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邢晓虎  林静 《人民论坛》2010,(12):124-125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具有体育和旅游特点的新型产业。河北地处环京津地带,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随着人们休闲观念开始向保健和追求生活品质转化,与体育有关的旅游度假方式也随之不断升温,开发体育旅游业对旅游业、体育产业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体育旅游是新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体育旅游业可以充实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云南有着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并与神奇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形成良好的配置状况,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与比较优势。因此,应对云南体育旅游业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发展类型与发展对策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饶远  张云钢 《思想战线》2003,29(1):33-36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体育旅游可以充实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云南有着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这种资源与神奇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形成的良好配置 ,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条件与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体育旅游业的开发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为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在此,采用文献资料法、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西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发展概况、体育旅游资源特征、发展体育旅游的社会价值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发挥政策优势、树立"大西南"旅游圈的理念、全面综合开发西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始打造体育旅游圈。将体育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筑三峡体育旅游经济圈,应以“三峡山水、民族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健身”为特色,发挥长江三峡地区旅游景点多、文化内涵深、都市和山水风光互补的优势,促进形成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的持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对体育旅游业开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纯国 《湖湘论坛》2009,22(3):66-67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体育旅游在我国已悄然兴起。本文在阐述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体育旅游需求的因素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体育旅游业是以体育旅游资源为凭借,以体育旅游者为主要对象,通过提供体育旅游服务满足体育旅游者需求的综合性产业。  相似文献   

8.
晏瑞琴  敬龙军 《前沿》2010,(2):53-55
生态体育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回归大自然,在自然环境中享受和体验运动、休闲、健身的乐趣。由于生态体育旅游是生态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它既可以体现体育的产业链条作用,又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效益。本文以生态旅游和体育旅游的相关理论,针对我国西部省份云南丰富的体育生态旅游资源基础,对云南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音乐、舞蹈、体育为一体,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重要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从旅游业的角度,本文从少数民族体育具有的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的必要性,论述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分析了对其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雁门关脚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体育总局定点包扶的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推动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推动实现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模式,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大大提高了代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走出了一条转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然而和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天津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与一个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还相差甚远。为促使旅游产业对城市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种见效快的旅游业发展方式是加快发展商务旅游。  相似文献   

12.
穆克瑞 《新东方》2009,(4):28-30
瑞士是一个旅游业非常发达的内陆国家,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报告显示,瑞士旅游竞争力多年一直位列世界第一。瑞士的国土面积和人口与海南岛大体相当,剖析瑞士旅游业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加快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峡山水景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山水景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保护性开发,坚持国际市场导向和地方文化导向,积极开发生态、文化、渡假、体育、科考等旅游项目,促进三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婷 《今日海南》2010,(2):24-26
旅游演艺是针对旅游市场开展的、凸显旅游目的地特色文化并具有商业性质的文艺表演形式。近年来,伴随国内旅游业的壮大发展和持续升温,对旅游演艺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由此激发了旅游业与演艺业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立足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旅游业处在初创时期的实际,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旅游业和怎么样发展旅游业的重大理论问题,体现了他对旅游经济规律的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为我国旅游业的崛起和腾飞奠定了政策框架的根基,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促进了旅游生产力的全面增长和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宝库中极具特色的篇章。学习、研究和实践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对推动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宇 《前沿》2011,(9):118-120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业开发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以特色的文化以及造就和哺育民族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苏 《理论月刊》2006,(5):106-108
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职业教育是培养旅游行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和输送大量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需要的人才,应借鉴国际旅游培训、国际旅游业的理念与经营,对国内旅游业行业人才的教学和培训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把南昌建成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对提升江西形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就花园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在于 :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高城市的文化含量 ;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建立旅游城市形象识别系统能对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加以协调 ,也能使南昌的旅游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5月4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旅游法》起草组副组长尹中卿带队就我省旅游业发展情况和旅游立法情况开展调研。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己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大众化的旅游时代。国家旅游局在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向和谐社会,发挥旅游的特殊功能,展现旅游的和谐效应。以旅游的经济发展功能促进社会生态和谐,以旅游的社会调适功能促进社会人际和谐,以旅游的人格塑造功能促进社会心态和谐,以旅游的共享机制实现利益和谐。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等六大优势,旅游业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