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许多基层干部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私下表达的观点表明,要解决干部怨气问题,除了要求怨气干部自我调整外,作为领导应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这就是:要把干部当亲人。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采访过程中,许多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从不同角度对"怨气"问题表达了私下观点,他们反映,虽然"怨气"干部大多是因为自身心态不正,但是,许多"怨气"的产生往往也有外在因素,如单位领导方式、机制因素及制度冲突等,他们希望这些真实的声音能引起领导者的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人民论坛》杂志在2010年1月下期围绕"官员‘怨气’背后"进行了深入探讨,一些组织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表达了"怨气"的私下观点,读后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采访过程中,许多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从不同角度对怨气问题表达了私下观点,他们反映,虽然怨气干部大多是因为自身心态不正,但是,许多怨气的产生往往也有外在因素,如单位领导方式、机制因素及制度冲突等,他们希望这些真实的声音能引起领导者的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调查结果>>■58.16%的受调查者认为干部怨气重或较重■67%的受调查者认可社会风气不良受干扰是最主要的客观原因;72.5%的受调查者认为心态摆不正是最主要的主观原因■76.5%以上的干部最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合理;68.2%以上干部认为自己收入待遇低;58.35%以上的干部最怨上下级工作不协调■50.23%的受调查者认为怨气在天花板干部身上表现最为明显■83%的受调查者认为完善干部体制机制,使德才兼备者受重用是最应该做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人民论坛》杂志在2010年1月下期围绕官员‘怨气’背后进行了深入探讨,一些组织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表达了怨气的私下观点,读后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社会大转型,时代大变革,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冲突,一些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怨天尤人"的情绪,干部队伍也不例外。在一般人眼里,干部职业稳定,社会评价高,应该是"怨气"较少的群体,可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面对困难、问题、矛盾的时候,一些领导干部也摆不正心态、放不平心绪,由此生出"怨上级"、"怨下级"、"怨机制"等种种"怨"来。  相似文献   

8.
<正>组织是干部成长的温床,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组织对干部关怀有温度、培养有力度,干部才能成长有速度、发展有高度。组织的关怀是干部前进的动力。笔者工作在乡镇,发现许  相似文献   

9.
正意见选择保留,有不满私下"吐槽",有怨气藏在心里……当前,一些干部在公开场合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谨守"为官不言"原则,由此产生的干部"群体失语"现象在基层抬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讲真话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既是党和人民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困难群众是民政部门最为重要的服务对象,他们的幸福与痛苦、快乐与悲伤、欢喜与忧愁,永远和民政干部的工作连结在一起。民政干部在服务困难群众的过程中,需要有怎样的一颗 "心",才能做好民政工作,才能与困难群众"心连心"?江苏省大丰市民政局仲维华认为:一是要有怜悯之心,这是民政干部应当具备的  相似文献   

11.
李强 《传承》2011,(4):30
媒体报道,重庆推行"倒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措施,两年间,25万人次机关干部走下田间地头干活,一律吃农家饭、睡农家床;每人每天按不低于25元的标准向农家交伙食费;干部和农户要"结穷亲"。"朝辞宾馆彩云间,百里万里一日还。群众声音听不到,小车已过万重山。"已故的新闻大家范敬宜曾经写过这么一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在自媒体时代,由于恐慌、无知或者种种原因,总会充斥着不同的声音,有些可能还是妨碍疫情防控的杂音。对此,要客观认识到多元声音是社会活力的体现,杂音会不会搅乱"军心",关键不在杂音有多响亮,而在"军心"是否足够坚强。要坚持疫情防控中的自信、开放与透明,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实现正能量信息的充分供应,让信息跑过病毒,从而增信释疑、凝魂聚气;也要有刀口向内的决心,分清楚舆情针对的是个别贪腐、庸碌的干部,还是整个体制,不能让整个体制为某些有问题的干部"背黑锅"。  相似文献   

14.
张爱民 《群众》2010,(3):79-79
日前,《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刊发了《“四怨干部”要不得》的文章,读来令人深思。放眼四周,在现实生活中,心存怨气的干部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8,(20)
正前不久,我们去连云港市海州区宁海街道杨场村调研,发现这个村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村曾是远近皆知的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但如今"两委"团结、干群齐心,"干部发牢骚、村民有怨气""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沟渠有淤草、池塘有垃圾"已经成为往昔,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干部干事精神头十足。谈到对村干部评价时,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去年该村在街道考核中获得一等奖,"两委"主要负责人被上级组织部门评为"一对好搭档"。从涣散到齐心,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5,(5)
<正>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这儿的老百姓主要由河南、山西和山东三省组成。过去乡亲们碰见干部常爱拉住手,用各自的方言说:"甭慌走,喷会儿,谝会儿,唠会儿"。现在这种亲近的气氛却难得多见。所以,问题也就越累越多,怨气也就越积越大。无论哪一级干部,其特定工作对象都是你那管辖一方的百姓事。零距离产生亲近感,与百姓越近,才能了解他们的肺腑之言,才能听到他们的真知灼见,才能摸清不平事的"旮旯黑",才越能弄明工作推不动、  相似文献   

17.
在干部工作中,如何选人用人,对于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可以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正确的导向能激励干部,而错误的导向则会把干部引向歧途。因此,选人用人一定要坚持正确导向。1、“注重实践,以绩取人”。干部的工作实绩是干部德才的综合反映,以实绩为标准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就能够对干部作出比较公正而又令人信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没办法"的干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往往暮气沉沉、愁眉不展、束手无策,总表现出畏难情绪。"有办法"的干部总是迎难而上、勤于奉献,常常表现出非凡的谋略和魄力。办法是"学"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办法是"选"出来的,办法是"干"出来的,基层干部破解难题,要在学习、创思、决策、实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推进,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对此没有紧迫感,认为这与自己关系不大。事实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每个党员、干部都不是局外人,都要有担当精神。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大家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相似文献   

20.
史源 《政策瞭望》2010,(6):56-56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说过:"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