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润东 《台声》2005,(1):34-35
沸沸扬扬的" 上岛咖啡" 商标之争,昨天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一审判决认定,"上岛"商标的注册得到了该商标著作权人陈文敏的认可,没有损害陈文敏享有的在先权利,被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评委对争议商标作出予以撤销的结论是错误的。法院判决维持"上岛及图"(上岛文字和图案商标)继续有效。 1986年,台湾商人陈文敏在台湾注册了"上岛及图"商标。 1997年7月,天津广泰公司就与陈文敏在台湾注册的"上岛及图"商标同样的标识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该商标于1998年9月14日经商标局核准。 1998年3月,海南上岛公司成立。广泰公司于1999年…  相似文献   

2.
陈德金 《黄埔》2007,(2):13-13
据《中国工商报》报道,黄埔军校同学会向商标局申请注册的“黄埔军校”、“黄埔”商标近期已通过初步审定并公告。  相似文献   

3.
有关人士认为,这起国内典型的商标纠纷给人们以警示和更多的思考空间,再次提醒广大企业增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迫切性和紧要性。 商标注册引来跨国异议 雪馥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陆建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心肝宝贝“雪馥”商标居然招来法国一家出版公司的一纸异议。雪馥公司是陆建华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所创办的一家民营化妆品企业。深谙经营之道的陆建华从公司创立那天起,就决心走品牌立业兴业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97年6月,雪馥公司成立后第一件事便想到高起点包装自己,…  相似文献   

4.
张敏  朱建华 《台声》2001,(9):20-21
立秋刚刚过去,我便踏上了淮北大地,放眼四野,庄稼碧绿茁壮,更有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好一派丰收在望景象! 听同行的安徽元通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阎龙林讲,此次采访的是他们公司董事长丁颍先生。“我认识一位台湾诗人丁颍,是他吗”“没错,我们董事长不但是诗人,还是台湾新闻界的名人!”立时,10年前际遇丁颍先生的情景历历浮现在我眼前。从文坛到商界 丁颍、原名丁载臣字逸轩,号长春。1928年出生;1948年底自大陆去台湾。他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并寄情于诗歌、散文、小说创作。自1956年起,他先后出版过散文集《南窗小札…  相似文献   

5.
早听说“大茂酱菜”在超市卖得很火,酱菜在上海很多,为何台湾的“大茂”能在上海市场取得如此佳绩?带着疑问,笔者来到了位于吴中路的大茂食品有限公司,走访了该公司上海行销中心经理陈铭棋。   陈铭棋是台北人, 30出头,中等个子,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很儒雅。讲起大茂食品,他如数家珍般告诉笔者:大茂总公司在台湾南端的屏东市,该公司属家族企业,已有 40多年的历史。“大茂”产品在台湾是同类食品中的第一品牌。台湾《卓越》杂志市场调查资料显示,大茂黑瓜从 1997年至今连续荣获台湾罐头食品年度排名第一。   “大茂”公司 19…  相似文献   

6.
iPad商标之争     
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纠纷应适用中国大陆地区的法律进行审理。台湾唯冠无权转让属于深圳唯冠的中国大陆地区iPad商标。台湾唯冠与英国IP公司签订转让iPad商标协议的行为不应被认定为表见代理。  相似文献   

7.
案情简介   宝洁公司为“ WHISPER”及中文对应商标“护舒宝”的商标注册权人。当该公司准备在中国互联网上以“ WHISPER”为标志注册域名时,却发现北京国网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已抢先注册了“ whisper.com.cn”域名,该域名一直闲置未开通使用。他们认为国网公司注册的域名与该公司的驰名商标从读音、字母组合均完全相同,该域名是对该公司的驰名商标的抄袭与模仿,国网公司的此种行为旨在搭乘和利用该公司的驰名商标所附属的商业信誉而行销自己,使该公司无法在网络媒体上利用自己的驰名商标创造商机,降低了该驰名商标的广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木 《中国保安》2004,(20):17-19
2004年8月9日,《华西都市报》独家报道称,“从申请、初审、实质审查到最后的公告,在经历了两年的等待后,重庆市首家私人侦探公司获得了由国家商标局颁发的该公司商标和标徽的‘商标注册证’,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私人侦探公司。” “又是私人侦探!”记者心头一动,一股想探其究竟的冲动油然而生。记者放下手中的稿子,和编辑部同仁商议后,于8月下旬,开始了对私人侦探公司的探访。 寻找,犹抱琵琶半遮面 “报纸上有关私人调查的广告很多”、“街上四处都是这类小广告”,在记者探访之初,从朋友嘴里得到的还是这样的信息。于是,用最直接的方…  相似文献   

