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城乡关系不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重点聚焦。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传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向新型的城乡一体化体制发展的阶段。在城乡关系转型的重要时期,人口城镇化是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民市民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涉及到社会保障体制、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各个环节,对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迅速发展和城乡关系急速转型的背景下,当前十分紧迫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新市民"的"同城待遇"、"新市民"的"身心归属"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三农”问题是个历 史问题,更是个现实问题,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顺利实现,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现阶段,“三农” 问题的焦点是农民增收难。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不能“以农言农”,其实质是 工业化、城镇化问题,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前提的问题,是统筹城乡 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合理应对城乡、区域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事关我国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全局。基于农民工政策在国家层面的由重劳务转向重市民化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约束,我国农民市民化政策应实现“物物交换”逻辑向“公民权利”逻辑的转变,重视农民市民化和城镇化质量,切实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分享机制。农民市民化的政策目标是要实现由农民工市民化向全体农民市民化的整体推进。在政策内容中,应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不仅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更要提升其从市场中获得收入的能力和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在政策行动中,既要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供应和兜底功能中的主导作用,也应积极发挥农民(工)在自主就业、创业与社会参与中的主体作用,还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民就业选择、要素流动、资源开发与资金筹集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推进农民市民化合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的转型问题,提出了通过新型工业化、五个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措施来实现我国“三农”转型。而“三农”转型的核心是农民的转型,其实质是在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生活的前提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或市民转变,实现城市(镇)化的过程。厦门作为我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不少“三农”转型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长期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不断脱离土地,转移到城镇。土地是农民的根,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是农民财富的重要来源,是农民生存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民的生存方式。但在城镇化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城镇化简单理解为人口向城市地带的集中,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6.
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还是“农民的被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带来了数字上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而这必然催生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反思与转型。城镇化不能再是片面追求城镇面积、城镇人口比率而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人为"造城",以及缺乏产业支撑、丧失人口集聚能力的"空城";而是以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为目的,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将是"乡村城市化"以及人们"居住在乡村享受城市的文明",而不是消灭乡村的运动以及"农民的被终结"。  相似文献   

7.
试论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灿云 《探索》2003,(6):69-72
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不仅是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人口比重提高的简单过程,而且是一次重大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手段.农村经济的落后,农民的贫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缓慢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加快推进城镇化,主要目标是解决农村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这一根本问题,首要目标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经商务工致富,能推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阐述了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民加速增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民生活方式变迁总体上沿着政治化、革命化、集体化、城镇化的路径演进.聚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但精神家园日渐衰败和失落.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机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应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短距离、波浪式逐级推进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新型农民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农村工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动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加速动力。城镇化发展要经历城乡分离、城乡对立最终走向城乡融合,融合变革的根本路径在于改造农业和转变农民。我国城镇化首先要从农村建设突破,在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基础上塑造新的城和镇,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潘小刚 《学习导报》2013,(11):21-22
目前,湖南新型城镇化已迈入发展快车道,2012年,湖南全省城镇化率达46.65%,较5年前提高6.2个百分点。据有关方面测算,全省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转移70多万农村人口。这意味着,湖南每年有70多万农民变为了"新市民"。如何让每年多达70多万的农民朋友高高兴兴进城,并且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湖南新型城镇化战略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创新实践中,龙泉驿区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按照“三个集中”和“三充分一持续”的要求,大批农民转移进城,集中居住在城市新型社区成为了新市民。在农民市民化转型中暴露出社会结构、市民意识、生产生活方式等与现代城市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把新市民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程来抓。怎样破解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这一新课题,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和大面街道对开展新市民教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党国英 《新视野》2013,(1):22-27
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本质上是以农业为主的居民区与其他以工商业为主的居民区之间完成居民权利的平等化重构.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高度城镇化既是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的必要基础.在高度城镇化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大有可能,但也面临着新富裕阶层移民倾向加大、城市化质量堪忧、劳资关系不均衡等问题的制约.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政策调整重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优化产权结构;强化分权管理,完善国土规划;体现“以人为本”的人口布局施政理念;实行“单一准则”人口登记政策;大幅度增加直辖市,把省级行政区增加至50个左右;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而统筹城乡发展能促进城镇化的进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城乡统筹的视角下,加快城镇化发展需要多方面转变与创新,要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实现空间与产业格局的城镇化转型;实现政府管理、劳动保障、城镇投资等多种机制与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农民工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东 《学习论坛》2009,25(8):33-36
中国特色城镇化之所以"特",说到底就在于它始终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把亿万农民工逐步转化为市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农民职业非农业化、生活质量城市化、社会身份市民化.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彻底破除之日,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建立和完善之时,就是中国农民工终结之时.中国农村人口城镇化必然要经历两个过程,即先把农民转化为农民工,再把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只有完成这两个转化,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理论建设》2011,(6):61-66
城镇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十一五”以来,宣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急待解决。如何完善政策,创新思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得益于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有了明显改观,但总体而言,城乡发展失衡仍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城乡发展一体化.文章在对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性:城乡一体化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最高阶段,农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和重要载体.并提出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城镇化。城镇是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的空间集合,抓住城镇开发就等于抓住了城乡统筹的“牛鼻子”。今后十几年,是重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利用小城镇开发吸引资本,打造特色强镇,不但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二、三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如何才能让资本围着城镇开发转呢?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突破口,城乡一体化则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应当明确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任务,并把握关键,分清主次,逐步实施,扎实推进。“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主要完成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实施产业赶超战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接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面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彻底改变城乡人居环境等十个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5,(2)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人的城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在推进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传统发展模式占主导,一味追求以物为中心的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主导下的旧有体制阻碍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公共产品供给不到位,公共服务均等化受阻;城市病问题突出,人们的宜居环境遭到破坏等。要实现人的城镇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保障农民的权利,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消除人的城镇化的制度性障碍,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满足人们的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5,(4)
中国城镇化是一个农民既有社会联系瓦解与重建的过程。城镇化使农民原先那些基于农业文明和中国国情特色建立起来的传统经济联系、社会生活联系、思想观念联系、政治联系面临着瓦解与挑战。通过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培育农民的合作精神、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可以化解农村"政经合一"给城镇化带来的困难。基于农民合作基础之上重建农民社会联系可以实现农村与城镇平稳有序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