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贺虎 《传承》2010,(15):140-141
东北亚地区一向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审视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秩序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传统国际秩序的概念已经不能适用在发展变化中的东北亚,新区域秩序理论将更好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的方面与深度展现崛起中的中国与发展中的东北亚区域秩序。  相似文献   

2.
赵凌冰 《长白学刊》2009,(3):158-158
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崛起,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代表着旅游产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旅游电子商务无疑将成为这一区域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启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及全面合作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叶卫平1995年12月,中国、朝鲜、韩国、俄国、蒙古就图们江流域开发问题在联合国签订了政府间协定,表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从图们江流域次区域合作开始启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中国在东北亚...  相似文献   

4.
马艳 《长白学刊》2006,1(4):67-7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和东北亚区域内的各国经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提升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协同竞争力则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各国共生共荣的重要战略。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应有所贡献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即将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划入东北亚经济圈内,以期带动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提升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协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正91.郑永年:中国需要更多的国际空间就中国和现存国际秩序的关系而言,有几个方面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实。第一,中国的崛起是在现存国际秩序内部的崛起。中国实行开放政策,把自身融入到现存国际体系内,并在这个体系中成长。第二,中国在这个体系内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重塑这个秩序。第三,中国也具有了足够的能力来倡议或者建设新的区域秩序。这三方面的因素都在影响着中国和外在世界的关系。现在的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实现着民族的和平崛起。大国崛起的过程是不断融入国际秩序的过程。回顾中国与国际秩序关系发展的历史,总结现实的发展状态,能够为我们在未来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中进行科学定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与合作的现状及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合作与开发,不仅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与合作的趋势是建立图们江自由贸易区,虽然它是东北亚范围内较小地区的合作开发,但它却是建立东北亚经济圈构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赵奕  杨景鳌  施君文 《小康》2004,(11):56-58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俄罗斯第 国大贸易伙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蒙古 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 伴--东北亚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决定了 "东北亚经济圈"从蓝图变成现实,促使东北亚 经济一体化,是符合六国利益的最好结局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在中国东部地区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以及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辽宁沿海的"三大四小"发展格局已经布就.在这个大格局中,中央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定位是: "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东北地区时外开放水平."显然,这是一个立足东北亚,并着眼于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0.
从古代到今天,东亚海洋秩序相继经历了从自然形成的商盗秩序、列强争霸秩序,再到美国霸权秩序的历史演变。每个发展阶段遵循着不同的主导逻辑,从自然主导到技术主导,再到霸权主导。从东亚海洋秩序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来看,海洋秩序与大陆秩序长期存在着分裂的传统,因此造成了东亚秩序的不稳定性和地区冲突的增加。21世纪中国的崛起及其在海洋影响力方面的拓展为东亚海洋秩序转型带来了重要契机。通过为地区海洋秩序建设不断提供新力量、新规范、新理念,中国日益成为东亚地区海洋秩序建构过程中积极的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未来东亚海洋秩序的稳定取决于中国作为陆海复合型地区强国的重新崛起;取决于地区统一的海上合作框架的确立;取决于一个能够囊括所有问题领域的秩序架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大连港位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在带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进一步对外开放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因为腹地重合、产业结构相似而导致的港口恶性竞争与重复建设等问题严重遏制了我国港口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港口产业迫切需要通过资源整合与区域一体化实现转型升级.面对辽宁港口整合的大趋势,大连港应努力加快升级转型步伐,着力提升东北亚航运中心地位,强化国际物流中心功能,提高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充分发挥大连港在辽宁港口群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奋力推动辽港集团的发展壮大和辽宁全方位振兴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大连、辽宁、东北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与东北亚密切对接,加快融入国际商品(服务)主流市场不可或缺的载体平台.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需要我们立足大连,服务东北,面向全国和东北亚,更需要跳出大连看大连,全面审视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及港航物流产业发展历程与走势.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它反映了崛起中国的国际秩序观,这个秩序的核心思想是共同安全、合作共赢与和而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行动上突出了"对话协商"、"共建共享"这一强调国家能动性、强调实践本体的手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上破解了现有秩序的静态结构主义、表象的偏见和二元对立的世界观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2001年5月7-9日,"东北亚妇女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都汉城召开.参加会议的中、韩、日三国都派出了强大阵容:中国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率团;韩国由妇女部部长韩明淑领衔,总统夫人李姬镐参加了主要活动;日本由前首相夫人三木睦子带领.此外,汉城各界的妇女代表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议的议题是:妇女在性别主流化中的作用;妇女在维护东北亚和平中的作用;东北亚妇女合作的前景与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周边地区正在建设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和将要形成的中国-东北亚经济合作区都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区域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民族地区应尽快制定全面实施向外开放,与周边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抓紧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家应尽快制定《区域经济合作开拓法》,与周边国家签订《区域经济合作投资保护协定》,建立多级对话与合作机制,推进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实现全方位、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日益增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之所以能够维持,当代主要国际关系理论有不同的理论阐释.新现实主义认为,力量均衡是东北亚和平与安全的关键;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东北亚安全机制增加了冲突的成本,为实现长远利益,相关各方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建构主义则认为,是文化认同增加了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使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刘金玲 《青年论坛》2010,(2):144-146
东亚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历史上,大国在东亚纵横捭阖,形成了各种地区性的国际秩序。这期间,日本在东亚国际秩序建构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当前,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各国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东亚国际秩序处在转型时期。通过探讨当前东亚国际秩序转型中的日本因素,对日本在当前东亚国际秩序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依稀可以窥见日本外交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新兴大国的崛起是当代世界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推动着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世界模式多元化、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多边化趋势快速发展.但这三种趋势所代表的国际秩序的变化当前尚处于量变阶段.国际秩序的重构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57-60
法治蕴含的平等、自由、公正、秩序等价值理念,引领和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总体进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既要强调形式法治,也要重视实质法治,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以《大连市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为依据,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具有吸引力、适应大连发展要求的规范体系,能够更好地促使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在有序的协商互动中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20.
高芸 《长白学刊》2011,(5):116-1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与长三角、殊三角等金融支持体系较为完善的区域相比较,长吉图金融发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营造金融生态环境、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健全资本市场等方面构建适合长吉图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对于带动吉林省发展、实现东中西互动、加强中国和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