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侨园》2011,(10):34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1,(11):29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男性的根本在于肝和肾,其中肾为水,肝为木,水能生木,因此中医认为男性最根本的还是肾。中医提倡养肾要侧重在养精蓄锐。下面就看看中医养生学上的男性养精5法:(1)寡欲中医里有:情动则肾动,肾动则精动。为保证肾气的充足,我们就要控制精动,这样心就不动。所以  相似文献   

3.
高芸  吴萍 《党政论坛》2013,(12):54-55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如果连续五天不睡觉人就会死去。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27%的入有睡眠问题。如何改善睡眠?让我们从食物的营养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养生安神作用的食物。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1,(24):45-45
出“点”汗冬季养生要适当活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健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宜以微微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0,(1)
冬季,是指中国农历十、十一、十二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冬季养生仅防寒保暖就可以了吗?冬季养生应特别注意什么?如何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季?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探讨-下冬季养生.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李阳 《党政论坛》2008,(16):55-55
从中医角度讲,夏天养生应以“清”为主。清心以安神,古语说“心静自然凉”。饮食也如此,以清淡为主,清淡的饮食能清热解暑、生津补液,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所以夏季只要掌握清热利湿、消暑解毒、养气滋阴的调理原则,就可以达到夏日养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1,(12)
冬季养生特点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从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温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4,(6):34-37
女性夏季如何养生 夏季炎热的天气让女性朋友心烦气噪、食欲不振,如何在夏天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为美丽加分呢?看看专门为女性定制的夏季养生原则吧。饮食调理"民以食为天"所以夏季养生也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夏季是女性妇科病的高发期,并容易出现复发的可能性。另外在夏季人体的消化系统变得脆弱,所以夏季养生饮食应注重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以及消暑生津的作用,选择较为清淡的饮食最佳,少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2,(7):34
《说文》讲:“泼,薄味也.”淡是相对于浓、厚、重而言的.淡味,中药学称其为一种“味型”,与辛、甘、苦、酸、涩并列,就饮食养生来说,“淡味”则是由“淡”的本义发展而形成的“饮食类型”.  相似文献   

10.
于效利 《党政论坛》2009,(16):25-25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2,(3):38
24节气中,从立春到立夏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机能也变得活跃起来.推陈出新的春季,也是皮肤过敏、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癲痫、干咳、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多发的季节,高血压诱发的脑卒中也多在春天发作.“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也是如此.依据祖国医学,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与肝,春气补五脏以养肝为先.“酸入肝”,春天不可多吃酸味食物,以免肝气太过伤肺.可适当吃点甜味食物养脾.脾土可助肺生金.  相似文献   

12.
, 《侨园》2013,(8):30-33
<正>立秋节气及其养生要点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2013年"立秋"到来的精确时间为:8月7日16时20分21秒。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是中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且习俗众多。时至今日,中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早睡早起、少辛多酸立秋标志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公众在起居和饮食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睡早起",饮食需"少辛多酸"。中医认为,天人相应是养生的一种方法。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因此,在起居上,应做到"早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2,(7):36
药食同源、食疗养生是中国老祖宗特有的养生智慧,早在公元前5世纪,周朝就有"食医"一职,专门掌管饮食营养保健。以下是健康长寿的"国宝级"中医们平常爱吃又保养身体的食物。1.莲藕2.燕麦3.芝麻4.白木耳、莲子5.白萝卜6.甘蔗7.米8.生姜9.柑橘10.醋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2,(5):31
50岁~59岁是人类从中年步入老年的关键,这10年也是最容易急剧衰老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不重视养生保健,对生命的危害常存有"三性":即潜在疾病的危险性;慢性疾病的引发性;疾病发生的突然性.科学地认识衰老的本质并顺利度过这一年龄段,对于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养生先养心     
潘朝曦 《党政论坛》2011,(12):57-57
中华养生有一句名言,叫做“善养乍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内”,也是指心,那么何以养心昵?所谓心,非指心脏,而是中国文化中最常用的概念,即思想、意念、心理、情感的总称。养心的标准是把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情志。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08,(16):70-70
捂与冻:为适应气候变化,古人有“春捂秋冻”之说。春季天气变化大,捂,才能抵御寒邪侵入机体,使阳气旺盛,抵抗力增强,有效地预防多种春季传染病。在春天气温上升时,仍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增减衣物。静与动:人体在春季阳气舒发,周身气血调和,经脉松弛,阳气较易散泄。春日锻炼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以参加活动量小的运动为宜,  相似文献   

17.
钱昊平  翟曼 《党政论坛》2012,(14):38-38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18.
朱红军 《党政论坛》2012,(16):38-39
说起九九乘法表,不管年龄大小,应该人人熟知。但一谈到养生,却好像有各种复杂的说法和规则。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为大家制定了一份“养生乘法表”。只要将下面这个“九多九少”口诀熟记于心,并逐一实践,或许你能从中获益一生。  相似文献   

19.
人到老年,皮脂腺萎缩,阳气日趋衰弱,尤其是头部,由于和外界环境接触最多,因而不少疾病都是由“头”发生的。所以老年人应该特别注意保养头部。  相似文献   

20.
养生三法     
邵林 《党政论坛》2011,(10):48-49
杨力头衔很多,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著名作家、学者、养生大师等等。1980年出版的《周易与中医学》,110万字的学术专著让她一举成名。其后,她将《易经》、《黄帝内经》与养生相结合,先后出版各种养生书籍30余种,对于养生,她强调:“有个体差异,养生方法不能完全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