敢于同命运搏斗的自强精神体现了新时代青少年顽强拼搏的精神,她的生活经历值得我们学习。”这个不幸女孩的顽强求学经历,深深地打动着全校每一个人。一个仍然稚嫩的心灵,究竞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一个原本弱小的肩膀,承受着怎样的重压?她又是如何同命运抗争的呢?  相似文献   

5.
2014年初,从陕北土窑洞走出的“民歌女王”王二妮迎来了丰收年,就在她主演的西部爱情电影《哭恋》在全国上映不久,女孩又成功登陆央视春晚,与阿宝合唱的《张灯结彩》红红火火,在舞台上大放异彩!鲜为人知的是,凭借嘹亮嗓音“打天下”的二妮,如今不仅成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独唱歌手,还是陕西省政协委员。从灰姑娘到大明星,她经历了一场怎样的人生蜕变?这位草根女孩又是如何“从政”的?  相似文献   

6.
任我行 《农村青年》2006,(10):19-22
提到苍蝇,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这样一些字眼:肮脏、丑陋、恶心、病菌……然而,在吉林省永吉县双河镇境内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名叫张娜的农家女却将苍蝇视为天下至宝,花钱买下它们,并精心地饲养起来,开创了一个“令人发指”的事业——饲养苍蝇!这些苍蝇为她带来了滚滚财源。那么,她是如何想到要饲养苍蝇的?这200多万只苍蝇又是怎样给她创造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黄桦 《时代风采》2006,(6):46-50
一女儿应该叫他什么呢?一路上,美娟对这个问题颇费了一番脑筋。但领着杨光进了家门,面对着女儿滴溜溜的大眼睛,美娟还是说:“小雨,来,叫……爸爸。”果不出所料,女儿一下子呆住了,她还不习惯“爸爸”这个词与一个活生生的大活人联系在一起。女儿是法定非婚女性可以生孩子后第一批人工授精生下来的孩子,从小就认为家庭成员只有妈妈和自己,“爸爸”在她的头脑中,还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倒是杨光脑子转得快,他蹲下身摸出一个橡皮小人对女儿说:“叫叔叔也可以。来,叔叔送个小人儿给你,你要好好的待她,不然她会叫的哟!”女儿一下子被这个惟妙惟…  相似文献   

8.
称眼前这位女性为“鸽女”并不足奇,因为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这位普通的农家女就依靠自身的拼搏从养殖肉鸽的“门外汉”一下成长为三里五乡养鸽方面的“土专家”,她不仅将所学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些养殖户,而且通过饲养肉鸽增加了收入,养鸽两年来她每年的经济收入都达到了10万元。是怎样的动力促使她在肉鸽养殖方面得以迅速发展?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笔者对这位被群众亲切称为“农家鸽女”的入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她身患癌症,经历过4次恐怖的大手术,在生命边缘仍顽强打拼。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她不仅成功击退死神,还成了东北赫赫有名的“海参王”。她在全国16个省有300多家门店,生产的“晓芹海参胶囊”等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及欧盟的一些国家,个人资产更是高达数亿元!一个柔弱女子,是如何创造如此奇迹的?  相似文献   

10.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丁思成做“村官”2年6个月了。2009年4月,她在全区114名大学生村官中率先自主创业,承包5亩地.建起了“小村官葡萄园”。之所以没有“安分”地等到3年期满报考公务员,而甘愿在似火的骄阳下挥汗如雨地“折腾”,是因为两年多积累的问题触动了她:“为什么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一是村民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二是他们的品牌意识不强。建一个生态葡萄种植园,用品牌为村民打开销路,帮助他们致富,这正是自己第一天做村官时的梦想啊!”  相似文献   

