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公务网络舆情监测是网络舆情监测室接受政府部门委托、以盈利为目的,针对网络舆情进行的实时监控,按照政府部门要求上报网络舆情信息的过程。近年来,公务网络舆情监测发展迅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网络舆情信息来源、网络舆情监测规则以及网络舆情监测成果。但是,在公共网络舆情监测中,舆情信息处理粗放、监测不规范的情况依然存在。当前,政府加大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在这种政治传播环境下,公务网络舆情监测会走向精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马映红 《学习月刊》2010,(22):26-27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的映射。本文界定了网络舆情的内涵及外延,阐释了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提出了政府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指出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可以更好地改善政务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这也是电子政务深入发展中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6,(3)
目前,网络舆情空前活跃,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网络舆情进行健康地引导和正确地应对,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对于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来说,很有必要学习和提高掌控网络舆情的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掌控网络舆情能力的具体措施:提高重视网络舆情的政治敏感度,网络舆情引导的基本方法,应对网络舆情的具体措施,办好政府网站,加强网络伦理建设,教育引导与依法处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新疆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快速性、开放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新疆作为典型民族地区的民族性特征。深入分析新疆网络舆情的民族特征,是新疆网络舆情研究切入的一个新的视角,要从网络舆情主体的多民族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民族性、网络传播介质的民族性和网络舆情的跨界民族性特征,正视民族因素对新疆网络舆情的影响,采取措施消解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5.
新疆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快速性、开放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新疆作为典型民族地区的民族性特征。深入分析新疆网络舆情的民族特征,是新疆网络舆情研究切入的一个新的视角,要从网络舆情主体的多民族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民族性、网络传播介质的民族性和网络舆情的跨界民族性特征,正视民族因素对新疆网络舆情的影响,采取措施消解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6.
应对涉检网络舆情,是新时期树立检察机关职业形象和公信力的要求。目前,硷察机关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舆情危机意识不强,不重视网络媒体作用,缺乏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少数人员的作作风以及腐败问题是引发舆情危机的根源。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必须增强舆情意识和观念,主动参与和引导网络舆情;多种手段并举,提升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从涉检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源头入手,强化检察机关自身建设,从根本上预防负面涉检网络舆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引导网络舆论走向,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是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文章阐述网络舆情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巨大挑战,分析了社会治理视阈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创新的价值,指出社会治理视阈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创新的路径,并结合社会治理工作实践进一步探讨网络舆情引导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自媒体时代,运用大数据社会网络等分析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文章首先概述了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进展情况;接着基于大数据社会网络下的分析,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最后,在基于舆情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提供一些引导管理策略。文章从"技术+管理"的新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引导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产生,有效进行疏导。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产生,有效进行疏导。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舆情在虚拟空间的映射,监管治理不当极易引发舆情危机,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更容易对社会信任基础与和谐稳定造成冲击。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善治,必须从情感融入入手,分析舆情生成的根源诉求,畅通民意表达的机制和渠道,平衡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建构舆情风险信息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而从源头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实现有效遏制;必须通过技术赋能建立起长效的网络舆情监测、追踪、标识、评估、调控机制,增强对网络舆情演化发展过程的中端控制;必须规范网络舆情法律规制流程,建立舆情信息交流体系,依法监督和依规惩治净化网络空间舆情,完善网络舆情末端处置。  相似文献   

12.
就我国有关网络舆情内涵及特点,网络舆情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规律,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危机监测、研判、引导、应对对策,网络政治及网络民主相关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探索网络舆情规律,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合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是政府在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重要对象和施政履职的基本信息源。如何对待网络舆情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行为,政府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源于对网络舆情的认识。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之间并非完全相互独立的主体,政府既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参与者之一,更是网络舆情强有力的管理者。这种特殊的关系要求政府在对待网络舆情时不能一味地采取封堵打压的方式,而应采取把握一定原则基础上的有效疏导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6,(12)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是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需要把大学生个性发展和个人梦想统一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文章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网络舆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发,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却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网络舆情预警能力不足;信息发布不及时,疏导不到位;高素质专业人才稀缺;网络监管不严,运营商不作为。因此,为了使政府能够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掌握网络舆情引导主动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笔者就当前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解决策略。一、加快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具有"可预见性"。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主要存在着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亟待增强,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网络舆情数据公开与共享不足,舆情数据管理与舆情引导能力不强;网络舆情治理法规制度不完善,网络舆情数据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提高网络舆情治理大数据技术支撑,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执网能力;推进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机制,完善网络民意对话表达机制;健全依法治理网络机制,完善网络舆情治理的问责机制等方面,形成完善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政治理想、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产生潜在的、深层次的影响,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是新媒体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此,文章以广西8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应对机制。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化程度有利于增强其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大学生的网络理性有利于端正其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大学生网络表达积极性有利于筑牢网络舆情的思想防线,大学生网络思想引领工作有利于化解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因此,为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领,努力提升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理性认知,完善大学生的网络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当前网络新媒体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的新形势,做好新时代视阈下网络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当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舆情信息汇集渠道、舆情分析研判、应急处置机制、健全舆情管理体系、舆论引导等方面探讨了网络舆情管理的方法,提出了网络舆情管理具有服务、教育引导、维护稳定及参谋助手等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网络谣言易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易滋生网络谣言。在当前的背景下,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二者的耦合关系日益凸显,且对网络舆情环境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文章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耦合关系,为净化网络舆情环境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从网络舆情获取方式及参与动机、校园舆情参与情况、校园网络舆情内容、校园网络舆情监督和引导情况等方面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通过组织支持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管理保障机制、信息汇集和研判机制、危机应急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