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探索历尽艰辛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结合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中国实际 ,历经数十年的艰苦探索与实践而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就开始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党的二大创造性地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明确了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 ,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区别…  相似文献   

2.
中共二大是共产国际存续期间唯一一次没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独立自主进行革命的最初尝试。虽然中共二大形成的若干决议实质上在随后由共产国际代表提议召开的西湖会议上被强力扭转,但是中共二大所制定的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人按照马克思理论的指导独立完成的。这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共二大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制定的革命战略策略方针中,陈独秀在理论上、实践上都起了关键作用。本文拟就陈独秀与中共初期战略策略方针的制定的关系作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初步提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处在一个秘密状态下的政党,活动范围小、外围组织不足,群众基础大但缺乏宣传、组织。总之,仅局限于狭小的天地之中。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很不相称。陈独秀自1921年9月由广州回沪主持中央工作后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党推向领导实际斗争的政治舞台上来,开辟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而这一关键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制定中国革命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的革命经历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使陈独秀逐渐形成了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革命理念,成为一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另一方面,对中国劳动群众实际情况的了解也使陈独秀对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革命运动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陈独秀的群众路线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早期党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晓明 《党史博览》2012,(11):24-26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有一本对中国共产党乃至对中国近百年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书,它就是一本只有56页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这本书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也伴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和发展。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期盼着《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现1847年11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委托,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他们于1848年1月完成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析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认识,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构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是陈独秀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一)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陈独秀在实践中开始思考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从初时的“劳农专政”思想,逐渐演变为中国革命须分两步走的认识。 1920年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称之为“社会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如何评价陈独秀的建党思想,不仅是对陈独秀个人的问题,而且是涉及党的历史的若干重要原则问题。笔者不揣简陋,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沉重一击,许多革命者由此趋向消沉。然而,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仍在紧张地思索着革命失败的原因和中国革命的新方略。在陈独秀看来,辛亥革命的失败,同盟会缺乏领袖人才和专做上层工作是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特殊人物,几十年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和史学专家的研究目光,仅中外著名学者撰写的《陈独秀传》就不下几十种。这些传略对陈独秀的政治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分析批评与探讨。但有一点应该承认,历史学界对陈独秀正确的思想理论实事求是的肯定是很不够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陈独秀的思想研究一直被视为禁区。直到近几年,国内党史学界才对陈独秀进行了较为客观与全面的研究,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出版了几种关于陈独秀生平的传记。由于陈独秀的早期活动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深感有必要对陈独秀早期的思想理论作一些探讨。辟如,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如何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把握社会各阶级间的相互关系,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与策略,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竞相探索的重要课题。其中,陈独秀对国民革命中各阶级的分析,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本文力图对此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求教于诸位学者、专家。 一、关于资产阶级 对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及阶级构成,陈独秀在20年代初就运用已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给予解剖和说明。1923年4月,陈独秀在其著名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一文  相似文献   

9.
1922年冬,瞿秋白因深受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赏识,应邀从苏联回国,参与编辑中共中央机关报刊《新青年》季刊和《向导》周报,不久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5年多后,陈独秀犯错误被免职,瞿秋白成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在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艰辛探索中,陈独秀与瞿秋白始而亲密合作,终因思想分歧加剧了矛盾。他们这种关系,无疑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早期发展之艰难曲折。相逢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7)
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用毛泽东的话来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纲领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主旨,又是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行动指南。但是,这一伟大纲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却被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默默诉说着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和创业的艰辛,告诫着世人中国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宣示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是一条通向真理的光明大道。制定中国共产党纲领是中共一大的会议主旨走进历史的现场,遥看风雨如晦的岁月,20世纪20年  相似文献   

11.
金怡顺 《党史纵览》2007,(12):33-35
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陈独秀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者之一,其功绩和影响之大,世所公认.值得指出的是,陈独秀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表现了可贵的唯物主义态度和求实精神.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建党和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探索中形成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看法,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中共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少年英雄,风华正茂。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都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既没有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3.
张文学 《世纪桥》2009,(11):18-20
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陈独秀在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陈独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失误。正确认识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失误及其原因对于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建中国共产党:维经斯基的误导与陈独秀的正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0年,在上海有两股力量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活动。一是俄共(布)派遣来华的魏金斯基,另一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领导者陈独秀。辨析可得,魏金斯基在中国建立的革命局其实是依靠无政府主义者的联盟,不是共产党;而陈独秀是真正在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必须直面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首任总书记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维护中共独立自主地位等诸方面,作了理论创新和开拓性实践探索,不仅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成果,更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作出了表率,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发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党的领导人,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等,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过许多探索,也走过不少弯路,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更有教训。毛泽东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中国共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革命火种。他一生跌宕起伏,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著名的陈独秀研究专家任建树说:“陈独秀一生的思想演变,不啻是一部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缩写。他的革命经历大体上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同步前进,并相互影响。纵观他的一生,两件大事应该大书特书:一是提倡科学与民主;二是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两件事已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佳话。"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南陈北李"之并称,彰显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当时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两人的姓前之所以冠之以"南"和"北",并非单指陈为安徽安庆人,属南方,李为河北乐亭人,属北方,而主要是指建党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广东,而李大钊在北京,从事一项共同的伟大事业:两人一南一北,交流往来,研究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名称、纲领、组织筹备等问题,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党章小故事     
《党员干部之友》2016,(4):12-13
正党的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党章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2名代表参加,代表着全党195名党员。大会听取了陈独秀的工作报告和张国焘传达远东民族会议精神及共产国际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大会着重讨论了关于民主革命纲领问题,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一系列决议案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二大制定和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正式章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12,(34):53-54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78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会址位于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