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兴华 《人民论坛》2010,(12):198-199
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的传播力和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但其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其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脱离大众,二是民众幸福感受度的降低。面对主流文化被边缘化的现实,我们应当正视和反思主流文化缺失的现象和原因,重塑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2.
关注     
《政协天地》2012,(4):54-55
儒学的命运 儒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近代则连受批判,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而被边缘化。儒学的衰微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结果。伴随着古代社会结构的解体,儒学势必随之衰微。  相似文献   

3.
边缘与中心     
“边缘化”(m arginalization)是时下的流行话语。这个词源于发展经济学,本意是说明在社会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反向社会失败:或者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民经济的增长伴随着相当一部分人口被排斥在经济生活之外;或者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被排除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一个人、一个社会主体、一个民族国家,如果被“边缘化”了,那就是被排除在经济、政治、文化的主流之外,无权参与资源分配,各种社会利益均无权染指,这种“边缘化”无疑是十分消极的。但是,还有另一种“边缘化”,可以说是“积极的边缘化”,值得提出来讨论。不妨先研究…  相似文献   

4.
杨敏 《求索》2013,(11):156-158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是一个重要的海外华人群体,对祖先文化一方面表现出深深的眷恋,想通过创作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但另一方面,为了融入主流话语,建构自己的身份,又不免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疏离。在她们的作品中,中国文化/母亲被视为"他者",而被扭曲。本文试图探索华裔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挣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维环境之间的女性形象,揭示华裔女性在两种文化中成长的困惑和艰辛。同时,还探讨了在"男尊女卑"的华人社会和白人主流社会双重边缘化的美国华裔女性,在经历了性别和种族歧视后超越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成功地建构了独特的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西方父权制文化与女性主义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心理学根植于西方主流文化--父权制文化.在父权制文化的影响下,西方主流心理学遵循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忽视文化价值因素,将女性经验无形化、边缘化及病态化,反映了心理学研究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崛起,女性主义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女性主义心理学以女性主义立场和态度重新解读和审视传统父权制文化影响下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与方法论,着重批判主流心理学所表现出来的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试图建立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化思潮的冲击,使东北民俗文化从被边缘化转为质疑主流文化的媒介,为东北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生存语境,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影视创作。东北农村题材剧目以影像为基点,在元叙事语境的解构和民俗的审丑与狂欢中戏谑表达东北民俗的伦理价值,探寻大众娱乐化过程中民俗由"俗"而"雅"的基准,提升影视创作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7.
适应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新闻改革的推进,中国报业格局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化格局: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代表的主流报纸和以都市市民报为代表的非主流大众化报纸之间,表现出“剪刀差”式的发展轨迹。即主流报纸的萎缩、边缘化和非主流报纸的崛起及主流化。怎样理解两极化格局的历史意涵?产生这一格局的原因何在?其前景如何?作者试图从世界报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就此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学院是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及统战方针政策宣传基地和培训党外代表人士的主阵地,为免于被边缘化的危险,应当争取进入社会教育的主流.作为学院科研工作一部分的学报,为统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提供重要平台,有必要不断加强建设,提高水平,并利用网络参政的优势促进其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时期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化和人文文化发展的边缘化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化势必导致人文文化发展趋向边缘化,而人文文化发展的边缘化则为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化拓宽了空间。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戏剧性的互换显然是与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推动密不可分的。但是,在人文文化旧有的声音被科技大潮的巨响所淹没的喧嚣景象的背后,科学文化发展与人文文化发展之间却出现了令人不安的严重不对称局面,并导致两者关系失当的状况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化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成为这一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农耕他者的制造--重新审视广东"疍民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家祥 《思想战线》2005,31(5):45-51
"疍民歧视"对于我们理解疍民和汉人社会具有双重的意义.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借助福柯的思想方法和人类学从边缘反观中心的研究角度,从追溯这个水上群体在3个不同时代的不同称谓及相关话语的演变出发,可以重新解释"疍民歧视"的形成机制、性质及其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尤其是主流文化的意义.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语境下,"疍民"遭受了被边缘化的命运,而这正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建构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KUSO文化——一种网络族群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一样,恶搞文化的流行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同时恶搞文化的流行已经不可避免地对整个社会、日常生活乃至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主流文化。面对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排斥并不是主流文化明智的选择,相反,应对其加以融合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综合中国的现实经验和西方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当我们试图以"审美"为视角切入当代社会的文化问题时,需要用更加开放的态度扩展"人类学"的关注领域,使审美人类学走出学科地位边缘化和研究对象边缘化的局限,成为兼具实证基础,又有广泛适用性的"文化批评"美学。应当在"文化批评"的启发下,从具体概念范畴层面加强理论建设,在研究对象方面拓宽视野,使理论进一步占据学术主流,使研究更加有效地直面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台湾迎来选举年,岛内各股政治势力围绕11月底"九合一"选举布局展开博弈。就两岸关系而言,虽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但民进党不甘于在两岸议题上被逐渐边缘化,仍力图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干扰、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势头。但整体来看,民进党无法改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将迈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现有理论解释不了‘中国奇迹’,我们这一套东西有多少人真信,这两句话对学术界、理论界很刺痛。为什么经典的西方理论解释不了中国模式?为什么我们的主流意识、主流话语会被不断边缘化?回应上述问题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话语体系是当代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中国模  相似文献   

