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要建立良好的科技发展机制□周海波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科技事业迈入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科技首先面临着建立一个好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科技改革与发展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为目标,实现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一、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已经形成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80年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再到90年代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深化对科技进步的认识。特别是在过去1…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头20年,是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施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战略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结合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集中各方面意见.省委提出了“创新引领、科技支撑、跨越发展、惠及民众”的建设创新型湖南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福建理论学习》2012,(12):F0002-F0002,I0001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连续八届被评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去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该厅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将创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思想道德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生态文明、美丽福建建设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了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有力促进了我省科技事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小清 《党课参考》2024,(1):104-109
<正>中央苏区时期,面对“围剿”与反“围剿”的激烈战斗和革命根据地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军工通信等各项科技事业建设的迫切需要,如何开展科技人才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间,我们党在探索科技人才领导、培养、吸纳、激励等人才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不仅有力支持了中央苏区各项科技事业的发展,支援了反“围剿”斗争,而且培养造就出大批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6.
孟兰英 《党课》2011,(7):119-120
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走了,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奋斗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又陨落了一颗。 朱光亚。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7.
本刊评论《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论述了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必须掌握的重要环节,对增强科技意识,发展科技事业,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运动是党在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问题上的一次严重失误。在“全面跃进”的口号下.科技事业也被带进“大跃进”的快车道.党中央号召全党全民大办科学、大闹技术革命,向科学的堡垒进军。实践证明.科技大跃进是党在探索中国式科技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曲折.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规律.教训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9.
赵敏 《奋斗》2009,(8):15-15
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考察结束讲话中指出要下大气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期望黑龙江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非常切合我省的实际,为我省做好科技工作、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外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面对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紧迫需求,科技工作者必须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省委“十大经济区”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给中华民族跌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给中国经济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然而,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为了寻找既能快速发展自己又能带动其他地区的“龙头”,邓小平从历史和现实的中国国情出发,以他那特有的宏观、睿智的战略眼光,明确指出抓上海“是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①“大措施”、“王牌”和“捷径”的战略定位,既点明了上海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也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正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六五”至“十二五”七个五年规划为基础,对上海发展主线提出的背景及实施过程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总结上海确立发展主线推动发展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15日,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共同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上海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1996年开始的“上海五国”进程所体现的“上海精神”发扬光大而结出的硕果,适应了“上海五国”合作不断发展和深化的需要,必将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一 “上海五国”最初是一个讨论和解决边境地区军事信任与裁军问题的元首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相似文献   

13.
未来上海建设“消费服务高地”比建设“生产高地”更重要。城市发展必须要有一定工业发展支撑。没有上海宝钢、上海石化、上海汽车和上海机电等等,就不会有今天的上海。然而,没有发达商业.没有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没有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外滩、陆家嘴,上海浦东两港等,更没有今天的上海。  相似文献   

14.
1958年至1960年,上海工业进入了全面“大跃进”时期,上海也从历史上长期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一跃成为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现代工业都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上海的市政建设。围绕着“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上海市政建设获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高考,语文课的作文题是“诚信”。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诚信”。我们国家要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展,科技事业要进步,无不要求人们讲究道德、注重诚信。但是,现在社会上不道德的和没有诚信的行为实在令人气愤、有的甚至令人发指。南京冠生园的月饼、掺了矿物油的大米、掺了漂白粉的面粉和豆制品、有毒的假酒、假冒名牌的烟、注了水的肉类、鸡蛋,运动竞赛的假球黑哨和兴奋剂、运煤的假军车、医药方面的大处方和假药……,难怪有些人大声疾呼:“我们现在还能相信什么?”最近,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省科技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并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贵州特色的科研、开发与科技管理服务体系,为贵州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大批出类拔萃的科技人员脱颖而出。目前,全省有35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有63人获“贵州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有787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89人获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全省科技投入逐年增长,“八五”期间财政对科技投入比“七五”期间增长51.5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96…  相似文献   

17.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8):F0004-F0004
“雷允上”品牌创始于康熙年间,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雷允上”的美誉,被誉为“上海传统四大中药名店之一”。为弘扬中医药国粹文化,上海雷允上药业西区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民族品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创新则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为本”,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建设“一流教育”,上海教育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不断创新中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使上海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发展新路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9.
采访前记 上海纺织工业经历了长达15年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之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积极推进战略转型,以实现传统纺织的“脱胎换骨”。他们开辟出调整与发展“两个主战场”,确定了以“科技与时尚”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形成了新的管理格局和运作方式,坚定不移地走高端纺织发展之路,重点发展科技纺织、绿色纺织、品牌纺织、时尚纺织,以实现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成就无限科技梦想,编织多彩时尚生活”,“致力于成为中国现代纺织的领航者和全球客户信赖的服务商”,  相似文献   

20.
东方 《湘潮》2023,(1):12-15
<正>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从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