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古代鬼神信仰与法律意识皆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 虽然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但并不能得出“中国古代民众法律意识鬼神化”这一结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鬼神信仰的特点 (局限) 与政治运行方面的特色结合在一起, 使得法律运作始终朝着伦理化、理性化和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这种趋势的结果, 是古代民众法律意识的道德化, 而非神秘主义的鬼神化  相似文献   

2.
李传先 《法制与经济》2009,(2):22-23,25
鬼神信仰是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主要潮流,相对于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对其法律意识的影响,鬼神信仰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流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之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普遍意义。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推行的君主专制使鬼神信仰对于立法者(皇帝)首先是一种维护君权的王化工具,其次才关乎个人信仰问题;对司法官们来说,则是一种积累阴德、消灾避祸、助其破案的方法论;同时也是先民们渴望社会公正、抚慰心灵而寻找的法律替代品。  相似文献   

3.
清代官员在一些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采用到"动用鬼神"的方法。通过比较两名清代著名官员蓝鼎元和汪辉祖的动用鬼神的司法实践及他们关于鬼神的思想观念,可以发现,这种"动用鬼神"的司法实践虽然表面相似,但其背后的理念可能并不一致:蓝鼎元纯粹是在"利用鬼神",而汪辉祖则相信鬼神介入司法的力量,希望得到鬼神的帮助。实际上,清代官员的司法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鬼神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巫觋的活动为中心的考察可以发现,在隋代民众的信仰生活中,除了佛教道教之外,对巫觋和巫术的崇拜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隋时巫觋处于国家职官体系内,参与国家祭祀与医疗活动。在民间的巫觋则以鬼神代言人的身份活跃,掌控着民众鬼神信仰,并凭借通神视鬼之能主持各种巫术活动,行使医疗的职能,深得民众信赖。  相似文献   

5.
鬼神信仰是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主要潮流,相对于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对其法律意识的影响,鬼神信仰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流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之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普遍意义。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推行的君主专制使鬼神信仰对于立法者(皇帝)首先是一种维护君权的王化工具,其次才关乎个人信仰问题;对司法官们来说,则是一种积累阴德、消灾避祸、助其破案的方法论;同时也是先民们渴望社会公正、抚慰心灵而寻找的法律替代品。  相似文献   

6.
鬼神是指鬼怪和神灵。世上究竟有没有鬼神?据长春市南关区对城区和城郊四、五年级1622名小学生的调查,相信“人的福祸是命中注定的”竟达50%左右,相信“人的灵魂是不死的”达40%,相信“世上有鬼神,有天堂、地狱”和相信算卦、相面、手相的学生,男生占40.9%。女生占59.1%。孩子尚如此相信,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鬼神”则更成了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了。  相似文献   

7.
广东人不怕与鬼神同居,却百般忌讳与公检法大楼为邻。比如,广州市先烈路旧火葬场地块上建的楼盘就很受青睐,但位于城市中轴线地王这处珠江新城的一个楼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对巫术邪教的法律惩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巫术是指利用虚构而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来实现某种愿望或作出某种预测的法术。在中国古代,巫术主要包括祈求鬼神加害于人或降福于己的祈祷术,以蛊毒等邪术使人产生迷惑昏狂、病痛乃至于死亡的巫蛊术,以及某些神秘的占卜术等。在夏、商、周三代,拥有巫术的巫、祝属于享有重要政治地位的国家职官。尤其在殷商时代,国事无论大小,均由巫、祝占卜后决定。战国以后,巫、祝开始丧失其政治上的显赫地位,逐渐沦为借鬼神求食的寄生者。巫术也逐渐蜕变为危害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骗取钱财,以及危害他人生命健康①的邪术而为法律所禁止。中国自东汉时始…  相似文献   