9.
浅论青年学     
“青年学”这个概念的出现,已经多年了。尽管这几年对青年问题的研究渐趋热门,“青年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却仍然显得异常缓慢,有些青年工作者甚至对“青年学”提出了异议。本文试图对“青年学”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于光远同志说:青年学是一个科学群。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青年学的研究涉及了许多学科。对青年学持有异议的一些同志认  相似文献   

10.
吴亚明 《黄埔》2012,(2):23-27
2011年 十二月 一、台湾优良农产品洽商大会在京开幕为期4天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台湾优良农产品洽商大会暨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洽谈会”,于12月1日在京开幕,这是台湾优良农产品(CAS)商标在大陆正式注册后举办的一次重要展会,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起国内罕见的合法商标冲突纠纷案件,也是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后,安徽省法院系统受理的第一起通过司法审查确认驰名商标的案件。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这家知名企业和常熟市阪本大金电器有限公司为了各自都合法注册拥有的“海立”“HIGHLY”商标与“HaiLi海立”商标,在安徽进行了一年多的诉讼。 日前,安徽省高级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给这场纠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公司使用“HaiLi海立”商标是否构成对上海日 上海日立怒上公堂 告宣传活动,广告宣传的…  相似文献   

12.
大陆与台湾因立法与法规差异引起很多纠纷,大陆与台湾都出现商标仿冒、抢先注册商标名称和公司名称的现象。做好双项保护、共同打击仿冒、抢注等侵权事件刻不容缓。笔者通过对大陆与台湾的商标立法与法规的对比研究,从而为大陆与台湾提供了解彼此商标法制相关规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虽然是从事金银加工与提纯的一线工人,但我们根本没意识到会汞中毒。”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的杨春辉说。2007年11月,在该公司的集体体检中发现,包括杨春辉在内的6名职工有不同程度的汞超标症状,医治不及时就会发展成尿毒症。杨春辉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一直接受治疗,近日,他的病情却开始加重,院方建议他转院,但公司对他的转院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2月 一、1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台湾优良农产品洽商大会暨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在北京开幕 这是台湾优良农产品(CAS)商标在祖国大陆正式注册后举办的一次重要展会,也是帮助台湾农产品拓展祖国大陆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由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和台湾优良农产品发展协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5日至12日,应台湾自创品牌协会邀请,祖国大陆中华商标协会参访团一行20人赴台湾地区进行交流。两岸知识产权民间团体就有关商标事务进行座谈,针对两岸业界抢注商标的现象,大家都表示非常关注,两岸业界也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特将有关“金门”商标申请注册过程介绍给广大台商。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3,(25):67-67
“薛家老店”为薛某家所创,已经三代相传至今,是经营面包等食品的加工厂,“薛家”商标经长期使用与广泛宣传.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该商标为注册商标,被工商局评定为“省著名商标”。在同省范围内,小荣也经营面包等食品,并使用“老薛记”的字号,注册了“海曼老薛记”商标。  相似文献   

17.
瞿定国 《台声》2011,(6):72-73
去年我赴台湾旅游时,在花莲参观了亚洲最大的台湾海洋深层水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以“不断探索深层水新价值,创新开发深层水产品,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为使命的。有趣的是在那里我喝了该公司提供的八九百年前“元朝”时的水。此话并非作秀,而是千真万确的。现在让我们从什么是“海洋深层水”说起吧。  相似文献   

18.
因为专利权和商标权纠纷,河南郑州市的两家枣类加工企业打了8年官司。其中商标之争更是一波三折,引发了多达近百件的异议.争议和诉讼,穷尽了我国现有商标法律框架内所有注册.异议.上诉.再审.复审等行政.司法程序。最终经有关法院38次调解,这场争讼才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商品能否使用同一商标?某商贸公司在其经销的一种青铜器上,私自使用了与仰韶商标相同的商标,结果被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围绕着“仰韶商标是否驰名”这一焦点问题,双方展开了激烈较量……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葛来仪和庄宛桦于2022年3月发表的研究报告,在片面选用有关历史证据材料的基础上,有意曲解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有关内容,得出了完全错误的结论。该报告的本质是要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战,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公然违反。该报告以联大第2758号决议未提及“台湾”为由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不仅存在逻辑错误,还忽视了决议通过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这一事实;以“台湾享有民族自决权”为依据主张“台湾地位未定论”,更是毫无法律和事实基础。从学理、历史档案、文义解释以及嗣后实践等多个角度揭批“庄葛报告”的谬误之处,并分析该报告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