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贺汉魂  廖鸿冰 《求索》2008,(1):42-44
经济是人的经济,经济发展应以人生根本价值实现为根本任务。人生根本价值只有在和谐的人生状态中才能实现,人本的经济即和谐的经济。人本和谐经济学的提出与研究具有思想综合与发展的意义,对发展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有促进作用,对经济发展有实践指导意义。人本和谐经济学主要研究:人本和谐经济学的人性论基础、根本意义、主体、核心、发展的基本途径与基本保障。人本和谐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是:人生境界的提升与发展人本和谐经济学的必然性,人本和谐劳动观,马克思主义人本和谐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2.
经济理论的语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理论语境分析一直潜存于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之中。在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及情境语义学研究的背景下,经济学语境分析之于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是一个连续体,是一个连续体上的不同部分。  相似文献   

3.
尽管经济学是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与消费的科学,但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文化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很难回避和摆脱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得到展示和重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文化本身也具有一定经济属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文化的经济价值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对文化的经济学分析及文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的解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速继明 《前沿》2011,(6):84-87
古典经济学对市场信息的假定极为苛刻,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假设与现实相去甚远。本文引入经济哲学的分析范式,从对称性破缺的视角来分析古典经济学信息完全假设的基础、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源以及现代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等问题。这样一种分析,是一种打开信息经济学研究视野、丰富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空间经济学利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把空间要素纳入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来,探讨生产要素、企业和产业等的空间配置结构,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和经济运行的空间机制,解释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运动规律,即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等现象,从而也就解释了全球化、区域的成长与衰落等经济现象。本文介绍了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基本逻辑和分析框架以及主要内容,并对空间经济学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转型分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指导,要突破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所代表的"市场经济范式"的教条.伴随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和中国转型经济学研究的兴起,中国经济转型分析的基本框架应该坚持转型目标明确、制度约束刚性、改革形式开放、以及阶段性推进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行为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周华 《前沿》2004,(7):36-39
行为经济学兴起于 2 0世纪 90年代 ,它对传统经济学的基础 ,即假设人的行为准则是理性的不动感情的自我利益 ,提出了挑战 ,正式承认了人也有生性活泼的一面。行为经济学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研究市场上人们行为的有限性和复杂性。这一学说是西方国家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并已在多个领域指导人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钱智勇  丛旭文 《求索》2011,(8):62-64
在新古典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是单一、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下,教育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激进学派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假设条件下,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没有任何作用。本文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和激进学派的观点都过于片面,本文不承认劳动力市场是单一、完全竞争的假设,但认为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设条件下,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春玲 《长白学刊》2006,1(1):64-68
纵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每一种经济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经济学流派及经济学家的理论进行的分析和梳理中,可以印证经济学与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也必须以构建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为前提,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构建理论体系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是经济活动经验和经济发展实践的产物。中国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增长和发展,正在经历着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重大的实践创新。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坚持以马克思基本经济理论为指导,研究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推进和实现中国经济学的创新转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