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最新一轮巴以冲突中的许多迹象表明,巴以冲突即使没有反映出犹太复国主义和伊斯兰主义之间的一种文明冲突,但从巴勒斯坦人的角度来看也至少反映了巴以冲突的伊斯兰化。第一,巴勒斯坦人和其他分析家对2000年9月底爆发的敌对行动的称呼——“巴勒斯坦人的第二次起义”——表明了巴以冲突的伊斯兰化。阿克萨是一座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清真寺的名字。圣殿山既是穆斯林的圣地,也是犹太人的圣地,第一轮暴力行为就发生在该地。大多数巴勒斯坦人声称,当时以色列反对派领导人沙龙造访该地引发了暴力活动。然而,以色列人和一些巴勒斯坦人声称暴力活…  相似文献   

2.
阿以冲突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暴力冲突之一,冲突之火已燃烧了半个多世纪.阿拉伯人民长期生活在战争的阴霾下,他们渴望和平,并为实现和平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牺牲.但是,阿以冲突不但没有停止,近一年来反而不断升级,以色列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实行"清除政策",要从肉体上消灭巴勒斯坦人领导人.显然,巴勒斯坦人民是不会屈服以色列的恐怖主义和武力镇压政策的.看来,冲突还要继续下去,和平的曙光短期内还难以照到阿拉伯这块土地上.  相似文献   

3.
当前,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呈现持续恶化态势。伊朗革命型外交导致伊以在意识形态上严重对立,而双方地缘目标日趋冲突,加之以色列追求"绝对安全"与伊朗矢志提高军力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全面对抗。在可见的未来,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恐将继续升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意图和能力,伊以矛盾远未达到爆发全面战争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解决这次危机的真正出路,在于安理会切实执行联合国1559号决议。以色列和黎巴嫩爆发战火,中东危机再次以人道灾难的形式,推入人们的视线。面对大批无辜民众的死伤和逃离家园,每个人的本能反应就是“无条件立即停火”。可是,双方并没有停火,以色列提出了自己的停火条件。究竟停火是不是应该有条件,以色列的条件到底是不是有理?这次中东冲突究竟传达了什么信息?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当选为以色列新一届政府总理.沙龙上台后,始于去年9月的巴以暴力冲突仍然不断.国际社会除了对冲突不断造成的人员损失表示强烈的关注外,更对中东和平的前景表示担忧.阿拉伯国家为了寻求对策,举行了新一届首脑会议.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调解方美国也在今年年初进行了总统换届,布什新政府的中东政策虽未成型,但也明显表现出与其前任的不同.人们普遍认为,沙龙的上台,预示着持续近10年的中东和平进程将进入一个低潮时期.  相似文献   

6.
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越境掳走以色列军的两名士兵.第二天,以空军就轰炸贝鲁特机场,19日,以军地面部队进入黎境内,真主党进行反击,与入侵以军进行激战,还用火箭弹打击以境内海法市等目标,黎以冲突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7.
储昭根 《南风窗》2012,(6):92-93
由于美伊冲突、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和犹太人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如果以色列单方面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美国绝不可能袖手旁观,亦很难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8.
新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世界公众和 媒体的聚焦点从以巴血腥冲突上移开;借 着美军对巴格达的"惊骇"轰炸以及延续 不断的战争火光,以色列主张对巴勒斯坦 人进行严厉镇压的保守势力加紧了全面扩 张和铁腕行动,除了对巴勒斯坦极端组织 领导人进行"逐个消除"以及对他们的家 属实行用重装甲推土机(也是人类的一大 发明)"毁家除根"的传统方式,也开始了 新的方法:加速建设隔离墙。 联合国最新否决以色列建墙意味着什 么?法国与以色列因为"反犹太浪潮的指 控"和"撤侨"争议的背后,所凸显的世界 力量对比与大战略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或许是为了冲淡以色列的国际困境,或许  相似文献   

9.
巴列维国王的忧虑 1973年10月6日下午14时,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从西、北两个方向对以色列发起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毫无防备的以色列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如果不是美国及时大规模的援助,以色列几乎灭国。以色列人在战争初期的惨败震惊了中东地区的另一个非阿拉伯国家--伊朗,伊朗巴列维国王立即--于1973年11月--向美国订购了第一批F-14A雄猫战斗机,同时,他命令参谋人员展开研究:当遭到类似于以色列人在"斋月战争"初期所受到的偷袭时,皇家伊朗空军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07,(19):11-11
扑朔迷离的叙利亚核风波以色列9月6日对叙利亚的空袭,两周后终被在野党领袖内塔尼亚胡率先证实,英美媒体随后拼凑出空袭的全景。但新闻当事人之一、被控协助叙利亚建造核设施的朝鲜,则指责华盛顿鹰派造谣,目的是想破坏朝美在月底六方会谈上达成停战协议的机会。据报道,以色列情报机构几个月前就向美国通报了在叙利亚发现朝鲜专家和核材料的消息,布什当时要求有"铁证"。于是,以色列新任国防部长巴拉克指挥特种兵从叙北部的地下仓库窃得直接证据交给布什,从而取得美国的动武许可。以军随后推算空袭时间,并进行了多场预防战争爆发的演习。为防叙方怀疑,以总理奥尔默特在8月份大肆散布和  相似文献   

