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46岁的张新奎是农六师红旗农场农五连的职工,他养羊养骆驼养马,是全场最大的特色养殖户,年纯收入20多万元,成为红旗农场首屈一指的富裕户,连年被评为农场优秀养殖大户,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早在1993年,张新奎就率先养羊,羊只发展到了150只,就在羊价走高时,他却把羊全卖了。当时,养羊专业户很多,市场正好,好多人看到张新奎的这一举动,都认为他傻。  相似文献   

2.
农九师一六六团一分场职工王正池,致富有方,这几年发了“羊财”,年收入上万元。成了团里的养羊专业户,他的诀窍是:重科学,会经营,肯吃苦。 1985年,王正池看到市场上羊价上涨,喂羊有利可图,就买了4只羊,开始发展庭院养殖。1986年又自筹3000元买了20多只母羊,到1993年发展到近200只羊。他说:这十来年我养羊,采取循环式养殖法。即:自我发展同买进卖出相结合,每年存栏数保持在100只上下。其中生产母羊要占60%左右,这样就形成一个规模。养羊如  相似文献   

3.
职工自营经济达不到指标,连队和领导干部年终就不能被团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这是农二师二十二团把职工腰包是否有钱作为衡量连队党政领导政绩的一个硬指标。 该团发展自营经济有计划、有目标、有思路。一方面大力支持牧工发展养羊业,目前该团羊只存栏数为6万只,已成为  相似文献   

4.
<正>在二师二十四团,有一大批头脑灵活,善于思考的职工,他们紧盯市场,敢闯敢干,通过发展养殖,搞三产服务,开辟出一条条创收之路……。吕伟胜:发“羊”财致富加工厂职工吕伟胜,这个曾经的困难户,如今靠养羊致了富,这几年每年纯收入20多万元,成了团里家喻户晓的“养殖能人”。2007年,吕伟胜开始在自家院子里养羊,刚开始养殖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农一师七团在全团范围内开展职工自用地“十大种植能手”、“十大养畜能手”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增强带动力和辐射力,促进团场职工自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十大养畜能手”分为养牛、养羊、养猪大户,在全团养牛20头、猪50头、羊120只以上的养殖户中分别评选前10名为十大养牛大户、十大养羊大户、十大养猪大户。对职工自用地1.5亩主栽果树成活率达到80%以上,兼种效益纯收入  相似文献   

6.
正"依靠团场工会举办的养殖培训班和我多年来养羊的经验,我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母羊产仔、仔羊育肥、小羊抗病的技术技能。去年我饲养了400多只母羊和仔羊,收入都达到了20万多元。"6月3日,八师一四四团四连乾壮合作社社员王秀梅高兴地告诉笔者。近年来,该团工会把连队功能转型、职工多元增收作为提升职工致富的工作目标,把提高职工收入作为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走进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毛沟村,田野里,一垄垄翠绿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圈舍中,一只只雪白的小尾寒羊活蹦乱跳,嬉戏玩耍.村党支部书记马伟东告诉记者,养羊已经成为毛沟村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我们毛沟村每家每户都养羊,多的上百只,少的也有十几只,每只母羊每年最少产3个羊羔,每个羊羔能卖七八百元.” 毛沟村是东乡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养羊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农十四师一牧场通过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服务,扶持并引导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带领职工奔富路。 ——给符合条件的所有农区职工划够1.5至2.5亩自用地,并长期固定,让职工在发展庭院经济上自主经营。 ——进一步健全生产资料供应、科技推广、牲畜疫病防治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实现农区户均养羊20只,养鸡50只,养鸽100只的目标,形成以草养畜、以畜肥田、以牧促农的农区畜牧业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农四师七十二团十二连职工苟自力,依靠政策,科学养羊,不但走上致富路,而且成为该团的养羊“明星”。经过17年的辛勤劳作,他的资产达13.9万元,现养羊500只,去年获利4.8万元。 从1984年起,苟自力依靠团党委发展庭院经济的好政策,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科学养羊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他总结出了一套养羊经验。为保证足够的放牧时间,他天不亮就把羊放出去,天黑才把羊赶回来。每年夏季,他与连队牧工同时进山,一住  相似文献   

10.
<正>个头不高、戴一副近视眼镜、外表略显憨厚的叶东升,却有着四川人特有的优点:精明能干、办事利索。2002年,承包果园的叶东升开始在果园里养鹅,从10多只一直发展到上百  相似文献   

