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陈路茵是四师六十四团七连一名退休职工,今年71岁了,1964年从湖北武汉支边到现在,在六十四团已经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50年里,她送走了身边一同来支边的许多伙伴,而自己却坚定地留了下来,她说:"兵团圆了我当兵的梦,团场给了我幸福的生活,连队是我离不开的家。"说到来新疆支边,陈路茵给笔者讲了两件她偷偷做过的事。一件是1964年10月的事,陈路茵响应党的号召,报名要去新疆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七师一二九团二连职工蒋琼,3月18日我参加了由团宣传科、工会、团委、妇联联合举办的《心怀感恩,真诚奉献》演讲会,全团26个单位参加了此次演讲会,我是二连推荐的参赛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花开春满园》,能够与大家一起弘扬"感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感到特别的荣幸和喜悦!1994年,20岁时我从四川老家来到了一二九团十三连打工,2000年,  相似文献   

3.
姚占凯今年36岁,1993年,他与妻子从重庆涪陵来到新疆,在农一师九团七连承包土地。来时一无所有,夫妻俩吃苦耐劳,手勤脑灵,棉花连年获得丰收,年年都超产拿钱,日子慢慢过得红火起来。 2001年,团党委贯彻兵团“1+3”文件,出台优惠政策,实行土地长期固定承包,提倡职工大力发展自营经济。这一切犹如春风拂面,给职工带来生机和希望。姚占凯原来在老家养过  相似文献   

4.
今年48岁的乔汉是农十师一八二团十一连一名普通的职工、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从河南洛阳老家来新疆并扎根边疆的中原人,从1999年4月参加工作后,他就一直在一八二团十一连承包土地,参加工作近13年来,无论从大田管理盈利百万元到致富后不忘帮扶连队的困难职工,他都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默默无闻地奋斗在农业连队第一线。2009年7月,由于他积极要求进  相似文献   

5.
<正>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来九师工作6年了,还记得在2008年7月大学毕业,我带着对新疆的向往、对兵团人的敬仰,从四川老家来到九师一六七团工作。作为一名从内地来的大学生,自己无时无刻不带着对兵团人的敬仰之情,在工作6年中,我体验到兵团精神和龙珍精神的伟大,更让我体会到九师人的伟大;6年中,在党组织的培养和各位领导的帮助下,自己逐渐成熟起来,得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2008年7月,刚刚从西华师范大学毕业的我,一个人踏上了去新疆的漫长旅程。到那里后,九师人的热情和  相似文献   

6.
<正>巍巍天山雪水,像甘泉一样养育着柳沟垦区两万兵团军垦儿女,在这片亘古荒原上生息繁衍、屯垦戍边,铸造出了代代相传的柳沟精神。七师一二五团劳模韩天鹏就是诸多讲诚信、创富路的职工代表。时间还需追述到1993年4月,当年22岁的韩天鹏离开河南老家响应党的号召,进疆落户在了一二五团十五连,从此,在这片黑土地上扎下了根。韩天鹏望着茫茫戈壁,他一筹莫展,连队党支部一班人来到他居住的  相似文献   

7.
他带头种植桃树,加强管理,提质增效,引进优良品种,扩大桃园面积,年纯收入55万元;他帮助其他职工建桃园、传经验,还建议四十一团草湖镇成立果树生产合作社,解决果品销售问题,帮助困难职工脱贫……他就是自治区劳动模范、四十一团草湖镇七连职工李永勤.  相似文献   

8.
<正>"我常在想,怎么才能挺直腰板做人。工作扎实不拖拉,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挺直腰板做人,才能堂堂正正走路,才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这话出自一位兵团基层连队的治安员,他的名字叫党德权。党德权是一师十四团七连治安员,一名老党员,1998年到七连参加工作以来,老党把家安到了连队,一年365天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胡玉荣,是七师一二三团十八连的一名承包职工,同时还担任连队女工主任,丈夫孔德军是连队的一名农机职工,儿子今年21岁,正在大学读三年级。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兵团人后代。1986年,我中学毕业后,从事大田承包,一干就是27年。由于我和我的家人勤劳致富,诚实守信,乐意助人,热心为连队和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我多次被师、团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员,我的家庭也连续多年被师、团评为"和谐小康家庭"。2011年我被评为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和七师劳动模范。只有勤劳才能致富奔小康。2007  相似文献   