11.
牛新春 《当代世界》2023,(11):72-73
<正>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以下简称“加沙冲突”)不断升级之际,“两国方案”却出人意料地成为相关各方使用的高频词,时隔20多年后再次成为国际焦点。此轮加沙冲突造成1948年以来以色列平民最大伤亡,也导致近几十年来巴勒斯坦人最大伤亡,巴以关系遭到重创。历史的车轮可能转向和平的道路,也可能转向更暴力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19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演讲时说,美国政府将加快推进中东和平进程的步伐,呼吁巴、以双方面对现实,结束地区暴力冲突,达成和平协议.接着,美中东特使津尼和近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斯·伯恩斯奔赴中东,开始对巴以争端新一轮的外交斡旋.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改变了今年年初对巴以冲突的"超脱"态度,中东和平进程或许将面临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13.
8月14日,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开始执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1701号决议案,历时一个多月的黎以冲突终于告一段落.表面上看,这场地区战争的主体是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实际上参与战争的远不止这两个国家.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为"代理人战争",以色列是美国的代理人,真主党游击队是伊朗、叙利亚的代理人,这种说法尽管与事实有一定的差距,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黎巴嫩、以色列之外的国家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石勇 《南风窗》2013,(19):2-2
暴力正在中国社会的公共空间发生,在社会结构的深处孕育。这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经济、心理、文化问题,它们相互纠缠在一起。而值得注意的是,暴力的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任何社会都难以根除暴力,这是人性和社会博弈的一个相当令人遗憾的结果。就目前中国来说,暴力的结构,在刑事犯罪、人际暴力冲突、利益冲突的暴力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的10月,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爆发了著名的“赎罪日战争”。鲜为人知的是,与此同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舰队在地中海上演了一场超级海上对峙。其紧张程度一度使美国当时参联会主席托马斯·莫尔海军上将悲观地担忧“如果战争爆发,我们有可能会损失所有在东地中海的舰队!”美国《海上力量》月刊2003年10月号刊登海军历史学家L·J·古德斯坦和尤里·M·朱可夫的研究文章,披露当时剑拔弩张的内幕,本刊特编译相关内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晋 《当代世界》2021,(3):52-58
"阿拉伯之春"的爆发深刻影响了中东地缘政治,改变了以色列所面临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以色列对"阿拉伯之春"的认知也经历了由喜悦、乐观到谨慎、理性的转变.面对中东新一轮地缘政治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色列采取了加强国防军建设、与美俄和阿拉伯国家等域内外大国发展关系、积极应对伊朗威胁等一系列举措.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将面临更多变数,但美以同盟关系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同时,巴以问题变化、美国与伊朗地区博弈加剧以及以色列面临的内部政治纷争将对其对外战略产生更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东这块拥有大量石油却又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至今仍有一个深深的伤口难以愈合,这就是巴以问题。经过5次战争和无数次的冲突,以色列成为了该地区的军事强国,在四周阿拉伯国家环伺的境域里,以色列时刻保持着警惕。犹太人认识到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多次的实战打出了以色列军队的名气,更使其空军享誉世界。而在近几年的巴以冲突中,吸引人们视线的却不是“大卫之拳”——战斗机部队,而是知名度不甚高,但却同样凶狠的直升机部队。  相似文献   

18.
一、克里就职美国国务卿,奥巴马发表2013年国情咨文 2月1日,约翰-福布斯·克里接替希拉里成为美国新一任国务卿..克里就任国务卿曾遭到来自保守共和党的反对美国保守政客批评克里对反美国家的外交立场偏软,尤其是在对以色列态度和伊朗核问题上,认为克里的政策可能会过于放纵伊朗,而对盟友以色列却不温不火。  相似文献   

19.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及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综述了媒体暴力的即时效果和长期影响:媒体暴力对攻击性思维的认知启动效应,媒体暴力的情绪脱敏作用及其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在行为影响上就媒体暴力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一争议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对相应的理论模型——一般攻击模型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20.
曹阳 《当代世界》2012,(11):52-55
非对称冲突理论是当今美国国际政治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理论界为了迎合国际关系现实的需要,开始着力研究这种理论,并用该词来描述国际冲突的基本特征。所谓非对称冲突,是指"对手之间的差异有可能使一方处于有利态势而使另一方处于不利态势,从而构成一种不对称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