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政府在对旧货市场整顿时的一项规定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赞同声、质疑声不断。我们有必要从法治的角度来剖析该规定的合理合法性,进而思考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谁来推行法治?如何控制行政权?如何培育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法学》2006,(6)
一看文章是否有的放矢。这篇文章到底有没有针对什么实际的或理论的问题?若有,那么这个问题是否真正是新问题?如果不是新问题,那么作者对老问题的探讨是否有超越前人的新发现?如此等等,这些是本刊编辑部面对一份来稿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二看文章对读者、对社会是否有意义、有用。能促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和改善人权保护状况的文章,都是有意义、有用的文章;能更合理解释法现象、有助于更深刻、更全面认识法现象的文章,也是有意义、有用的文章。 三看文章能否向读者提供什么新东西。这是最为核心的考虑。能回答和解决我国民主、法治建…  相似文献   

3.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已深得人心,法治政府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但何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政府,似乎遥不可及,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正是适应这一形势需要而产生。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如何将其置于现实的法治实践中进行考察,如何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用比较法学、实证法学等研究方法就这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目次一、对于调查的说明二、对于调查问卷的分析三、对于问题的原因分析四、对策与建议五、余论一、对于调查的说明(一)调查的缘起与方法当前,中国政府业已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然而新农村必然要求新的法律制度构建。在中国的农村,现在是什么样的法治状况?人们对法治和法律的理解如何?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治建设措施和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对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的法治实践产生休戚相关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治的时代也是以法为尊、法律至上的时代。司法权威在全社会的普遍建立,无疑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然而,在法治传统十分薄弱、主体法律意识较差的中国,现实的困惑却是司法权威表现不足。司法权威表现不足背后的成因是什么?这一困惑又该如何解决?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正是以司法权威的基本内涵为认识起点,力图在透视司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司法权威的具体构建问题做出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论权利冲突     
在中国法治进程中,权利冲突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法律现象并广泛地存在于司法审判和日常生活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法律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什么是权利冲突,其实质是什么,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对权利冲突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法理学的能与不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晖 《法学》2000,(12)
在法治发展进程中,法理学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这似乎是无需探讨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还是不时地能够发现法理学在“忍受着”无法承担之重。今天,人们对法理学过高的、甚至使其立于某种霸权地位的期待,已经不是法学圈内的要求,同时也是法治实践 (特别是司法实践 )的要求。与这种热烈的期待和要求相比,法理学能满足他们的情形却是相当有限的,于是,它只能招致方方面面不客气的指责和误解。这就迫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法理学的能与不能。   一、对法理学实用化的期待及其误导   法学是实用学科,这已成为学界共识。这…  相似文献   

8.
李兵 《法人》2004,(6):32-32
不规范的司法监督常常损害法治环境和法治形象,但如何对症下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期望非常高。完善和加强司法监督,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那么在司法监督中存在哪些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如何完善和加强司法监督?带着这些问题,《法人》采访了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高级法官夏国佳。  相似文献   

