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转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由"趋同发展"转向"特色发展"、由"以教学为本发展"转向"以学生为本发展"、由"独立发展"转向"合作发展"、由"按部就班"发展转向"创新发展"、由"滞后发展"转向"率先发展",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意义论,关于三大战略目标的发展目标论,关于"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的发展方法论,关于"农业是根本"的发展重点论,关于"两个大局"的发展规律论,关于"达到小康水平"的发展步骤论,关于人民利益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的发展理念论,对于今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赖以产生的基石,后者不仅深刻反映了前者中的"发展之理"、"发展之质"和"发展之本",而且折射了前者中的"发展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蕴含的"消解矛盾"、"超越现实"、"重组要素"、"实践创新"、"和谐共生"、"辩证调控"等"发展之法",正是科学发展观阐发的发展方法的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谋定之年。如何深入研究"十二五"时期浙江的发展基础、发展背景、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发展任务等重大问题,对于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每一发展理念在其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解决的是"何为发展"的问题。"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本质上是统筹兼顾的方法,是一种关于从总体上指导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论,解决的是"怎样发展"的问题。共享发展具有价值论的意蕴,指明了发展的价值取向,解决的是"发展为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认为"以人为本"是发展的价值目标,"人"是发展的根本源动力;体现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辩证统一,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发展的根本源动力相统一。从"以人为本"的概念本质来看,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是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发展"与市民社会同时兴起,"发展"是指市民社会内部、一种内发的变化过程,它以"社会的经济"来探求宏观的社会组织整体的变革.然而,随着"发展"的变迁、"经济增长型"社会的形成,"发展"开始带有强烈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政治企图,而强大的国家主义致使"社会的经济"几乎消失.联合国开发计划(UNDP)提出的"人的发展论",是各国政府对于"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发展"与政府转型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北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为我省发展"民生GDP"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省进入民生需求大增的新阶段,提出和发展"民生GDP"是顺势而为之举。湖北应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构建"民生GDP"发展体系:一是牢固树立"民生GDP"发展理念;二是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竞进提质";三是建立"民生GDP"发展底线保护机制;四是加强"民生GDP"发展顶层设计;五是统筹推进综合"民生GDP";六是以改革促进"民生GDP"发展;七是探索建立"民生GDP"考核体系;八是形成"民生GDP"共建共享合力。  相似文献   

9.
刘长奎  刘天 《求索》2012,(1):31-33
通过研究时尚产业发展成熟地区的共性,总结得到发展时尚产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模式,时尚产业发展要具备地理、人文、经济、产业和政策五大基础,"消费时尚"发展模式、"制造时尚"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和"市场导向"发展模式是时尚产业的四种基本发展模式。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时尚产业的条件决定了我国适宜采取"消费时尚"的发展模式,政府应积极扶持,进一步推进时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强 《当代广西》2012,(20):45-45
"十二五"时期,作为广西后发展地区的天等县,如何破除阻碍发展难题,走出一条富有天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应当着力破解"七个"难题,力争实现"七个"新突破。破解工业经济发展难题天等县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全力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树立"以空间换时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必然性在于一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求我国发展"新经济";二是扩大对外开放和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需要我国发展"新经济";三是中共中央的<"十五"计划的建议>强调发展"新经济".在我国制定"新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时,应从宏观上注重"新经济"的产业基地建设;"新经济"的高技术产业化;"新经济"发展战略的国际化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发展模式上开始了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点"的探索;在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转变;在发展步骤上开始了从"赶超战略"到"两步走"战略的探索;在发展机制上开始了从"优先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大连"四化"同步发展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大连篇"的重要内涵。大连"四化"良性互动的旨归意在全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市智慧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要在"统筹"发展的认识上有高度,"特色"发展的力度上有突破,"创新"发展的实效上下功夫,为率先实现"中国梦"贡献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学会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才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全面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其中最根本的是重点把握"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等,这些带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均衡的物质前提.集权均衡式的发展模式不能实现"发展",因此,它必将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启动"发展的发展模式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梯度发展战略.梯度发展战略是"短缺社会"必然选择,是以不平衡的发展对"贫穷社会主义"的否定,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真正开端.这个过程实际上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破题     
正"企业发展法制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指出多项关涉企业发展的"痼疾"。委员们要求,要从制度建设和工作实际中破解这些问题,改善和优化企业发展法制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从制度源头上解决"问题条款",杜绝"闭门造车"、"长官意识";严格把关,当好制度建设的"安检员"和"守门员"  相似文献   

17.
黄少琴 《桂海论丛》2006,22(4):57-60
"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是对广西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性思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广西的成功实践."富民为本,全面小康"是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惠泽全民"是发展战略的核心特征;"根本一致,和谐发展"是发展战略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包容性发展的缘起背景"包容性发展"(inclusive development)概念的提出,缘于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演进,亚洲地区各国在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的同时,正日益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趋势加剧的风险。亚洲开发银行在秉持"对穷人友善的增长"基础上提炼出"包容性增长"的全新概念,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展和升级内容形成"包容性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模式。"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建构深刻折射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由"物本主义路线"向"人本主义路线"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的逻辑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展思想理论的认识与评价必须置于"发展逻辑"的历史演进之中,才能发现不同发展理论之间的继承与超越。世界上近现代以来关于发展与现代化的三大"发展逻辑"均有其合理性与历史价值,它们是人类不同时期追求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对"发展逻辑"的认知与建构,并成为不同国家追求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的选择。然而,人类反思的本性,人类对发展模式、发展逻辑科学性、合理性的追求,激励人类不断地超越发展的逻辑与发展的模式。21世纪的发展逻辑,应是一种发展的辩证逻辑。"科学发展"的逻辑吸收了三大"发展逻辑"的积极成果,实现了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自然逻辑与人文逻辑、社会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疫情防控催生了"宅经济"业态。"宅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宅经济"产生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抓住"宅经济"发展的机遇,需要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创新数字平台企业监管,减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宅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