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颖 《探索》2007,23(6):150-153
作为当代中国追求的一种新的现代性理念和现代化模式,和谐理念延续了中国百余年来既久远又日新的现代化追求,扬弃了西方经典的现代性理念,续写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反现代性的现代化理论",展示了清晰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吴学丽 《理论学刊》2005,(1):125-12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奈保尔寓言式的书写,构建起小说<花炮制造者>独特的叙述结构,作品通过对文明与生命欲望、土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反思,体现了后现代文化批判的蕴含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海波 《理论学刊》2005,1(12):111-114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其思想感情和文学写作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矛盾之中,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问题存在的诸多差异性的理解,构成了双重的文化矛盾, 同时,倾向中国古典式的审美风格还是西方现代性的审美风格,也是不同作家的不同审美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吴培显 《理论学刊》2001,(2):120-123
浩然前期的短篇小说是对农村集体化进程作出的跟踪反映,作品呈现出一种牧歌情调和时代轻喜剧的色彩.<艳阳天>在阶级斗争观念引导下迅速完成了创作重心的转移,这一转移展示出作者游移的艺术创作心态;<金光大道>的史诗追求,则使作品完全落入更大的先验设定的迷津之中.浩然创作上的自我冲突,在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也是有代表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王晓初 《理论学刊》2012,(11):119-124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虽然"现代性"的过度阐释造成它的钝化与泛化,但它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之所以成立的合法性基础,因而亟需对造成这一概念混乱与歧义丛生的逻辑前提及其思维方式加以清理与厘定。在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两种思路:一是立足于中国现代(性)文学发展实际的探索;一是来自于西方后现代(现代)性理论的启迪与应用。事实上,现代性文学首先根源于一种历史现代性——现代文明的创造,因而具有普适性的人类价值,也具有萌芽、生长、发展、衰亡的过程;当它扩展和弥散到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后,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具体的特殊的现代性,同时由于"现代性"本身便孕育了自身否定自身的内在张力,因而又是一种充满内在矛盾与张力的悖论性结构。历史与辩证的态度是我们探讨现代性问题的一个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6.
韩琛 《理论学刊》2012,(12):116-120
继"中国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三个重要的现代文学史概念之后,"现代中国文学"文学史新概念得以确立,并将之落实到《现代中国文学通鉴(1900-2010)》的书写实践中。事实上,重写文学史的"终结"并不是"重写"的终结,而是"重写文学史"实践本身逐渐丧失了原初的价值立场,以追求文学史的解放为开端,却以再生产出新的束缚而"告终"。作为对"重写文学史"趋于符号化、意识形态化的反拨,"现代中国文学"这一既返回又超越启蒙范式的文学史叙事,试图重构一个以"人的文学"为基础的新启蒙史观。因为在当代中国,事关理性、民主、科学的现代性启蒙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王万森 《理论学刊》2012,(7):112-117,128
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需要反思和梳理,文学史观需要调整和整合.确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整体观念,现代性是贯穿其中的叙事主脉.以现代性为基点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不难发现,文学史叙事呈桥式结构,叙事节点之间存在“断裂”,也不难发现“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新景观以及相互之间的“断裂”与“断裂”中的关联.现代性理念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学中的民族话语探讨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人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来赋予五四现代性的意义;有人赋予晚清文学“想象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还有人从民族国家宏大叙事的立场来肯定党派文学“民族主义文学”的现代性价值.这些思路和研究模式虽然都看重民族主义所展示的现代性意义,但是还都忽略了中华民国这一现代国家之于文学的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考察现代文学的民族国家话语应以民国的建立为发端,对于它的阐述也应依托民国的历史文化形态,惟有如此,才可以发现文学的现代性与民国机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进一步理解民国文学和现代文学这两个概念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赵纪萍 《理论学刊》2012,(8):122-126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是在清末民初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观念和文学精神的整合重塑至关重要,并在文体格局及艺术表现形式上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清末民初翻译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07,(9)
上海是现代中国唯一的大都市,而作为专注上海市民生活的作家张爱玲,她的小说中理所当然的蕴藏着大量的现代性体验成分。只有了解作者和文中人物的现代性体验(家国之感、漂泊无依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张爱玲的现代性风格和她的文学世界。然而当今现代性研究常常陷于浮空。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本文着重以《倾城之恋》为研究文本,从人物内心的现代性体验入手,来剖析挖掘该作品中的现代性内涵,为张爱玲的作品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1.
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阶段性中国文学,它"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1]它在形成过程中又明显地烙上了时代和阶级的印记--文学是有阶级性的,而且作为文学的主体性的重要方面--文学的写作对象的主体性是非常关键的,它必然是具有阶级性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虽然起源于西欧,却是当今一切民族和国家不可避免的历史境遇.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现代性的困境也表现为发展的困境.当代中国的现代性面临着社会、环境和人自身的三重困境.摆脱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意味着重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现代性重建的基本准则,"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现代性重建的民族场域,"和谐社会"则是当代中国现代性重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不同哲学范式基础上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我们看待公共行政的两个不同视角.现代性所追求的是理性、精确、直观和清晰,而后现代性所倡导的却是想象、模糊、抽象和混沌.在变革的多元化发展的中国社会中,公共行政呈现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共时共生的特征.伴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进程,现代化仍然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奋斗目标;而面对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中国公共行政又必须应对后工业时代的挑战,这样才能适应内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陈晋 《党的文献》2003,(3):70-78
以1959年10月开始写<读报诗>为标志,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进入了晚年时期.晚年之作可分为时事评述、借物言志、感事抒怀、咏史四类,"寰宇"、"虫妖"、"风雷"是经常出现的三种意象元素.毛泽东觉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掉进了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由此产生一种急迫的"突围"心态.其晚年之作的四类作品,拥有一条共同的理路,都是毛泽东以深沉的命运感和强烈的斗争意志,播撒在"突围"心路上枝藤般的思绪和情感.  相似文献   

15.
马立新 《理论学刊》2007,(3):118-121
“现代性”改造问题是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核心,由此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三大突出问题:第一,现代中国文学这一称谓并没有名副其实;第二,文学主体的现代思想与现代意识的欠缺是造成文学客体现代质素稀薄的根源,而文学主体现代性意识的构建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第三,在当下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现代性意识形态相对薄弱,由此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巨大困境。当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包括自由、竞争、民主、平等、人本等现代质素的日益培育成长,这些条件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对《猫城记》的现代性的发现和揭示,方法和路径众多,本文采取回归文学传统和细读文本的"纵""横"视域,着眼于传承与新变,对《猫城记》文本主旨及叙事语言进行勘探,该作品是理解老舍"桃园"理想,探索和认识老舍民族文化观念的重要切入口。  相似文献   

17.
刘雪颖 《探索》2006,3(5):7-10
<江泽民文选>构建了揭示"三大规律"的新的科学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江泽民文选>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胡适在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理论创新和创作实践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变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文学观念、文体观念、批判意识、文学价值这四个维度来探讨胡适在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转型中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士不遇'主题的凸显.由于"不遇"文士身份的不同,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不遇"之情绪也有差别.西汉"士不遏"文学主题的突出,既与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从而引起的士阶层地位变化有关,也与士人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意识和中国文学中的"风雅"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习近平哲学思想包含着四重现代性意蕴:促进社会和谐及世界和谐的现代性;以人民为主体及促进人类发展的现代性;追求现代化生产及总体性生产的现代性;坚持辩证批判及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的现代性。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宣扬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现代性话语不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形成的和谐、主体、生产、辩证批判等现代性话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入理解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对于加深相关经典理论的认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