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贪官的告白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步步深入和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又一批腐败分子原形毕露中箭落马,留下了一幅幅丑态百出的贪官“众生相”。纵观贪官堕落的“历程”,不难发现:在权力、金钱、美色等的诱惑面前,抑制不住膨胀的私欲,不能及时防微杜渐,轻易被贪婪和欲望扭曲了灵魂,是其陷入罪  相似文献   

2.
近日读到一篇《贪官为何“挪窝倒”》的文章,不觉为该文拍案叫绝,因为他道出了常人所未曾深思过的一个普遍现象。的确,许多贪官,在台上时大都是“纸老虎”,外强中干,却经不起群众举报,架不住个人财产审计,不少贪官就像癌症病人,坐在原地不挪窝,兴许还能多苟延残喘几天,一旦离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失去了往日的权威,便马上从凶神恶煞变成了泥塑像,不堪一击。从这个角度讲,贪官确实容易“挪窝倒”。  相似文献   

3.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制约权力运行的因素大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人直接运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贪官和行贿人也改变了谋私的手法。例如:先办事不收钱,或先给钱不办事。不少贪官在权钱交易中,为了不给别人留下把柄,采取了一种放长线钓大鱼  相似文献   

4.
反腐断想     
能够掌握群众的人是伟大的人;能够掌握自己的人是清醒的人。干部啊干部,它可以是公仆的简称,也可以是权力的象征。权力的链条中只要有一个环节被锈蚀,权力的宝塔下只要有几块砖坍塌,或许就会引起整根链条、整座宝塔的崩溃。自古以来,贪官可谓多矣,然而有几人能从始至终永享荣华?有道是,钱财乃身外之物,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贪多何益?做官首在做人,官品即人品。一味追求金钱将使人变得卑俗,等到卑俗的幸福变成了人生的唯一目标,人生也就没有目标了。反腐断想@张少文  相似文献   

5.
宁剑 《检察风云》2010,(20):22-23
大凡落马贪官,不好财即好色,更有甚者二者兼好。江苏省无锡市原市经贸委副主任何全民,利用手中权力。将“好财”一项发挥得淋漓尽致。其花样繁多的敛财术,名目百出,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6.
权力制约的思想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精华。一位法国著名思想家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由于权力具有一种特性,它能使掌握它的人倾向于扩展权力,并通过权力的应用追求自己和自己所属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可见,权力、尤其是不受监督的权力本身就具有腐蚀道德、侵犯公众利益、与公众利益相对抗的潜在倾向。无论古今  相似文献   

7.
贪官与情人,几乎成了一对畸型的双胞胎,大多贪官不是金屋藏娇包养“二奶”,便是风流成性,情人一串。据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来查处的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受贿案中,几乎每人都有情妇。在广州、深圳等地查处的 102起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官员几乎都包养了“二奶”。那么,这些“情人”是冲着什么与贪官们勾搭到一起的呢? 一场场可耻的交易   美貌赢得“经济效益”。这是权色交易中的普遍现象,一些人用美色巴结官员,是为了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产生“经济效益”。成克杰案便是典型一例。成克杰与李平 1992年勾搭在一起后,李平便利…  相似文献   

8.
盘点以往的落马贪官,我们会发现一些让人费解的现象:为什么很多贪官总爱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为什么那么多官员过不了“59岁”这道坎?为什么一些地区或一些行业容易出现“前腐后继”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卫士赞     
世界上最大的丑恶,是攫取没有劳动的报酬。而掠夺财富的最佳捷径,莫过于权力兑换金钱。它摧残了道德、践踏了法律、亵渎了尊严,将善与恶、是与非倒置,使正义得不到伸张,冤屈得不到昭雪,是非得不到分辨。纪检监察干部是肃贪倡廉的生力军。她将腐败的病毒认真医治、清除,她的存在和劳动筑起了共和国拒腐防变的坚强堤坝。贪官在你手下落马,污吏被你揭去画皮。让权力变得更加洁净,更加无私。你带着党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以满腔的忠诚和无畏,仗起正义之剑,将腐败者钉在耻辱柱上。维系党和国家的生与死。兴与衰。也许你得到了理解,也…  相似文献   