11.
万卿 《农村青年》2006,(8):18-21
12年前,河南女孩儿郜艳敏被人贩子拐卖到河北,她多次自杀、逃跑。受尽屈辱; 6年前,她不忍心眼睁睁看着那里的孩子们长大后再当羊倌、再买媳妇儿。于是,她成了这个给她屈辱与绝望的山村里的一所“微型学校”唯一的一名教师。从此,小山村再次响起了朗朗书声。 不幸的人生怎样因她的善良而演绎为传奇?郜艳敏的故事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2.
发呆的假期     
大碟推出了5个月,“善变”的滨崎步在这段时间里又有许多变化,现在她正忙于巡回演唱,不知她近来的生活和心情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3.
红孩 《农村青年》2006,(4):12-15
只是想要一个孩子,没料到5天当中被骗掉3.7万元钱,欠下一身巨债…… 好不容易盼来孩子,却又面临“要”还是“不要”的痛苦选择,想不通是“天灾”还是“人祸”…… 一切,都因为轻信了电视上播放的广告。“罪魁祸首”到底是医院,还是电视台,抑或是有关监管部门? 尽管这件事情被曝光了,尽管卫生部门的官员明确表态了,尽管蒙人的医生被“辞退”、医院的个别领导被“免职”了,但是受害的两个农民依然受害了!不仅仅他们,人们为什么这样轻信“广告医院”并且这样容易上当呢?类似的事件从前就有过,难道不足以警惕,不足以为戒吗? 回顾意味着牢记。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叶浩魁和叶雨林夫妇的教训呢?  相似文献   

14.
德军 《农村青年》2010,(9):56-58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在温总理面前说真话而引发了全国“讨薪风暴”,她也因此而一夜成名。她就是重庆市云阳县人熊德明。成名之后的熊德明远赴城里打工,然而却并不如意,最后她决定创业,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百余个项目……那么,几年过去了,“什么都不懂”的熊德明的创业经历了哪些曲折?她能成功吗?她的创业之路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5.
王连祥 《中国工运》2008,(12):41-42
“维权”一向被视为是工会的天职,可是,基层工会维权的切入点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地维权?由于基层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基层工会的维权完全不同于上级工会的维权,因此,基层工会的维权只能是深深扎根于基层,一切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  相似文献   

16.
树峰  伟坚 《农村青年》2006,(1):47-50
又是一年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05年终于在紧张的忙碌、奔波和期待当中过去了。告别家乡和土地进城务工的兄弟姐妹们。在迎接新一轮朝阳的时候。是否有空回头看两眼。想一想:我这一年过得怎么样? “原来用于耕作的双手,是否在城市为自己创造出幸福?” “一年的辛劳过后。咱们的脸上可有笑容?” “我的理想实现了吗?该拿的报酬拿到了吗……” 让我们随机采访几个在广东的务工者。走进这些“小人物”的生活和内心。看一看.最最普通的他们,是怎样度过2005年的……  相似文献   

17.
只要有战场     
著名乒乓球国手王楠获得了年度最佳女运动员称号,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现场采访了王楠:“现在比你更年轻的运动员逐渐地涌现出来,你感觉到害怕了吗?”“没有。”“在正式的国际比赛中,把原来的小球改为大球,你有没有感到过担心?”“没有”。“那么,在乒乓球比赛中,你最害怕的是什么?”王楠想了想,回答道:“那大概就是取消乒乓球比赛了。”不愧是叱咤赛场的女中豪杰,她的这个答案更多的是源于对自身能力的确信。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富翁洛克菲勒。他曾经在一次聚会中对朋友们说:“如果把我全身衣服脱得精光,一无所有地…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双城市电视台女主播王德春微博实名举报当地国企官员孙德江长期胁迫她做情人,并在怀孕7个月时强行与她发生性关系,在全国引起巨大震动。2013年1月下旬,孙德江因涉嫌贪腐被“双规”。那么,在这桩夺人眼球的桃色案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恩怨情仇?在长达十多年灵肉伤痛的性侵害中,女主播为何忍气吞声?最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女主播不惜牺牲名节拼死一搏?记者通过深入采访,还原了一段如泣如诉、血泪交织的人生悲歌,也揭示了人性深处懦弱与坚强、绝望与突围的变奏曲。  相似文献   

19.
高洁  昆兰 《农村青年》2007,(1):27-30
你知道吗—— 白纸是怎么变成钱的? 印钞人的生活是个什么样? 每天经手几百上千万钞票的人,会得什么“职业病”? 在印钞厂工作,缺钱花时可以“抓一把”吗? 为什么印钞工把钱看成“大白菜”跟“西红柿”?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印钞厂工作?他们如何识别“真币”和“假币”?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眼光,去认识一个“她”吧。  相似文献   

20.
李启华 《工友》2006,(8):36-37
帮可怜的农民工讨工钱,帮在城市长期居住的残疾农村人口办理低保,为农民修公路大声疾呼……她是工会干部?是民政干部?或是乡镇干部?其实,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邮电支局局长,荆州市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