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权资本化是当前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前沿问题,也是破解“三农”发展资金困境的关键之一。以浙江统筹城乡改革地嘉兴为例,在近年的实践探索中,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领域逐步形成了“确权-分权-活权-护权-化权”这一相对完备的整体制度设计。在一个农民、金融机构、基层政府构成的三方博弈中,针对分利不当和风险平抑机制的缺失所造成的改革困境,嘉兴的有益实践又为当前产权改革深入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产权资本化是当前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前沿问题,也是破解“三农”发展资金困境的关键之一。以浙江统筹城乡改革地嘉兴为例,在近年的实践探索中,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领域逐步形成了“确权-分权-活权-护权-化权”这一相对完备的整体制度设计。在一个农民、金融机构、基层政府构成的三方博弈中,针对分利不当和风险平抑机制的缺失所造成的改革困境,嘉兴的有益实践又为当前产权改革深入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答询台(二)     
有读者问:“房改房”与普通商品房有何区别2答:职工通过购买单位公房,取得房屋产权,是当前我国城镇住房改革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房源,称为“房改房”。购买完全产权的普通商品房可以享有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项权益;购全产权“房改房”的职工,享有经单位受让的全部产权,但“房改房”的商业性处分则受到严格限制。因为在政府确定的“房改房”成本价和标准价中,都没有包含土地的使用价格,我们所购买的“房改房”其土地使用权仍在国家手中。如果“房改房”要上市交易,就必须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  相似文献   

4.
《前线》1997,(11)
不要乱扣“私有化”的帽子经济学家杨帆最近在《上海金融报》撰文提出,国企改革必须先摘“私有化”的帽子。他说,我国的渐进式改革一直是绕过国有企业和姓“公”姓“私”的理论争论的。但是国有企业的亏损已成为国家的一个大包袱,使用股份制、破产兼并、产权买卖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加速实现以农村自然经济为主向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战略转变,必须严格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参与国内外市场中找准位置,实现政府由“教练员”向“裁判员”、由投资一般竞争性行业向提供公共物品、由管企业、管生产向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等一系列职能的战略转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几年有一个说法,就是政府管的事越少越好,如果这指的是政企分开倒也不无道理。但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的前提条件是政府不再是企业产权的所有者。如果是企业产权的所有者,无论通过那种形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也无法摆脱充当企业“教练员”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行政改革中政府角色定位进行分析。一是在行政扩张中政府角色的定位。认为行政扩张在后发国家及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必要性,同时又指出,行政扩张必须适度,必须与行政改革的目标相协调,必须与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同步进行;二是在产权管理中政府角色定位。主要是公有制的产权管理要在国有资产营运、管理和监督机制,企业领导体制及企业分配制度三个方面力争有大的突破;三是社会自治与政府角色。其基本思路是“还权于民”,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为此,需要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和约束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7.
首先要明确界定政府在征用农村土地中“公共利益”的内含和外延,防止各级政府在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时把“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按照农村产权权属和市场价值进行补偿的政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路径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杨越 《学习论坛》2005,21(1):54-56
中国的改革经历了重新界定产权的过程。这在中国体现为一个分权化的过程 ,包括政府向企业放权和中央向地方分权两个方面。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权状况的基本特点是“政 (府 )事 (业单位 )不分”、“政 (府 )企 (业 )不分” ,政府全面介入经济和社会。政府作为政治组织 ,承担着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任务。产权制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 ,它的建立是从分权开始的 ,分权又催生了私有产权 ,中国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中国正在建立的产权制度的特点是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并存 ,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 ,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成为监管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唐钧 《新视野》2000,(5):45-47
从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出现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如重塑政府运动、再造政府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等;推动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因素,除了丹尼尔·贝尔所预言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和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危机之外,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前沿理论出现了相互融合、渗透,相得益彰的局面,影响较大的如公共选择理论、产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博弈论等;与此同时,热情洋溢的“真正创新的思想家”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以及热衷于缔造“数字神经系统”的比尔·盖茨等大胆地预测了关于公共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和“市场经济与中国论坛”近日在南京共同组织召开了“产权变革中的政府行为”学术研讨会。与会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产权变革与政府行为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1.
管理经济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不应是逐渐退化,而是愈来愈强,但这种“强化”不是职能的权威和数量的提升,而是政府职能的必然转变和重新定位,亦即政府角色的转换。“经营者”向“终极所有者”的转换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角色转换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就没有独立的利益主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经营者。这样,政府部门谁都有权干预企业,而谁都无法对企业资产营运效益真正负责,企业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周静琴  李德忱 《奋斗》2006,(8):38-39
我省农村信用社组建于1952年,1984年和农业银行合并,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离隶属关系,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2004年8月交由省政府管理,2005年8月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变成地方性金融机构。按照国家提出的“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使其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改革明显进展,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力度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有资产量大面广,合理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总体上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探索国家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大实际上提出了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改革设想,而事实上,“分级所有”的产权结构安排亦有法律与实践的依据.在这一框架下,国有资本应满足总体效益最大化、“分级所有”、分类管理等建构原则,并且要确定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的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应具体界定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的产权边界,促进中央和地方国有产权的流动,进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4.
从本体论上看,“产权”是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呢?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的权利体系中,是不是有一部分叫做“产权”的权利存在呢?笔者以为,如果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的话,那么,“产权”当然是一个客观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讨论“产权”改革也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认为“产权”是不同于所有权的一种权利的话,那么,它就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权利.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产权经历了国家垄断、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部门分权、向企业赋权、向社会让权的改革历程。在这一改革历程中,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管理权和收益权,地方政府又逐步把权力分散到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体,显示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企业赋权的治理特征。改革进程也引发了地方保护主义、府际间利益分割、部门间利益分化、村干部腐败、官煤勾结等问题,反映了煤矿产权改革中政府治理转变的曲折与艰难。文章采用制度分析方法,通过对煤矿资源开采和利用中经济运行背后的产权结构进行政治分析,考察不同利益主体在煤矿产权改革中的博弈行为选择,揭示煤矿产权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应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君 《发展论坛》2001,(2):42-43
在整个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显然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不触及产权制度的改革只能是浅层次的改革,其效果也是短暂的。   一、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首先,产权清晰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赋予国有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就是将政府出资人终极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分离,让政府仅以出资额对企业的民事活动承担有限责任,由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明确企业产权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就要“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李鹏同志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关键是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党中央和国务院都把理顺产权关系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问题,这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不过,目前对于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向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深刻体现了“国之大者”中国共产党对“国之重者”全体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为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完善上持续发力。具体而言,需要在产权改革中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示范引导,凝聚合力促进全民共同富裕;需要在三次分配中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以分配正义促进全民共同富裕;需要在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双轮驱动促进全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土地失范,使我国耕地不断减少,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应按照农地产权改革的原则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失范行为,实现农村土地产权创新。国家是农村土地的法律所有者,享有土地的政治所有权;农户拥有对土地的经济所有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