9.
法治的精神意蕴在于信仰.法律信仰在全社会的普遍建立,无疑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然而,透视目前中国社会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法律信仰的缺失问题依然表现突出.法律信仰何以缺失?对这一问题的解析和研究将在根本上有益于有关法治理论的认识和我国法治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在我国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我们在庆幸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深感"民告官"和行政审判工作的艰辛。尽管我国目前的国家机关、社会公众的法治观念和我国的法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行政诉讼在实践中仍存在深层次问题。为什么民告"官"会付出沉重的代价?WTO规则对我国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和接受司法审查,但有的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为何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并形成自觉?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在以法律为准绳的同时,如何把握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等等。带着以上一系列问题,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冷静地看待"大部制"改革,尽管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究竟能不能十分有效,建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都值得我们关注.如,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执政党的机构设置方面,如何与政府的"大部制"进行对接,不重复、不重叠?还比如,在"大部制"管理模式下,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应该在机构的建设方面,如何加强对大部权力的监督和控制?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大部制"改革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步改革,首先选择在哪些领域改革?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行政法学中“法治”原则(The Rule of Law)的内容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或者说有了一个重大的补充:战前,行政法学讲“法治”,主要是讲“依法行政”、“依法办事”(Everything must be done according to law);战后,行政法学讲“法治”,除了继续讲“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外,另以重点讲“控制自由裁量权”、“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Prevention of the abuse of discretionary power)。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呢?行政自由裁量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力?为什么要加以控制?我国行政管理中存不存在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应不应加以控制?应怎样加以控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软法概念的构造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受苏联法理学影响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法概念中表达出过分强调外部强制力与国家中心主义的倾向,这在实践中带来了严重问题,并在现代社会严重限制了我国法学研究的视野。西方经典民主法治理论过分重视选举民主,这有可能使普通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实际地位有名无实,而这种问题在现代社会不断加剧,在对这些问题的反思过程中产生了公共治理和协商民主理论。以这些考察和反思为线索,我们应当在中文语境下再造法概念,从而构造出新的法概念和其中的两个环节——软法与硬法,并利用软法精神推动现代民主法治的发展,使软法的功能在软、硬法的互动中实现。而对于我国法治实践而言,通过实践软法机制来进一步完善我国法治建设大有可为之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求和期待与日俱增,学界和司法界就如何加强检察监督的问题从完善权力配置、创新机制方法等角度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这对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人大有针对性的立法活动在推进司法改革、加强检察监督上的特殊意义,则鲜有专门、系统的阐述。但实质上这个问题又是在破解法律监督“瓶颈”制约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审查在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法治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审查介入大学的管理纠纷,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教育家甚至政治家们抱怨学校教育受到了法律的束缚和司法的支配。关于司法审查应否介入大学的管理纠纷以及介入的范围和程度,在我国学术界曾引起激烈的争论,至今仍能听到反对的声音。实践证明,在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法治进程中,司法审查的介入既是这一过程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这一过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和研究司法审查在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法治进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这一发展过程的认识,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理性地推动其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亲民政治是当代中国的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它是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和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亲民政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率先垂范,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作为法律人,如何从法治框架下正确理解亲民政治?如何正确认识亲民政治对于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而言,亲民政治的法律内涵和法律本质是什么?它与古代的君主仁政有何区别?它和现代的民主宪政又有何内在关联?在以"民主政治"自居的欧美以及作为儒家文化圈成员的东南亚各国是否也存在亲民政治?近而观之,亲民政治对于当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何深远影响?在立法和司法中,如何充分体现亲民政治的精神实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以"亲民政治"为特征的现实政治,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何勤华教授主持并率领他的几位法律史博士生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即亲民政治的法律诠释、亲民政治的历史考察、亲民政治的域外实践、亲民政治的法律建设等,对"亲民政治与法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的形式尚属初次尝试,不足之处,欢迎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亲民政治是当代中国的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它是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和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亲民政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率先垂范,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作为法律人,如何从法治框架下正确理解亲民政治?如何正确认识亲民政治对于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而言,亲民政治的法律内涵和法律本质是什么?它与古代的君主仁政有何区别?它和现代的民主宪政又有何内在关联?在以"民主政治"自居的欧美以及作为儒家文化圈成员的东南亚各国是否也存在亲民政治?近而观之,亲民政治对于当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何深远影响?在立法和司法中,如何充分体现亲民政治的精神实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以"亲民政治"为特征的现实政治,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何勤华教授主持并率领他的几位法律史博士生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即亲民政治的法律诠释、亲民政治的历史考察、亲民政治的域外实践、亲民政治的法律建设等,对"亲民政治与法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的形式尚属初次尝试,不足之处,欢迎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危害性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刑法学理论中,社会危害性是一个最基本的范畴.犯罪概念、犯罪构成乃至整个犯罪论体系都是由此构建,可以说,社会危害性理论是整个刑法学的基石.然而,恰恰是这一基础性概念,目前却受到来自一些刑法学者的严峻挑战,对其质疑主要集中在: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吗?它能提供界定犯罪的明确标准吗?它与罪刑法定原则能相容吗?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刑法学者做出回答,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刑法学科学理论的建构,而且关系到刑事法治的发展.在此,笔者不揣学力之浅薄,也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其中可能存在一些谬见,且供方家批判.  相似文献   

19.
配合制约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一项特有的基本原则,该原则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法理缺陷和体制弊端,也给我国的司法实践带来许多问题。而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这一原则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继续保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克服这一原则弊端?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0.
亲民政治是当代中国的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它是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和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亲民政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率先垂范,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作为法律人,如何从法治框架下正确理解亲民政治?如何正确认识亲民政治对于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而言,亲民政治的法律内涵和法律本质是什么?它与古代的君主仁政有何区别?它和现代的民主宪政又有何内在关联?在以"民主政治"自居的欧美以及作为儒家文化圈成员的东南亚各国是否也存在亲民政治?近而观之,亲民政治对于当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何深远影响?在立法和司法中,如何充分体现亲民政治的精神实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以"亲民政治"为特征的现实政治,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何勤华教授主持并率领他的几位法律史博士生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即亲民政治的法律诠释、亲民政治的历史考察、亲民政治的域外实践、亲民政治的法律建设等,对"亲民政治与法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的形式尚属初次尝试,不足之处,欢迎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