11.
农五师八十七团在近几年农业生产连续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并把庭院经济作为富民经济和团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提高了职工收入,稳定了职工队伍,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该团先后制定了职工养羊100只或养猪100头以上者,免交400  相似文献   

12.
致富参谋     
《实践》2007,(6):32-33
"借羊还羔"发"羊"财一种新的养羊模式——"借羊还羔"正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大西村悄然兴起。养羊小区把山羊无偿送给农户饲养,一只母羊产羔后还俩小羊便归为已有,农民不掏腰包照样发"羊"财。村支书贾长彬最先搞起这种租借方式。不久前,他跟人合资建了一个存栏300只的波尔山羊养殖场,成立了养羊小区和牧草开发公司。如何把养羊做大做强?他们决定走大规模种草养羊的路子。但一些群众资金不足,波尔山羊价格又高,就想出了这种不让群众花钱也能养羊的法子:先由养殖小区无偿借给养殖户1只母种羊饲养,待产羔后,收回2只小羊,母种羊就归养殖户所有。这期间,养殖小区还负责传授养殖技术,免费进行技术指导、防疫、配种等服务。目前,大西村已有30多户贫困农民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养起了"免费羊",使全村波尔山羊达到800多只,农民由此人均可增收400多元。  相似文献   

13.
<正>清扫羊粪、添饲料、给羊饮水…每天清晨,二师三十一团二连大树农民养殖合作社社长胡大广就在自家的设施羊圈中忙活起来,他一边清理羊圈一边向笔者介绍养羊的情况,虽然已是满头大汗但难掩喜悦:"现在多元养殖政策多好,只要勤劳好好干,我们团场职工增收致富并不难!"胡大广的创业,要从2011年开始说起,刚开始打算养羊时,他先后前往甘肃、宁夏、黑龙江等地市场调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43岁的马晓慧,是四师六十一团园林三连职工,中共党员。她凭着爱学习、勤钻研、重科技、善经营、肯吃苦的精神,从10只生产母羊起家,发展到现在养羊360只;从25亩果园发展到现在的95亩苹果园、桃园,选择种养结合经营的新途径;从年收入不到万元到现在的30万元,闯出了一条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之路。艰难起步从苹果园走上致富路1998年,马晓慧与六十一团园林  相似文献   

15.
赵学彬是三十三团水管站职工,他共建成7个蔬菜大棚,有3座沼气池,养羊50余只,形成了种养结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他种植的蔬菜品质好、无污染、上市早、销售快,2005年他仅大棚蔬菜就纯收入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6.
<正>一名普通的园林职工,中等的个头,黝黑的脸庞,脸上总是洋溢着"憨实"的笑容。然而,就是这位普通又憨厚的汉子,依靠种植核桃,创造了年收入逾50万元的致富神话,成了农一师三团闻名的致富"明星",被远近连队职工称为"核桃大王"。他就是柴团结,现年36岁,三团园林队职工。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农二师三十四团职工不断拓宽致富渠道发展自营经济。该团工会针对职工单一经营、信息不畅、经济效益不佳等状况,引导帮助职工成立了养羊协会、养猪协会、蔬菜种植协会、香梨协会、农机协会、商业协会等专业协会。在协会的指导下,协会成员在技术、信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梁绪军是六师奇台农场留守办一队的职工,1990年从兵团武警二支队转业回乡,当过治安员、武器库警卫、种过地,2008年患了类风湿疾病,多方医治无效落下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49岁的梁绪军没有被疾病打倒,他将土地转包给别人,凭着军人顽强的毅力,转向发展家庭养殖。2010年刚开始养羊时,梁绪军养了几十只本地绵羊,毛质不好,长得缓  相似文献   

19.
<正>陈利是二师二十九团十六连职工,阿不拉·艾吾拉是库尔勒市和什里克乡萨依力克村村民。阿不拉·艾吾拉在陈利的帮助下,从贫穷走上了致富路,15年来,陈利和阿不拉·艾吾拉就像亲兄弟一样,诠释了民族间的别样亲情。2001年,凭着头脑灵活,陈利看准了养羊行业,投资20多万元引进200只羊。经人介绍,陈利雇佣了阿不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为促进职工增收,二师三十团鼓励职工走多元增收路,一年来,职工们通过发展养殖、搞装修、外出务工等渠道在致富增收的道路上各显其能,你追我赶,全团上下呈现出致富新气象,用辛勤的劳动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增收图"。养羊让我增收万余元唐仕良在六连承包土地50多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