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宝芹 《中国监察》2008,(16):32-32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保证各级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领会这一重要指示,在完善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权力监督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集体 《政府法制》2012,(23):58-59
人类历史表明,腐败是权力的滋生物,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词常作为“权力腐败”的代名词,权力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条件下,权力具有二重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成为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权力制约是预防腐败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智敏 《中国监察》2008,(11):34-35
有效预防腐败,不仅要加强廉政教育、坚决惩治腐败,更要针对权力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依靠对权力结构和体制进行调整,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注重对权力运行的监控,构筑以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为核心内容的制度体系,促进权力的正确行使,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一着力点,准确站位,认真履职,让权力始终成为推动发展、服务人民的正能量,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1,(26):8-8
现代社会政府的权力,是民众对自己权力的一种让渡。但人民群众让渡出了权力,却收回了权利,而且让渡的只是部分权力,最高权力依然在人民手中。因此,在做得对与错、好与坏,该不该做、允不允许做等方面,政府应依法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6.
李月平 《政府法制》2014,(34):16-17
伴随着“阳光司法”活动的深入开展,山西省方山县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主题,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突出能动司法的主基调,从立案信访“第一窗口”开始,主动将审判执行工作全程纳入“阳光审判”之中,创新各项举措齐头并进,努力把司法权力公开给人民群众,受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曹美珍 《法制与社会》2010,(13):118-119
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政法机关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给执法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司法机关应当牢固树立这种执法新理念。本文提出“让权力与民意互动”的观点,试给“理性、平和”执法寻找具体途径,以期为探讨司法的公平正义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罗海岩 《政府法制》2011,(29):41-41
建立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服从和忠实于人民的意愿,就要改变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管的软弱乏力现象,推进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督的制度改革及创新,包括建立人民群众对不称职者的弹劾罢免机制,鼓励和保障人民群众对权力者的公开批评,以法律形式保障舆论对权力进行监督,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和质量,开辟更多的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直通车”。  相似文献   

9.
袁挺 《中国审判》2010,(8):90-90
三项重点工作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基层法院要当好一线的战斗堡垒,就要始终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而实现人民法院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察》2013,(23):34-3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努力打造好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我们将结合深圳实际,就实施“科学造笼”、保障“权力入笼”和防范“权力出笼”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将“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正确认识权力权力是任何管理不可或缺的支配力量,它可以作为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可以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里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公务员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如何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河北省在积极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于今年1月出台1号文件,决定在全省开展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对于政法机关而言,执法为民,就是公正执法,热情服务,让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法为民重点在“执法”,核心在“为民”。执法者在“执法”中,能否体现“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根本上取决于他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人民司法”最大的政治难题在于如何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的司法”。按照“国家与社会分离”的理论命题,“人民如何司法”的问题可以被转换为“如何建构理性司法公共参与机制”的问题。因为,作为一个临时的权力参与者,为了避免在历时性的重复博弈中遭受不可预期的不利,最好的“自利”行为恰恰是在自己有权参与的一次性博弈中做出“利他”行为,即“维护正义”。如果“正义”亦恰恰是人民所期许之司法,那么,一个能够解开“谁来监督监督者”之权力死结的政治负责制也就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独自掌握国家权力,是国家权力集中的唯一机关。然而,在现实中,人大的权力没有真正实施到位,人大代表的作用没有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与法治》2013,(7):1-1
“权为民所赋”,表明的是权力的来源,即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执政党的权力,都是来源于人民的授权:“权为民所赋”是人民主权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个大家都明白。  相似文献   

17.
局长,只是一个职务而已。身在其职的官员们,本来个个都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在他们当中,有的局长在尽心尽职地履行自己的使命,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然而,也有一部分局长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或者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与黑恶势力串通一气,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或者贪污受贿,干一些违法乱纪的勾当;他们,或者在其位却不谋其政,无所作为,影响了官员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汪志飞  王思思 《法制与经济》2008,(4):102-104,106
民主意味着国家主权来源于人民,它仅和“公意”有关。多数决原则是社会组织或者共同体一种决策手段,它与民主不具有必然联系。代议制赋予人民选择代表的自由,但人民并无法掌握国家权力,其结果是形成精英贵族而不是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真正实现人民掌握国家权力,走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而不是迷信西方代议制。  相似文献   

19.
邱霞 《政府法制》2012,(26):24-24
以“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出发点解决民生问题,是陈云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大经验。在解决老百姓基本生活问题方面,陈云认为,“吃穿用,柴米油盐这是人民的大事。共产党必须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空话一句。”他首先强调“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特别重视粮食问题,他说“粮食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粮食问题没办法解决就“只好‘回延安'”。  相似文献   

20.
国家预算是国之大事,大政方针的晴雨表。 政府的钱如何花,花多少,决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作为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政府预算,管好人民的“钱袋子”,是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所系,更事关人民根本利益。 正是通过人大预算监督,实现了一项现代民主的重要原则代议机关政治控制权。不过,要实现人民权力机关对政府预算的有效控制,达到“阳光”、“透明”要求,却不是一件简单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