15.
李然 《青年论坛》2013,(1):139-143
春秋以降随着抑商政策的执行,工商群体的社会地位不断降低,从事工商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始终居于社会政治地位的最底层,其身份与地位日益边缘化,并且一直受到传统正规教育的排斥.但工商群体始终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阶层之一,该群体采取以家族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以实践为重的教育理念,在注重行业传承教育的同时,积极向主流文化靠拢.  相似文献   

16.
陆扬 《学习与实践》2006,(5):158-162
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中文化的传统概念发生了流变,文化的同一性在被多元性替代,其边界则更多呈现出开放性特征,由此导致人文科学的边缘化。文化的上述当代特征被及文学,出现所谓的“癫狂现实主义”,它被认为是一个疯疯癫癫的世界的写真,IBM、好莱坞、五角大楼等可视为它的策源地。近年东西文化的交通回顾或可证明,真正的先锋文化一定程度上正是“保守”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必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引发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青少年亚文化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在与主流文化的揶揄抵抗中积蓄力量,试图与青年人建立认同,达成共识。解构网络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我们发现,在网络平台的促进下,青少年亚文化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存在断裂,试图在逃避中反抗主流文化,呈现虚拟中的真实。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正义取向的文化认同和话语权力的反哺教育是网络青少年亚文化在对抗主流文化的同时与主流文化共存的中国式关照。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中有所谓“边缘化现象”。有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相对越来越落后,经济全球化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而言不是正向的促进因素,反而是加速这些国家和地区失去自己利益、迷失自身文化的反面因素。最后这些国家和地区就徘徊在世界的边缘。其实类似国际关系中的边缘化现象也存在于我们的学校中,只不过在学校里,被边缘化的不是国家和地区,而是实在地感受着成长之痛的青少年,我们的学生。因为许多原因,比如奇怪的长相,穷困或没有爱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等等。有一些学生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或歧视,群体、同学的存在对他们…  相似文献   

19.
家政劳动作为社会劳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予以价值相符合的经济、社会评价已是国际社会的主流认识。约八成家政工为女性的结构特征,使其在具有隐蔽性的私人家庭工作时成为易受伤害的风险群体。家政女工体面劳动的实现正面临:文化排斥导致的职业符号认同边缘化;经济排斥中地域歧视引发的就业机会被剥夺;福利制度排斥造成的社会保护缺口;关系排斥形成的社会对话网络薄弱等难题。基于社会排斥引发的体面劳动赤字业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亟待在努力完善顶层设计同时增加社会性别视角的审视和修复。  相似文献   

20.
人民论坛杂志12月上期推出了"‘弱势’心态蔓延"专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引发一大批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强烈共鸣。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转载,《新华每日电讯》、《扬子晚报》等近百家报纸摘编评论反响热烈。不少读者纷纷给人民论坛来电反馈,另一个与弱势群体有些类似但又有区别的群体——"边缘人"群体同样值得关注。边缘化是一种客观现象,有中心必然就存在边缘。在职场,有默默无闻的"职场边缘人",在官场,有人微言轻的"官场边缘人",在一个社会,有被时代渐渐冷落的边缘群体……您是否感觉被边缘化了?"边缘化"感受来自哪里?国外有没有"边缘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