10.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3,(17):13-13
近来刮起的反腐风暴。使不少贪官因贪腐被查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落马的贪官中,大多存在生活作风腐败问题。在中国古代,“性贿赂”几成官场一景,甚至不少清廉官员因此名声扫地。那么,出现行为不检点又会有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11.
贪官到底是“聪明人”呢,还是“蠢人”?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不少人对此都会有点儿犯难,甚至一时语塞。因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回答得准确,却又不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12.
刘松华 《法制与社会》2011,(34):136-137
权力腐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于权力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占有性,掌权者容易滥用而走向腐败。权力腐败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监督机制,防范权力腐败。本文主要从权力腐败的危害出发,分析权力腐败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防范权力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邓聿文 《政府法制》2013,(12):37-38
有关特赦贪官的话题.一直备受争议。去年年底,历史学者吴思、反腐专家李永忠以及经济学家张维迎,都提出了特赦贪官的问题,均主张以赦免贪官原罪,唤起他们支持政改。  相似文献   

14.
马良德 《检察风云》2014,(10):32-32
历来贪官不寂寞,至少在他们贪污纳贿时是极其喧嚣的,当然,我指的是那时他们的心境,那个澎湃、那个愉悦、那个多少不眼之夜呀,有人问,贪官喜欢什么声音,贪官说喜欢夜半数钱的声音,好听死了;还有人问贪官喜欢怎样睡觉,  相似文献   

15.
魏雅华 《政府法制》2010,(19):30-31
即便没有国际间《引渡务约》的约束,中国也应废除对贪官的“斩立决”。越是大贪官,他的职务犯罪所参与的上下级或同僚会越多,杀他恰恰是同案犯们所迫切需要的“灭口”之举,会使扩大战果的突破口就此被堵上,会因为“死无对证”而使案件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6.
舒炜 《政府法制》2012,(33):12-13
贪官这群人,坑党坑民坑社会,用贪腐毁灭着大家的美好期盼。人们痛恨贪官,更想感受惩处贪官的那份力道。然而,贪官落马后,他们中的不少人仍在想尽一切办法,以求对受审判刑后的刑期做些减法。  相似文献   

17.
即便没有国际间《引渡条约》的压迫,中国也应废除对贪官的“斩立决”。越是大贪官,他的职务犯罪所参予的上下级或同僚会越多。杀他恰恰是同案犯们所迫切需要的“灭口”之举,会使扩大战果的突破口就此堵上,会因为“死无对证”而使案件嘎然而止。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种腐败类型:主人公大都是处于权力末端的“小人物”,职务不高,但是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在几个月、三五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里,几十次甚至成百上千次持续地贪污受贿。我们称之为蚁贪,即“蚂蚁搬家式腐败”。这是一种“庸常的罪恶”。一方面,身处其中的贪官对这种零打碎敲的贪腐不以为耻,甚.至暗中攀比,官场文化因此被扭曲。另一方面。这也生成为社会大环境中一种潜规则,常被人忽视甚至认同。  相似文献   

19.
尽管贪官语录一直被人关注,但是,贪官们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关注其语录的本意。因而,依然屡屡出现贪官“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现象。笔者总结一下2008年贪官们“发表”的语录,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反腐败斗争中,一些贪官纷纷落入法网。在法庭上,他们往往对最初的尤其是第一次违纪违法行为反省最为深刻,追悔最为痛切。第一次违纪违法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最为重大的转折,就是从这一次开始,他们从受人尊敬的党员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坠入罪恶的深渊。干部失足落水,既有个人因素,也不能排除客观环境和偶然因素的影响。笔者分析了一些贪官最初“落水”时的客观境遇,感到有这样几种情况带有值得注意的共性。容易失足落水的关口一些干部在临近退休或从原岗位交流到其他岗位时,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个别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岗位和职权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