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赵顺盘 《群众》2007,(4):30-31
“和谐”理念在我国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国人一直在追求社会和谐。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六个特征,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当代民政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党的主张,同时也是人民的共同意愿。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各级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们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又是各条战线上的代表人物,他们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广泛的联系,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理所应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因此,应该把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筑牢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
组织部门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一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组织部门要帮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政党制度,是实现和发展民主法治的政党制度,是保持政局和社会稳定的政党制度,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制度,也是全面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和谐福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常委会肩负着重大责任,要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任务,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立足点,切实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努力做到“五个突出”: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内涵非常丰实,但其实质可以概括为依赖法律和道德调节社会利益冲突的社会。而仲裁法律制度能够结合市场经济特点,把握合作双方利益,运用协商调解手段促使纠纷当事人消除分歧、达成一致,保护市场经济依法竞争,减轻经济纠纷的负面效应。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自发的、零散的利益矛盾如不及时解决,就可能转化成严重的群体性对抗,就会使矛盾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而仲裁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及时公正地解决这些纠纷和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所有的民商纠纷都要诉诸法律,许多社会矛盾是可以由社会内部消化和自我平衡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8.
曲凤霞 《乡音》2011,(7):28-2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构建企业内部整体和谐的动力和保障,也是推进企业与外部广泛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因此,应发挥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地方人大工作如何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是地方人大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处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第一线,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唐琼 《世纪行》2006,(1):31-3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与统一战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否完成这个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人能否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大军,同心协力为之奋斗。统一战线作为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所组成的广泛政治联盟,应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信访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疾苦,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窗口。近年来随着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不断发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稳妥地化解种种社会矛盾,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措施。今年5月1日,新的《信访条例》即将实施。如何依照《信访条例》的要求,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至少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构建“温和”的处理机制群众上访是种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表现。各级信访部门必须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构建“温和”的处理机制,才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积极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提出:“政协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独特贡献。”政协委员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协委员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发挥知情参政作用,反映社情民意。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畅通、公正、规范的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及时、充分、有序地得到反映。为此,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使这一制度成为充…  相似文献   

15.
刘惠  程一 《中国妇运》2005,(9):10-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地方人大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自觉维护党的领导,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几年来,我们长春市朝阳区委十分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政府接受人大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一是区委对人大工作高度重视。从人大履行职责的角度出发,区委全力支持人大工作,使人大的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得到有效行使,对于全区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和重要安排,区委都提前向人大常委会党组通报,征求人大意见,为人大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力群 《今日浙江》2006,(22):32-33
前不久,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审计厅调研指导时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习近平书记的指示对审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监督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自身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责和责任,紧密结合浙江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求和自身的特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浙江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一、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进程中加…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工会作为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承担着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是工会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9.
切实履行职能,努力把政协工作做得更实、更有效,是人民政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关键所在。平顶山市新华区政协从"讲正气、树新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这是对党的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我认为应把握三点:自觉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工作的和谐开展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动摇,而且要成为做好人大工作的自觉意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被写入宪法的,但必须明确一点,就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