9.
李文军 《北方法学》2010,4(5):153-160
法律真实渗透着参与主体的主观因素,具有历史性。在中国古代,司法官员会因鬼神观念而影响自己对事实的认定并据此作出判决;同时为了主流价值观的发扬,他们又会利用民众的鬼神观念,让民众接受他们构造出的"事实",从而接受法官的判决。古代中国这种"法律真实"是社会规则作用下的结果,既有符合司法权运作普遍规律的成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自觉为贵     
所谓自觉,就是自我觉悟,是在没有外力驱使的情况下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地做。笔者这里所说的自觉,是指正义的高尚的自觉。人间没有比自觉更普通、更自然的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自觉。自觉是一种美德。它能增添生活的快乐,免除邪恶。无论古今,大凡具有高尚品德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很多官员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财运寄托于上天和神灵的庇佑.奸佞、贪浊的官员,因其内心空虚无聊、忐忑不安,对前途毫无自信,故对鬼神之事尤其迷信. 古代官场禁忌多 出门之前翻历书选日子,乃是古代官场普遍现象,今人不会觉得奇怪。不可思议的是,古代官员接到任命,前去上任,要避开几个月份,过了这几个月,方能到任。  相似文献   

12.
朱春学 《政府法制》2011,(20):15-15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写了很多狐鬼神仙、奇闻逸事,蒲松龄的《聊斋》更是公认的十足的“荒诞派”。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作为一个颇有涵养的大学士,纪晓岚却公开表示了对《聊斋》的反感,其中有何缘由呢?  相似文献   

13.
黄亚明 《江淮法治》2009,(10):57-57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森所著的《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中古契约研究》,其主题是中国古代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negotia—tion”,作者围绕着“契约”这一中心论题,揭示了中国中古时代官府、百姓、鬼神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这三者相互协商、讨价还价并在这种角力中共存的社会过程,展现了中古时代社会变革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14.
蒋银娥 《法制与经济》2008,(22):131-131,133
苏赫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洼。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组建和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在这个集体里面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每天都能充实,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5.
做一家人性化公司,使团队大多数人能够快乐工作、生活,分享企业的成功。做一家业界优秀的公司,在技术和管理上有所作为,争取对行业发展有所贡献。力争在2025年,达到员工5000人,企业产值180亿元。——这是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愿景。  相似文献   

16.
鬼神观念在当今社会已经被认为是愚昧、落后的表现.然而揆诸史乘,考察其对中国传统司法的影响我们看到,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它对司法实践不乏积极意义.司法官员利用这种社会意识作为查明案件事实的手段;同时司法官对鬼神的信仰也使其可能成为冤案平反的契机和慎刑恤狱的心理因素.这种司法传统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与古人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相适应,对古代案件侦破、冤案平反以及刑罚的轻缓都产生了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罪犯入狱初期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他们对监狱与看守场所的认识,并非完全从关押之后才产生,在入狱之前即已对监狱和看守场所有了阴森可怖的印象。每个罪犯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生活经历、关押前的职业,以及是否累犯等方面的差别,入狱后对监狱、看守场所环境的适应程度有所差别,各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焦虑恐惧心理。罪犯入狱之后,从自由放荡的生活转向失去自由的生活,其心理必然发生剧烈的变化。一怕干警施行强制管教,二怕老犯人欺侮打骂,三怕自己挨饿受冻,四怕劳动强度大吃不消等。这些人入狱后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  相似文献   

18.
冥婚的民俗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法花 《法制与经济》2010,(16):131-132
冥婚,是一种民间陋习,其背后贯穿的是人的灵魂观念和鬼神信仰,体现了民众的家族意识和功利思想。笔者利用民俗学、社会学的知识对冥婚现象作了解读,并对冥婚案例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面对这一陋习引发的社会问题。国家、社会、学校和社区必须协同合作,既要严惩违法犯罪行为。也要采取变通、引导、说服和教育的办法,更要正确处理法律与习俗之间的关系。预防和制止类似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统计资料,对江苏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现状作了分析,对2000年、2010年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认为:1979~1993年期间,特别是1992~1993年,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随之改善,多数居民已达到或将要达到小康水平。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企业亏损、物价上涨过快和地区贫困等,部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部分农村居民尚未脱贫。文章依据线性支出系统进行预测,认为:到2000、2010年,江苏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有很大改善,全面进入小康,但尚未达到更高层次,消费结构也有待继续改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对于年老体迈或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来说,“入托”兀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随着养老院数量日渐增多,围绕着老人食住行引发的纠纷也时有发生。为此,笔者从案例人手,分析几种常见的养老院纠纷的法律点,希冀对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