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河北矿产资源丰富,是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使用大省,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任务繁重,呈现"总体可控、局部问题突出、恶性爆炸案件和事故时有发生"的态势。通过对河北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河北实际提出了具体措施,强化了监管。  相似文献   

2.
河北环绕京津,矿场资源丰富,是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使用大省,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任务繁重,呈现"总体可控部、局问题突出、恶性爆炸案件和事故时有发生"的态势。通过对河北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河北实际提出了具体措施,强化了监管。  相似文献   

3.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公安机关负责民用爆炸物品公共安全管理及其购买、运输、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监控民用爆炸物品流向。当前公安机关在对民用爆炸物品大力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整顿民爆市场秩序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欠缺,一些因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引发的涉爆案件、事故依然时有发生,严重危及了公共安全。因此,寻找问题的源头和制定相应的管理施是目前进一步做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当前严峻的反恐防暴形势给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雷管技术的研发和革新,为民用爆炸物品管理警务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作为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只有充分认识新时期社会治安形势对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以电子雷管技术推广应用为契机,积极改进管理手段,完善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统的监管功能,创新监管模式,才能切实提高民用爆炸物品的科技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安全防范能力,进而有效遏止涉爆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民用爆炸物品作为危险物品的一类,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发灾害事故,或者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构成的巨大威胁,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危险物品尤其是民用爆炸物品作为恐怖活动和暴力犯罪的重要物质基础,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其管理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以爆炸为手段的恐怖犯罪频繁发生,并存在升级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寻找问题的源头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已成为公安机关处置爆炸恐怖犯罪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民用爆炸物品不同于一般的物品,具有爆炸性,要依法实施安全管理。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爆炸基础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民警的监管水平,还有利于提高涉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主体能力的提升,再依靠群众的力量,使民用爆炸物品达到科学、有效、安全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民用爆炸物品与社会公共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对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愈来愈重视,出台了新的规范,并在管理中加大了监管力度。但即便如此,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在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要解决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有效地遏制爆炸物品的流失,及时消除各类公共安全隐患,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入手,采用多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民用爆炸物品公共安全管理和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能,有效监控民用爆炸物品流向,应通过地方立法,对涉爆企业在民爆物品的供给、运输、需求等方面实行信息验证、公示制度。通过信息公示,增强企业涉爆行为的公开性、透明化,以预防企业从事违反危险物品管理的活动,压缩非法涉爆企业的生存空间,防止民用爆炸物品被非法爆破行为利用。  相似文献   

9.
民爆物品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民爆物品管理中的问题在各个部门的管理环节都可能存在不足。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有效性,应采取整合企业、完善国家民用爆炸物品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危险物品现场监管机制、多管齐下打击涉爆犯罪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预防,从严管理,服务生产,保障安全”,这是根据其自身属性和特点所确定的。众所周知,民用爆炸物品既是国家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但同时又是爆炸危险物品,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相似文献   

11.
改善民生是求稳定、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从法理的角度来看,民生问题体现着人类最基本的权利诉求。在现代法治国家,政府理应是改善民生的主要推动者和责任的直接承担者。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改善民生的过程。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法制,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改善民生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善民生是工会工作载体,工会要在积极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从陕甘宁边区社会和谐诉求的历史话语中诠释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和民生”的马克思主义解读,有利于剖析民族民生观的历史内涵和历史价值,更加彰显出民族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民生思想为基础,吸收中国历代民生理论的进步思想内容,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民生理论的合理内核,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之中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科学执政理念、执政方略以及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核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根本目标,社会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其中,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发展是改善民生的根本前提,以人为本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改善民生的行动指南,而统筹兼顾则是改善民生的方法论指导。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只有以改善民生为实践维度和最终归宿,才能在实践中放射出真理的耀眼光芒。  相似文献   

16.
高度关注民生事业和民生建设,用民生建设统领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时期领导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史上,民生建设对经济建设的统领,体现在边区人民经济的发展,注重边区人民的健康卫生、教育事业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等方面。此外,还体现在对生态建设及其与经济建设和谐关系的初步认识和政策实践上。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实践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旧的如温饱等民生问题基本解决了,而诸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新的民生问题又日益凸显出来。怎样解决这些新的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议题。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实践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前民生问题的本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政党的民生实践绩效是其取得并长期保有执政地位的重要考量。无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苏共,还是资产阶级政党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的国民大会党,他们的民生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启示:改善民生是政党彰显其先进性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直接体现,是政党能够长期执政的生命线,而政党腐败则是其失去政权的致命原因。这对于我们党深刻把握民生的规律,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从本质上讲,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问题是多层次的,权利、机会、规则、分配的公平是民生的本质要求,体现为由低到高的逐层递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20.
微型企业作为以创业带动就业为设立目标的市场主体,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发挥着积极作用。重庆市对微型企业发展量身定制了一整套政策扶持体系,但由于政策本身的不稳定性,加之这套体系中存在着若干不合理之处,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运用法律机制,修改政策中不合理之处,将政策的效力提升,以此来促进微型企业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微型企业改善民生的正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