10.
正在农一师四团七连,有一位有着众多维吾尔族朋友的果农,他叫翟法庆。该团地处新疆乌什县境内谷底,四周毗邻民族乡村,是兵团为数不多的边境少数民族团场之一。七连紧挨着英阿瓦提乡四大队三小队,当地老百姓称七连为睦邻连。翟法庆今年46岁,他和维吾尔族朋友称兄道弟有些年头了。翟法庆很喜欢维吾尔族朋友的热情好客和豪放性格,一有空,就到他的维吾尔族兄弟库尔班、阿不拉、买买提家做客,帮他们拉运肥料、修枝,  相似文献   

11.
老赵不老,51岁,在兵团团场吹了近40年戈壁的风,锤炼的老赵精瘦干练。 他就是兵团农五师八十七团七连小康联户农场的牵头人——赵伦  相似文献   

12.
身材瘦高,容貌端秀,皮肤白皙,眼角留下深深的岁月印痕,手掌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她就是兵团级"巾帼科技致富能手"——三师四十八团七连女职工孙献梅。孙献梅,今年41岁,中专文化,是标准的军垦二代。1999年参加工作,1994年与四十八团七连青年李立峰结婚后,住在七连外围井房,夫妻两承包了40亩土地,但是每年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少数民族亲戚叫阿木尔,她是蒙古族,是四师七十四团六连养殖区的职工,"民族团结一家亲"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的老家在陕西,我是汉族人,2015年因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工程",我从北京来到了七十四团工作。第一次见到我的蒙古族大姐阿木尔,我向她解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并说明了将要和她家结为亲戚,她很高兴,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赞口不绝。她的丈夫也  相似文献   

14.
谁说团场最穷,谁说兵团最落后,谁说这是戈壁滩……三师四十一团八连在历经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上当上了排头兵.四十一团八连养殖示范基地,也以全自动化的技术等特定的、全新的形式展现在四十一团老百姓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25岁的宋振楠,在新疆大学毕业两年后,决意扎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二师三十七团。"这儿是兵团向南发展的扩建团场,发展潜力大,有奔头,我决定不走了。"他说。风沙中的"倔小子"2019年2月,宋振楠被团党委安排在三连工作。三十七团是二师最南端的团场,距铁门关市750公里。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二师二十四团六连,有这样一户和谐幸福之家。夫妻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热心助人,邻里相敬、相亲、坦诚相待,职工之间和睦相处,他们用生活工作中平凡的事和满腔热忱谱写了一曲"和谐幸福"之歌,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赞誉,这就是多次被团评为"和谐小康家庭""孝老敬老"最美家庭的李怀英家庭。2000年李怀英从陕西老家来到二十四团六连,一干就是10余年,也由一个"外乡人"变成了真正的兵团人。丈夫周晓枫是兵团二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父亲是位十分敬业的牧工,他的敬业精神,不仅在七师一二九团有名,而且在兵团、自治区也很有名气,并能在各级"劳动模范"的目录中找到他的名字——拦学礼。1960年,刚满18岁的他,从甘肃来到了一二九团,从此与兵团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修过五五大渠,开过荒种过地,所干工作无不以非常敬业而得到大家称赞。正因为他认真敬业,1984年,团党委根据他在甘肃老家有过儿时放羊的经历,决定调我的父亲和母亲到十五连接管一群年老体弱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特别是2014年以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会在师市党委的领导下,在兵团工会的指导下,在广东省总、东莞市总工会的无私援助下,认真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统筹软硬件建设,扎实开展援疆工作,先后接受广东省总工会援建资金300多万元,支援三师四十一团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大棚建设项目、"健康直通车、光明行动"、工会干部培训、工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会  相似文献   

19.
七师一二九团四连职工莫杨梅七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前夫王回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两次将王回乡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手将年幼的孩子抚养成人,她用别样的爱为前夫和孩子支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1988年,19岁的湘妹子莫杨梅随着新婚的丈夫王回乡和婆婆一起来到了新疆,在一二九团四连安家落户,成为了兵团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刚参加土地承包时,团场的大农业生产对于这个湘妹子来说的确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但是倔强的莫杨梅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坚信,只要自己和丈夫齐心协力,通过辛勤努力,小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相似文献   

20.
正兵团工会新兵工发〔2014〕30号授予一师八团等10个单位屯垦戍边劳动奖状;授予一师七团十三连职工汪世维等20名个人屯垦戍边劳动奖章;授予一师十二团棉花加工厂128车间刘成彬班组等14个集体兵团工人先锋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