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不仅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有助于进一步驱散"姓资姓社"的迷雾,为加快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改革突破认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当前阶段农村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呢?立足于各地的探索与实践,专家与农村干部、群众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以农村基层的上层建筑改革为核心,目标在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有的说是"以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为核心,目标在于统筹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有的说是"以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新机制为核心,目标在于完成农民与市场经济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真理标准讨论是第一次思想解放的话,那么目前我们正面临着第二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是从'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这一次是从过时的、'本本'中解放出来."此话一语中的,道出了这次思想解放的实质.而根本性、紧迫性、攻坚性、实践性,则是这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显著特点. 这次解放思想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问题.关于姓"资"姓"社"这一要害问题的解决,将引起以此为中心观念的观念群的根本变化根本性.这是就这次解放思想、观念更新所要达到的深度而言的.这次解放思想、观念转变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现代认识论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的观念不是一个个孤立  相似文献   

4.
詹华如 《侨园》2012,(8):66
什么叫解放思想?就是打破原先的思想或理论的框框,走出画地为牢,走出樊篱,提出新的与时俱进的观点或理论,开辟新境界.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反过来说,改革开放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5.
王鹏 《求知》2011,(7):15-16
解放思想主要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程,三次大解放使干部群众先后打破了"两个凡是"、"姓社姓资"和"姓公姓私"的精神枷锁,带来了思想的跃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继宣 《团结》2003,(4):17-19
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在政治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伟大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几次思想解放,在实现全党工作重心根本转移的条件下,主要是促使人们在经济方面一步一步地从凡事都要问“姓社姓资”(包括“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的时代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中国改革三十年,关键在于把捉蕴含于时代深处和历史表象后面支配其发展的时代逻辑,这个时代逻辑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上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再认识。中国改革过程中的思想解放、体制改革、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一时代的总逻辑和总原则发端和发动的。中国过去30年改革的逻辑线路是如此,中国未来改革的逻辑线路也必然如此。这就是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不可逃避的逻辑铁律。  相似文献   

8.
李成霞 《学理论》2011,(17):255-256
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其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它对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改革教学方法,曾起过积极作用,与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我国提倡的新课程改革之间又有着密切关系,亦为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可行性模式。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从整体上认识其特性、把握其内在规律。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举措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内容的对接,与工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自身发展对照,"去库存""调结构"与"强科技"可以构建"农业强"的平台、"农村美"的机制、"农民富"的桥梁。在认识上,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坚持"农业的姓"不动摇,深化"工业的名"与"服务的字";路径上,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实现"主体、载体与路径"齐驱并进,培育"农业强"的新型主体、构建"农村美"的综合载体、拓展"农民富"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杨松  王瑜瑾 《学理论》2014,(9):142-14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面临着全面改革,其中作为"第四权力"——大众传媒的改革备受关注,其改革就是推陈出新、批判式继承,同时还要打破意识形态、地域限制将自身融入信息全球化大潮中。因此,大众传媒改革的方向、措施、指导思想等方面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置法律、政策于不顾,肆意挥霍公款、盲目圈地开发、加重农民负担、袒护伪劣商品,设卡封锁敲诈等等,并美其名曰:"思想解放".一时间,思想解放竟成了某些党性不强的同志脱离党纪国法约束的护身符、投机钻营之徒谋取私利的挡箭牌. 何谓思想解放?邓小平同志曾阐述得十分清楚."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思想解放绝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可见,上述所谓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0,(22):36-36
坚决打破铁饭碗 “古巴经济改革,国有部门要裁员100万”。这一消息14日震动了世界。此前,古巴的改革给西方的印象是“温和”、“谨慎”、“步子太小”。古巴何时变,又如何变,朝什么方向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允许有争论,但改革绝不能停顿和倒退,进一步深化改革符合辩证的逻辑。当前,改革进一步深化面临着诸多问题:思想解放不够、配套改革滞后、民生问题突出、协调发展不足。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改革观。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公平性、协调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构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改革经验,即"强制—推动性"改革、"被动—适应性"改革、"单边—封闭性"改革、"渐进—阶段性"改革、"实践—经验性"改革。同时,我国机构改革实现了多重逻辑的演进:从"政治逻辑"到"行政逻辑"再到"政治逻辑"、从"组织逻辑"到"职能逻辑"再到"体系逻辑"、从"权力逻辑"到"效率逻辑"再到"民生逻辑"、从"科层逻辑"到"市场逻辑"再到"网络逻辑",它们共同构成了机构改革的"中国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2018年机构改革,从经验重构与逻辑强化两个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了重塑。未来的机构改革应进一步完善和强化2018年机构改革的经验与成果,实现由碎片政府到整体政府的转换、定型,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汪玉凯 《理论参考》2008,(12):21-23
思想解放为政府改革开辟道路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0年也许只能算得上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有着13亿人口、30年计划经济经历的大国——中国来说,这“弹指一挥间”的改革,又是多么的壮观、宏伟。  相似文献   

16.
闫健 《团结》2011,(4):25-28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有关"改革何去何从"的争论,似乎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集体焦虑,而后者又似乎是对改革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变迁的自然反应。改革,就其本意而言,就意味着变化以及对过去均衡状态的打破。或许从这个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08,(3):63-63
《中国改革》第2期刊登编辑部文章说,时下思想界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莫过于思想解放。已经有媒体在发问“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否已经启动?”  相似文献   

18.
孙海涛  郭友琪 《学理论》2011,(10):50-53
延安整风运动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二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两次伟大飞跃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解决时代课题、国际背景变化、确立领导核心、打破精神枷锁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伟大飞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2013年开始以来,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不断向纵深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行政审批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如何保证国家顶层设计的实施和完善,权力的"下放"与市场的"监管"之间如何衔接,如何将简政放权与市场监管更好地统一起来,使之真正为市场主体提供健康安全的环境等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进路。  相似文献   

20.
6月22日,本报编辑部邀请首都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联系农村改革的实际,讨论了对社会主义的附加问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呢?准确地说,这个问题,是我国改革的实践提出来的。就拿这些年的农村改革来说吧,每当一个新的事物出现,迎面就问“姓什么”?是姓“社”还是姓“资”?下面搞了很多东西,实践证明非常好,用这些办法,经济发展很快。但是,这些做法与我们某些传统的说法不一致,基层的干部、群众始终提心吊胆,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发生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